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群,丘宇茹,李穎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廣東510120
《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中將加快護理人員隊伍建設、保障護理質量和安全作為拓寬護理服務領域的重要方面[1]。保證護理人員培訓高效率、高質量的開展是優(yōu)化醫(yī)療臨床護理隊伍質量,加快護理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增加護理服務供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扎實的護理理論知識、規(guī)范嫻熟的臨床操作技能與病人的生命安全及就醫(yī)體驗息息相關。護理科研是完善護理學科理論,進一步促進健康服務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高水平的臨床護理教學是提高臨床護理人員培訓質量的保證。因此,護理管理者在制定護理培訓方案時,應先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及護理人員的培訓需求,才能制定出高效的護理培訓方案。本研究旨在了解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不同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在職培訓需求情況,為制定特異性護理人員在職培訓方案提供參考。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廣州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1 166名臨床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從事臨床護理照護工作的護士;②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進修護士;②實習護生。問卷剔除標準:問卷填寫不完整,且無法追蹤齊全。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研究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臨床護理人員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教學經驗、職稱、崗位階層,共7個條目。
1.2.1.2 臨床護理人員在職培訓需求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臨床護理人員在職培訓需求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通過查閱文獻并結合被調查醫(yī)院護理培訓實際情況及護理人員實際情況編制,由5名來自廣州市不同三級甲等醫(yī)院的護理專家審核修訂后確定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本研究調查問卷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問卷包括理論知識維度(16個條目)、操作技能維度(23個條目)、科研知識維度(6個條目)、教學能力維度(6個條目)4個維度,共51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對各條目進行計分,完全不需要計1分、不需要計2分、無所謂計3分、需要計4分、非常需要計5分,問卷總分51~255分,得分越高說明需求越強。第二部分問卷旨在調查護理人員參加培訓授課形式的需求,共設置微課堂或網課線上學習、專題講座線下學習、教育平臺視頻教學3種形式。
1.2.2 調查方法
本研究利用問卷星進行線上調查,在調查前說明調查目的和意義,采用匿名提交的方式,1個IP地址僅可以填寫1次。本調查共收回問卷1 200份,由2名研究人員進行復核,按照剔除標準進行剔除。共剔除無效問卷34份,回收有效問卷1 166份,回收有效率為97.17%。
本研究調查的臨床護理人員中,男59人,女1 107人,年齡(30.57±6.59)歲,學歷以本科為主(1 040人),培訓需求得分為(4.35±0.49)分,不同特征臨床護理人員培訓需求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臨床護理人員培訓需求情況比較
表2 不同工作年限臨床護理人員培訓需求各維度得分 單位:分
表3 不同性別臨床護理人員培訓需求各維度得分 單位:分
表4 臨床護理人員對不同內容培訓授課形式的選擇情況(n=1 166) 單位:人(%)
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級甲等醫(yī)院臨床護理人員總體在職培訓需求水平較高,得分為(4.35±0.49)分,不同工作年限護理人員培訓需求得分存在差異(P<0.01),與許冰等[3-5]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臨床護理工作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領域新技術和新技能的行業(yè),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身的工作勝任能力,以應對不斷更新的護理知識和操作規(guī)范。本研究中,護理科研知識均是不同工作年限護理人員需求最高的培訓內容,與王冰飛等[6-8]的研究結果相似。工作年限為5~10年的護理人員對科研知識需求最高,各工作年限臨床護理人員均對技能操作需求最低。分析原因可能為:①護理學科作為一級學科,發(fā)展需要護理科研做支撐,護理科研不斷被護理管理者、護理相關學會及專家所重視;②現(xiàn)國內大部分醫(yī)院已將科研成果列為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這也迫使臨床護理人員更加重視自身的科研能力的提高;③我國臨床護理人員學歷水平主要分布在本科及以下,未接受詳細的科研知識授課,甚至對護理科研知識一無所知,為了適應工作要求必須主動學習護理科研知識。
本研究結果提示,男性臨床護理人員對培訓需求水平低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目前,我國男護士占比遠低于女護士,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男護士對護理的職業(yè)認同感和職業(yè)獲益感相對較低,導致男護士離職意愿較高,職業(yè)承諾較低,缺乏職業(yè)歸屬感,學習意愿不積極[9-11]。男性護理人員在重癥監(jiān)護室、手術室、急診等護理崗位上顯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優(yōu)勢,行業(yè)需求也隨之增大。護理管理者應重視男性護理人員輪轉科室的選擇與設置及在職培訓內容的合理性與適宜性,充分考慮性別差異對男護士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及適宜男護士發(fā)展的崗位能力要求,調整規(guī)范化培訓計劃與方案,以充分發(fā)揮男護士的性別優(yōu)勢與更好的職業(yè)匹配度[11]。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理論知識、科研知識、教學能力3個方面的培訓形式,臨床護理人員傾向于微課堂或網課形式的線上學習方式,在操作技能方面培訓,臨床護理人員傾向于在教育平臺觀看視頻學習的方式。將操作教學視頻上傳至網絡,優(yōu)勢在于下載后,臨床護理人員可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和需要反復地觀看學習,學習方式更加靈活、自由,臨床護理人員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練習護理操作,能夠更高效地學習護理操作。利用微課堂形式進行線上學習是網絡和智能手機發(fā)展應運而生的教育方式,學習者借助小程序、手機應用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學習,避免了場地、時間的限制,減少護理人員休息時間往返醫(yī)院參加學習的疲勞,更易于被護理人員所接受。
《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提出,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全面提高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1]。護理管理者應在了解護士培訓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護理知識、技能、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培訓計劃[12]。在培訓方式上應采用靈活的方式,根據(jù)授課內容不同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盡量應用符合護理人員意向的培訓形式,提高護理人員的學習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