張清齊,張紅曉,蹇祥玉,林冬梅,吳潔華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5280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為冠心病病人重要的血運重建手段,能明顯緩解癥狀,但行PCI術的病人由于身體不適、對手術的恐懼、過分擔心術后并發(fā)癥以及對術后康復知識的缺乏等因素,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極大地影響了病人術后康復、生活質量及病人滿意度[1-2]。因此,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施行專業(yè)優(yōu)質的護理對病人心理健康及術后康復尤為重要?!耙徊∫黄贰弊o理是指各病區(qū)從實際收治的主要病種入手,針對某個病種的??谱o理建設而開展的護理項目,以“熱心接、耐心講、細心細、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鏈”為主線,貫穿病人入院、住院、出院和隨訪的全過程,應用循證護理的理念將科研結論、臨床經驗與病人的愿望相結合,形成一套科學、可行的??谱o理方案和護理服務流程,進而形成本病區(qū)的??谱o理品牌[3-6]。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二科自2019年10月對冠心病行PCI術的病人施行“一病一品”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采用整群目的抽樣法選取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內二病區(qū)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PCI術治療的115例冠心病病人為臨床研究對象。2019年1月—2019年9月行PCI術治療的52例冠心病病人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PCI術治療的63例冠心病病人為觀察組,給予冠心病“一病一品”護理。納入標準:①疾病診斷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冠心病診斷標準;②需行PCI術的病人;③意識清晰,思維及語言溝通正常;④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力衰竭、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②病人(或家屬)無法配合本研究及中途退出者;③智力障礙不能配合者。兩組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穿刺部分、冠脈病變數(shù)及胃入支架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續(xù)表)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病情觀察、疾病知識的指導、低鹽低脂飲食、出院用藥及運動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一病一品”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組建核心組
由教育護士、組長、護士長及1名有介入資質的醫(yī)生組成核心組,包括培訓小組、循證小組、質控小組。①循證小組:由教育護士及護士長組成,主要參考丁炎明等[4]主編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一病一品’護理”,查閱國內外最新冠心病的護理文獻,結合本病區(qū)實際情況,形成一套規(guī)范、可行的冠心病“一病一品”護理方案。②培訓小組:由教育護士和有介入資質的醫(yī)生組成,醫(yī)生負責對全科護士進行冠心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檢查治療進行培訓,尤其是對PCI術術前、術后護理、術中配合等進行詳細講解,教育護士負責對全科護士進行冠心病“一病一品”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培訓,保證人人過關。③質控小組:由組長、護士長組成,根據質控表進行質控,包括質控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將“預防PCI術后并發(fā)癥”作為??谱o理質量指標進行質量控制,每周進行質量控制,每月進行分析,不斷改進和完善。
1.2.2 護理內容
包括病人不同病程時段的護理流程、步驟、溝通內容、關鍵點及注意事項4個方面內容。①入院時熱心接待:對病人進行詳細的入院介紹及準確的護理評估。②胸痛病人管理:結合本院國家胸痛中心的建設,凡胸痛病人即行床邊心電圖檢查、抽血化驗肌鈣蛋白,如確診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立刻打一鍵啟動電話,30 min內啟動導管室,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藥(貝林達180 mg及阿司匹林300 mg)口服,并立即做好術前準備;若確診為非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據GRACE危險分層確定行PCI術時間。③術前準備:向病人耐心講解PCI術的治療目的及需要病人配合的注意事項,簡述PCI術的過程,指導病人放松精神,適時使用共情技術,理解病人術前的情緒和感受,幫助病人解除緊張狀態(tài);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必要時備皮;對行橈動脈穿刺者需做Allen試驗;要求病人更換衣服,免帶首飾,排空膀胱,并測生命體征等。④將“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貫穿在術后護理中:耐心講解活動及飲食注意事項,對行經橈動脈穿刺病人采用腕部加壓器壓迫止血,使病人保持手腕伸直不可彎曲,不可用力;對行經股動脈穿刺病人囑其臥床休息,術側肢體彈力繃帶包扎24 h,傷口沙袋壓迫6 h,術側肢體嚴格制動至少12 h方可床上活動,24 h無異常可下床活動;耐心講飲食指導,術后鼓勵病人多飲水,以利于造影劑的排出,一般6~8 h內飲水1 000~2 000 mL;細心觀察做到“六觀”,一觀傷口,觀察病人穿刺口是否有出血、血腫、滲血;感受病人雙側肢體末端皮膚溫度有無差異;觸摸雙側橈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強弱是否一致;把穿刺口的“出血、血腫、動脈閉塞、假性動脈瘤”等并發(fā)癥作為??谱o理質量三級指標進行質控。二觀心電,觀察心電監(jiān)護心率、心律變化。三觀血壓,責任護士定時檢測血壓情況,注意區(qū)分低血壓狀態(tài)與休克。四觀心肌酶,責任護士注意跟蹤心肌酶的變化趨勢,及時處理。五觀心電圖,觀察病人介入治療前后心電圖有無改變。六觀出血,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及使用抗凝藥物,觀察病人有無出血傾向。誠心幫助病人恢復自理能力,PCI術后重視Ⅰ期心臟康復訓練,協(xié)助病人恢復自理能力。⑤出院時耐心講、溫馨送:出院時耐心講解冠心病二級預防的相關知識及ABCDE用藥宣教;指導病人運動康復及心臟突發(fā)問題的緊急處理,并微笑送病人到電梯口。⑥出院后愛心訪:責任護士在病人出院1個月內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共4次。
1.3.1 焦慮、抑郁
術前及出院1個月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所得原始分經計算轉化得到標準分,原始分×1.25取整數(shù)部分為標準分,SAS標準分低于50分為正常,低于53分為正常,得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情緒程度越嚴重。
1.3.2 生活質量
出院1個月后通過西雅圖心絞痛量表(ASQ)觀察比較兩組病人的生活質量。ASQ量表包含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程度、疾病認知程度5個維度,共19個條目,得分經計算轉化得到標準分,計算公式為標準分=(實際得分-該方面最低得分)/(該方面最高得分-該方面最低得分)×100,評分越高表示病人的機體功能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越好[7-8]。
1.3.3 并發(fā)癥
術后觀察記錄兩組術后并發(fā)癥,包括出血、血腫、心力衰竭、動脈閉塞、假性動脈瘤等,計算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1.3.4 滿意度
出院時運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問卷調查,共10個問題,總分100分,0~69分為不滿意,70~89分為滿意,90~10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出院1個月后兩組ASQ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表5 兩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行PCI術的病人術前由于胸痛不適、對手術的恐懼、擔心術后并發(fā)癥、擔心術后需帶支架生活、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以及對病情預后轉歸的不確定性,導致病人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2,9]。申彥雅等[10]的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在入院后不接受心理干預的情況下,50.7%PCI術后病人出院時有焦慮情緒。有研究表明,若不積極改善冠心病病人PCI術后的焦慮、抑郁癥狀,其再發(fā)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增加20%~30%[11]。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常規(guī)護理下,PCI術后病人不能通過手術這個應激事件的結束而改善自身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與申彥雅等[10]的調查結果一致。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一病一品”護理模式能有效減輕PCI術后病人抑郁、焦慮情緒,與鄭惠芳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臨床上,PCI術后病人會很快出院,住院期間短,醫(yī)務人員的常規(guī)知識宣教和手術相關的告知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而“一病一品”護理在整個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的1個月時間內均貫穿較深層次的健康宣教和人文關懷,同時注重術前、術后心理疏導等內容,能起到安撫病人情緒、消除病人心中疑慮的護理作用,從而減輕病人焦慮、抑郁情緒。
ASQ量表被認為是評價冠心病病人生活質量的特異性量表,從多維度對PCI術后病人身體機能狀況進行描述[13-14]。本研究借助ASQ量表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出院1個月后,ASQ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一病一品”護理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與病人從“一病一品”護理模式中獲得更專業(yè)化和人性化的優(yōu)質護理有關,使病人主動適應術后帶來的身體狀況變化,與殷燕等[15-16]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穿刺部位出血、血腫、心衰、動脈閉塞、假性動脈瘤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一病一品”護理能有效減少PCI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一病一品”護理注重術前、術后評估、觀察、宣教及Ⅰ期心臟康復訓練,并把預防PCI術后并發(fā)癥作為??谱o理質量指標進行質控,不斷改進和完善,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正確處理,把潛在并發(fā)癥消滅在萌芽中,有效減少PCI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上升至舒適的環(huán)境、專業(yè)的護理、有效的溝通交流及更為人性化的服務等方面。有研究顯示,護士的行為和態(tài)度顯著影響病人滿意度[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一病一品”項目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病人滿意度,與葉晶等[5-6,18-20]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與“一病一品”護理“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的理念落實在病人整個住院過程和出院后的延續(xù)護理有關,是“優(yōu)質護理服務鏈”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一 病一品”護理可減輕PCI術后冠心病病人焦慮、抑郁不良情緒,減少PCI術后并發(fā)癥,提高病人滿意度及生活質量。但本研究納入的病人僅局限于一個病區(qū),樣本量較少,術后隨訪時間較短,只有1個月,未來考慮擴大病區(qū)、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探討“一病一品”護理對PCI術后冠心病病人遠期療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