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田, 李君健, 劉詩疊, 張百惠, 韓富忠, 陳振寧, 李辛夷
(1.沈陽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沈陽 110034;2.遼寧省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 沈陽 110034;3.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麥秀林場, 青海 澤庫 811401;4.青海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西寧 810016)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是青藏高原的亞洲水塔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麥秀林場位于青海省東南部的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麥秀鎮(zhèn)和同仁縣扎毛鄉(xiāng)境內,屬于三江源國家公園麥秀分區(qū),是黃河上游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包括林區(qū)、草原和荒原。林場總面積約660 km2,地理坐標為東經101°33′~102°28′,北緯35°8′~35°30′,東西長約47 km,南北寬約40 km[1]。三江源國家公園麥秀分區(qū)和青海師范大學于2019年和2020年聯(lián)合組織了麥秀林區(qū)昆蟲資源調查。沈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標本館參加了雙翅目有瓣蠅類的調查采集工作,獲得蠅類標本2 600余號,經前期整理、實驗室形態(tài)分類和鑒定,報告寄蠅科4亞科14族35屬50種,其中包括1中國新紀錄屬和2中國新紀錄種,青海新分布紀錄31種(#標注)。
2019年8月和2020年7月,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麥秀分區(qū)位于澤庫縣麥秀鎮(zhèn)和同仁縣嘎隆鄉(xiāng)和扎毛鄉(xiāng),海拔在2 700~4 300 m,采用樣線法和捕網法,采集人:張春田、李辛夷、李君健、張百惠和劉詩疊;采集了麥秀林區(qū)的林緣、灌叢、草地、河岸、山坡和溝谷等不同生境棲息雙翅目有瓣蠅類成蟲標本,共計約2600余號,其中寄蠅科標本1400余號,均保存在沈陽師范大學昆蟲標本館(SYNU)。具體采集地點(樣線)、海拔高度和日期是:
林場龍藏溝(E101.53°,N35.15°),3 091 m,24.Ⅷ.2019;
林場二大隊(E101.56°,N35.18°),2 914 m,25.Ⅷ.2019;
林場神仙溝(E101.55°,N35.16°),3 196 m,26.Ⅷ.2019;
多哇鄉(xiāng)203省道郭什加溝(E101°56′~95′,N35°20′~23′),2 770~3 000 m,13.Ⅶ.2020;
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E101°52′~55′,N35°15′~21′),2 680~3 366 m,14.Ⅶ.2020;
龍那合(E101°54′,N35°14′),3 111 m,16.Ⅶ.2020;
麥秀-同仁嘎隆(E101°47~50′,N35°22~23′),2 918~3 073 m,15.Ⅶ.2020;
同仁縣扎毛鄉(xiāng)牦牛溝(E101°52~53′,N35°18′),2 750~3 228 m,17.Ⅶ.2020;
林場后山(E101°55′,N35°16′),2 850~2 950 m,18~20.Ⅶ.2020;
林場(E101°55′,N35°16′),2 800~2 950 m,21~22.Ⅶ.2020。
于實驗室經整形制作、記錄整理,在蔡氏體式顯微鏡(ZEISS Stemi SV11)下利用比較形態(tài)學方法進行分類和鑒定;形態(tài)術語根據(jù)McAlpine(1981)[2]和趙建銘等(2001)[3]文獻;寄蠅分類系統(tǒng)、屬和種類鑒定根據(jù)Herting & Dely-Draskovits(1993)[4],O’Hara, Zhang & Shima(2009)[5],Tschorsnig & Richter(1998)[6],Tschorsnig & Herting(1994)[7],Ziegler & Shima(1996)[8], 趙建銘和薛萬琦(1998)[9],張春田等(2016)[10],Shima(1996, 2020)[11-12],Sun & Marshall(1995)[13]等的文獻。利用統(tǒng)計鑒定出的寄蠅科種類和數(shù)量,確定麥秀林區(qū)寄蠅科的多樣性分布及生態(tài)優(yōu)勢類群,根據(jù)Tschorsnig(2017)[14]查找已知寄蠅種類寄主名錄,為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和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資源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提供了基礎理論依據(jù)和解決方法。
2.1.1 長足寄蠅亞科Dexiinae
2.1.1.1 長足寄蠅族Dexiini
1)高長足寄蠅DexiaalticolaZhangetShima, 2010檢視標本:1♂,龍那合;6♂,林場后山;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門源)、甘肅、四川、云南、西藏。
2)暗迪內寄蠅DinerafuscataZhangetShima, 2006檢視標本: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浙江、四川、云南;日本。
3)薛氏迪內寄蠅DineraxueiZhangetShima, 2006檢視標本: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門源)、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四川、云南。
4)鬃顏迪內寄蠅DinerasetifaciesZhangetShima, 2006檢視標本: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寧夏、四川、云南、西藏、臺灣;巴基斯坦、尼泊爾。
5)大依寄蠅Estheriamagna(Baranov, 1935)檢視標本:2♂1♀,林場后山。分布:青海(澤庫)、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陜西、寧夏、甘肅、安徽、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日本,南亞,東南亞。寄主:國外有鞘翅目金龜子科。
6)王氏依寄蠅EstheriawangiZhang & Liang, 2019檢視標本:1♂,林場后山。分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尼泊爾。
7)金龜長喙寄蠅Prosenasiberita(Fabricius, 1775)檢視標本:2♂1♀。分布:青海#(澤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陜西、寧夏、甘肅、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福建、臺灣、廣東、海南;俄羅斯,東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外高加索地區(qū),美國,澳大利亞,莫桑比克;歐洲。寄主:鞘翅目金龜子科銅綠麗金龜和華北大黑鰓金龜幼蟲。
8)中華特西寄蠅TrixachinensisZhangetShima, 2005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分布:青海#(澤庫)、四川。
9)斑特西寄蠅Trixaconspersa(Harris,1776)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3♂,龍那合;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2♂,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吉林、陜西、新疆、四川、云南、西藏;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外高加索地區(qū)。寄主:國外記載有蝙蝠蛾科Hepialus spp.。
2.1.1.2 蝸寄蠅族Voriini
10)伊姆短芒寄蠅Athryciaimpressa(van der Wulp, 1869)檢視標本:2♂,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甘肅、新疆、四川;俄羅斯,蒙古國,外高加索地區(qū);中亞,歐洲。寄主:國外有Mamestra brassicae。
11)苗條緣刺寄蠅Eriothrixprolix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分布:青海#(麥秀、同仁)、新疆;俄羅斯,蒙古國,中亞,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
12)歡亞蝸寄蠅Hypovoriahilaris(Villeneuve, 1913)檢視標本:1♂,林場后山;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吉林、內蒙古、河北、甘肅、新疆;俄羅斯,蒙古國,中亞,歐洲,外高加索地區(qū),中東,北非。寄主:國外記載鱗翅目Cucullia chamomillae和Spodoptera exigua。
13)粗鬃拍寄蠅PeteinahyperdiscalisAldrich, 1926檢視標本:6♂1♀,多哇鄉(xiāng)203省道郭什加溝;155♂38♀,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8♂19♀,嘎隆;64♂40♀,龍那合;32♂55♀,扎毛鄉(xiāng)牦牛溝;38♂55♀,林場后山;23♂54♀,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內蒙古、甘肅、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尼泊爾。
14)環(huán)形駝寄蠅Phyllomyaannularis(Villeneuve, 1937)檢視標本:1♀,林場二大隊;3♂,多哇鄉(xiāng)203省道郭什加溝;4♂2♀,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5♂4♀,麥秀-嘎隆;1♂4♀,龍那合;2♂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10♂1♀,林場后山;2♂3♀,林場。分布:青海(門源、祁連、澤庫)、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四川、云南、西藏。
15)吉姆駝寄蠅Phyllomyagymnops(Villeneuve, 1937)檢視標本:3♀,林場二大隊;1♂,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龍那合;2♂,林場后山;1♂2♀,林場。分布:青海(門源、祁連、澤庫)、甘肅、四川、云南、西藏。
16)撒立柔寄蠅Thelairasolivaga(Harris, 1780)檢視標本:4♂2♀,林場后山;4♂4♀,林場。分布: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浙江、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福建、廣西;朝鮮,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記載Arctia villica。
17)鄉(xiāng)蝸寄蠅Voriaruralis(Fallén, 1810)檢視標本:1♂,麥秀-嘎隆;1♂,龍那合;2♂,扎毛鄉(xiāng)牦牛溝;2♂,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寧夏、新疆、四川、云南、西藏、臺灣、廣西;俄羅斯,蒙古國,東亞,中亞,南亞,中東、歐洲,外高加索地區(qū),澳大利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寄主:國外記載鱗翅目燈蛾科、夜蛾科。
2.1.2 追寄蠅亞科 Exoristinae
2.1.2.1 卷蛾寄蠅族 Blondeliini
18)黑須卷蛾寄蠅Blondelianigripes(Fallén, 1810)檢視標本: 1♂,麥秀-扎毛203省道休閑溝;6♂4♀,林場后山;25♂51♀,林場。分布: 青海(澤庫、同仁、門源)、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浙江、四川、云南、西藏;俄羅斯,蒙古國,東亞,中亞,中東地區(qū),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膜翅目葉蜂科,鱗翅目毒蛾科等;我國有鱗翅目松線小卷蛾。
19)白瓣麥寄蠅Medinacollaris(Fallén, 1820)檢視標本: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寧夏、江蘇、甘肅、浙江、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廣東、廣西、海南、香港;俄羅斯,蒙古國,日本、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榆黃螢葉甲和石南螢葉甲;我國有委陵跳甲Altica sp.。
2.1.2.2埃里寄蠅族Eryciini
20)長毛贅寄蠅Drino(Drino)longihirtaChaoetLiang, 1992檢視標本:1♂2♀,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麥秀-嘎隆;1♀,麥秀龍那合;1♂1♀,林場后山;1♂8♀,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山西、湖南、四川、云南。
21)裸腰贅寄蠅Drino(Drino)adiscalis(Chao, 1982)檢視標本:1♂,林場后山。分布:青海#(澤庫)遼寧、內蒙古、新疆、四川、西藏。
22)園尼里寄蠅Nileahortulan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1♂1♀,林場后山;2♂,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浙江、海南;俄羅斯,日本,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鱗翅目燈蛾科、夜蛾科。
23)音尼里寄蠅NileainnoxiaRobineau-Desvoidy, 1863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遼寧;俄羅斯,日本,歐洲。寄主:國外記載毒蛾科Euproctis chrysorrhoea,Lymantria dispar;夜蛾科Acronicta rumicis;天蛾科Smerinthus ocellatus。
24)棕盾尼里寄蠅Nilearufiscutellaris(Zetterstedt, 1859)檢視標本:1♀,林場后山。分布:青海#、遼寧;俄羅斯,歐洲。
25)褐粉菲寄蠅PhebelliafulvipollinisChaoetChen, 2007檢視標本: 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2♂,麥秀-嘎隆;8♂2♀,龍那合;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4♂3♀,林場后山;7♂,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寧夏、西藏。
26)獅頭怯寄蠅Phryxeneme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林場。分布:青海、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寧夏、新疆、四川;俄羅斯,日本,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鱗翅目斑蝶科、灰蝶科、粉蝶科。
27)普通怯寄蠅Phryxevulgaris(Fallén, 1810)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分布: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河南、陜西、寧夏、新疆、上海、湖北、重慶、云南、西藏、廣東;俄羅斯,蒙古國,日本,中亞,中東地區(qū),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北美。寄主:國外有鱗翅目弄蝶科、灰蝶科、夜蛾科、天社蛾科、蛺蝶科、粉蝶科。
28)寬須熟寄蠅Prooppialatipalpis(Shima, 1981)檢視標本:1♂,林場二大隊。分布:青海#(澤庫)、遼寧、陜西、上海;俄羅斯(遠東),日本。
2.1.2.3 追寄蠅族Exoristini
29)迷追寄蠅Exoristamimul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林場龍藏溝;1♂1♀,林場二大隊;2♂1♀,林場神仙溝;1♂2♀,麥秀-嘎隆;2♂1♀,麥秀龍那合;7♂5♀,林場后山;17♂8♀,林場。分布:青海(門源、祁連、澤庫)、黑龍江、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陜西、甘肅、新疆、四川、云南;俄羅斯,蒙古,日本,以色列,外高加索,歐洲。寄主:國外有葉蜂科Athalia rosae spp.。
30)鄉(xiāng)追寄蠅Exorista(Adenia)rustica(Fallén, 1810)檢視標本: 1♂,林場二大隊;16♂2♀,麥秀-嘎隆;7♂,龍那合;2♂,扎毛鄉(xiāng)牦牛溝;17♂5♀,林場后山;45♂5♀,林場。分布:青海(門源、澤庫)、臺灣;印度尼西亞。寄主:國外記載膜翅目葉蜂科,鱗翅目。
31)古毒蛾追寄蠅Exorista(Exorista)larvarum(Linnaeus, 1758)檢視標本:4♂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1♀,麥秀-同仁嘎隆;1♂,龍那合;2♂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4♂2♀,林場后山;2♂,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山東、河南、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四川、西藏、福建、臺灣、廣東;俄羅斯,蒙古國,日本,中亞,印度,中東,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北非,北美。寄主:國外有膜翅目葉蜂科,鱗翅目;我國有山楂粉蝶、古毒蛾、馬尾松毛蟲、泌茸毒蛾、黃斑草毒蛾(草原毛蟲)。
2.1.2.4 膝芒寄蠅族 Goniini
32)肥異寄蠅Allophorocerapachystyla(Macquart, 1850)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麥秀-同仁嘎隆;1♂,龍那合。分布: 青海#(澤庫、同仁)、內蒙古、寧夏;瑞士。
33)紅額蠟寄蠅Ceromasiarubrifrons(Macquart, 1834)檢視標本:1♂,林場后山。分布:青海#、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寧夏;俄羅斯,蒙古國,日本,中亞,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燈蛾科Tyria jacobaeae、斑蛾科Zygaena erythrus。
34)黑袍卷須寄蠅Clemelispullat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麥秀林場。分布: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寧夏、新疆、浙江、西藏;俄羅斯,蒙古國,中亞,中東,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寄主:國外有鱗翅目黃綠條螟、玉米螟、Pyrausta albofascialis。
35)梳飛躍寄蠅Spallanzaniahebes(Fallén, 1820)檢視標本:1♂,麥秀-嘎隆;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10♂41♀,林場后山;9♂11♀,林場。分布: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江蘇、上海、浙江、湖南、西藏、廣東、海南;俄羅斯,蒙古國,中亞,印度,中東,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北非,北美。寄主:國外有燈蛾科Phragmatobia fuliginosa,夜蛾科Agrotis ipsilon,Helicoverpa armigera。
2.1.2.5 溫寄蠅族 Winthemiini
36)兇猛溫寄蠅Winthemiacruentata(Rondani, 1859)檢視標本:1♀,林場神仙溝;2♂,龍那合;3♂,林場后山;3♂,林場。分布:青海#(門源、祁連、澤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山西、四川;俄羅斯,蒙古國,日本,外高加索,歐洲全境。寄主:國外記載有鱗翅目天蛾科、夜蛾科。
2.1.3 突顏寄蠅亞科Phasiinae
2.1.3.1 筒腹寄蠅族Cylindromyiini
37)棕頭筒腹寄蠅Cylindromyia(Cylindromyia)brassicaria(Fabricius, 1775)檢視標本:1♂,林場二大隊;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麥秀-嘎隆;2♂1♀,林場。分布:青海#(門源、澤庫)、黑龍江、吉林、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江蘇、浙江、湖北、江西、云南、西藏;俄羅斯,蒙古國,日本,中亞,中東,北非,歐洲。寄主:國外有半翅目蝽科。
2.1.3.2 球腹寄蠅族 Gymnosomatini
38)普通球腹寄蠅Gymnosomarotundatum(Linnaeus, 1758)檢視標本:1♂,麥秀-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1♀,龍那合;2♂2♀,林場后山;1♂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湖北、四川、云南、西藏、臺灣、廣東;俄羅斯,東亞,印度,塞浦路斯,外高加索地區(qū),北非,歐洲。寄主:國外有鞘翅目蝽科Palomena prasina。
2.1.4 寄蠅亞科Tachininae
2.1.4.1 埃內寄蠅族Ernestiini
39)叉葉江寄蠅Janthinomyiaelegans(Matsumura, 1905)檢視標本:4♂1♀,麥秀-嘎隆;1♂1♀,龍那合;8♂2♀,林場后山;35♂42♀,林場。分布:青海#(澤庫)、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山東、河南、甘肅、新疆、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福建、臺灣、廣東;俄羅斯,蒙古國,東亞。
40)查禾短須寄蠅Linnaemya(Ophina)zachvatkiniZimin, 1954檢視標本:37♂26♀,林場后山;13♂40♀,林場。分布:青海、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河南、寧夏、甘肅、新疆、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福建、廣東;俄羅斯,蒙古國,東亞;歐洲全境。寄主:國外有鱗翅目夜蛾科。我國有黏蟲、大地老虎。
41)對眼陽寄蠅Panzeriaconsobrina(Meigen, 1824)檢視標本:1♂2♀,麥秀-同仁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1♂,麥秀-嘎隆;1♂,林場后山;5♂5♀,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山西、寧夏、甘肅、新疆、西藏;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
42)黃脛陽寄蠅PanzeriarufitibialisShima, 2020中國新紀錄種(圖1(a)~(d))
PanzeriarufitibialisShima, 2020: 564。
鑒別特征:體中小型,7.6~11.1 mm。復眼具密長毛,顏拱起,顏下緣向前突出于髭角,雄性頭部后傾額鬃不明顯,內頂鬃交叉或端部交匯;雌性具1前頂鬃,2后傾和2前傾額鬃;下顎須黃色;胸部前胸基腹片和前胸前側片裸,前中鬃0~2,背中鬃3+3,3根后翅內鬃,3根翅上鬃;小盾片端半部紅黃色,小盾端鬃缺;腹側片鬃3或4根,翅側片鬃幾乎伸達下腋瓣后緣,上后側片裸;翅面沿r-m橫脈附近棕色;下腋瓣淡白色或淡棕色;足脛節(jié)除基部和端部變暗外,中部淡紅黃色,后足脛節(jié)具2端位腹鬃;腹部第1+2合背板中央凹陷伸達后緣,無中緣鬃,第3和第4背板前側部紅黃色;腹部腹板外露。檢視標本:1♂2♀,青海澤庫麥秀-同仁扎毛鄉(xiāng)203省道休閑溝;2♂,青海同仁扎毛鄉(xiāng)牦牛溝。分布:青海#(澤庫、同仁);日本(本州、四國、九州)。
2.1.4.2 葉甲寄蠅族Macquartiini
43)裸頰葉甲寄蠅MacquartianudigenaMesnil, 1972檢視標本:1♀,龍那合。分布:青海#(澤庫)、遼寧、內蒙古、寧夏;俄羅斯,歐洲。
2.1.4.3 麥寄蠅族Myiophasiini
鬃寄蠅屬GnadochaetaMacquart, 1851中國新記錄屬
GnadochaetaMacquart, 1851β: 200[also 1851γ: 227].Type species:GnadochaetacoeruleaMacquart, 1851(as “Gnadochoetacoerulea”, incorrect original spelling), by original designation[Brazil].
異名:AngiorhinaBrauer & Bergenstamm, 1889α: 163[also 1890α: 95].Type species:TachinacrudelisWiedemann, 1830, by monotypy[“West Indies”].MyiophasiaBrauer & Bergenstamm, 1891α: 362[also 1891β: 58].Type species:TachinaaeneaWiedemann, 1830(junior primary homonym ofTachinaaeneaMeigen, 1824; =MyiophasiaaustralisTownsend, 1916), by original designation[Uruguay].
屬征:復眼具密淡長毛;側顏全長具前傾的長鬃或強毛,側顏長度是觸角第1鞭節(jié)長的2倍以上,顏堤鬃僅在下方分布,顏下緣側面觀通常不可見,單眼鬃發(fā)達,無前傾額鬃;后頭在眼后鬃下方具黑毛,無白毛,后頭下部的頰不發(fā)達;觸角第1鞭節(jié)約為梗節(jié)長的2倍,觸角芒裸,基部1/4左右變粗,觸角芒第1節(jié)短,至多為第2節(jié)2倍。前胸基腹片裸,中胸盾片具有2對溝前中鬃,中胸背板前背中鬃2對,后翅內鬃2對,小盾片具強的小盾端鬃,3~4對緣鬃;肩鬃3根且或多或少呈一條直線排列,翅側片鬃發(fā)達,上側背片總是有一撮小毛或小鬃在下腋瓣下方,下腋瓣內緣與小盾片鄰接;翅前緣脈第2段腹面裸,R4+5室開放或有一短柄脈,M脈彎曲處為鈍角,無贅脈。腹部亮黑色,無粉被;第1+2合背板中央凹陷在基半部,不達后緣。分布:古北界,新北界,新熱帶界。
44)斑鬃寄蠅Gnadochaetapuncticeps(Zetterstedt, 1859)中國新記錄種(圖1(e)~(l))
(a)~(d)黃脛陽寄蠅Panzeria rufitibialis Shima;(e)~(i)斑鬃寄蠅Gnadochaeta puncticeps(Zetterstedt)
TachinapuncticepsZetterstedt, 1859α: 6139.
鑒別特征:體長大于5 mm。雄性額寬約為復眼寬0.18倍,側額寬約為觸角寬的1.3倍,觸角第1鞭節(jié)長約是寬的2倍,側顏下方的鬃約與額鬃等長;翅M脈位于r-m和m-cu橫脈之間長度約為m-cu橫脈與M脈彎曲部之間距離的1.4倍,R4+5脈在翅緣和M脈合并形成一極短柄脈。雄性前足爪約為第5分附節(jié)長1.2倍;第1+2合背板具2根中緣鬃,3對側緣鬃,第3背板具1對中心鬃,2根中緣鬃,3對側緣鬃,第4背板具1對中心鬃,1列緣鬃,第5背板具1列緣鬃,中心鬃0~2根。檢視標本:7♂17♀,青海澤庫麥秀林場后山;1♀,麥秀龍那合;1♂,青海門源浩云寺溝仙。分布:中國(#青海澤庫、門源);俄羅斯(西部,東西伯利亞),蒙古國,吉爾吉斯斯坦,瑞典,美國(阿拉斯加)。
2.1.4.4 毛瓣寄蠅族Nemoraeini
45)紅豪寄蠅HystriomyiarubraChao, 1974檢視標本:1♂, 同仁多哇鄉(xiāng)。分布:青海、四川。
2.1.4.5 寄蠅族Tachinini
46)微長須寄蠅Peleteriaversuta(Loew, 1871)檢視標本:2♂1♀,麥秀-嘎隆;2♂4♀,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陜西、寧夏、甘肅、新疆、江蘇、上海、浙江、湖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俄羅斯,蒙古國,日本,哈薩克斯坦,中東。
47)蘆斑寄蠅Tachina(Nowickia)strobelii(Rondani, 1865)檢視標本:2♂1♀,麥秀-同仁嘎隆;2♂,龍那合;8♂,扎毛鄉(xiāng)牦牛溝;6♂1♀,林場后山;17♂3♀,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俄羅斯,蒙古國,中亞,歐洲。
48)黑尾寄蠅Tachina(Tachina)magnicornis(Zetterstedt, 1844)檢視標本:3♂,麥秀-同仁嘎隆;1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3♂1♀,林場后山;5♂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西、寧夏、新疆;俄羅斯,蒙古國,東亞,中亞,巴基斯坦,土耳其,中東地區(qū),外高加索地區(qū),歐洲(模式產地:瑞典)。寄主:國外有鱗翅目黃地老虎、牧草夜蛾、小麥夜蛾、甜菜夜蛾、舞毒蛾、松夜蛾等。
49)黑跗寄蠅Tachina(Tachina)metatarsaChaoetZhou, 1998檢視標本:6♂,麥秀-嘎隆;1♂,龍那合;20♂,林場后山;25♂,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新疆、西藏。
50)怒寄蠅Tachina(Tachina)nupta(Rondani, 1859)檢視標本:3♂,麥秀-嘎隆;9♂1♀,扎毛鄉(xiāng)牦牛溝;5♂1♀,林場后山;6♂1♀,林場。分布:青海(澤庫、同仁)、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浙江、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廣東、廣西;俄羅斯,蒙古國,東亞,中亞,阿塞拜疆,歐洲。寄主:國外有鱗翅目夜蛾科;我國有麥穗夜蛾。
三江源國家公園麥秀分區(qū)寄蠅科昆蟲資源有長足寄蠅亞科2族12屬17種,追寄蠅亞科有5族13屬19種,突顏寄蠅亞科有2族2屬2種,寄蠅亞科有5族8屬12種,其中粗鬃拍寄蠅Peteinahyperdiscalis,黑須卷蛾寄蠅Blondelianigripes,鄉(xiāng)追寄蠅Exorista(Adenia)rustica,叉葉江寄蠅Janthinomyiaelegans和查禾短須寄蠅Linnaemya(Ophina)zachvatkini是夏季青海高原麥秀云杉林-嵩草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優(yōu)勢種群(個體數(shù)量多于80);上述優(yōu)勢類群的寄主均是鱗翅目幼蟲,因此,麥秀云杉林-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害蟲可能主要是植食性鱗翅目昆蟲,天敵寄蠅的保護和繁育應成為該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然保護的主要目標。麥秀寄蠅科區(qū)系分布為:古北界分布18種,古北-東洋界分布27種,這2種分布型的寄蠅占麥秀林區(qū)調查種類的90%,即麥秀寄蠅的主要分布格局;古毒蛾追寄蠅Exorista(s.str.)larvarum,普通怯寄蠅Phryxevulgaris,梳飛躍寄蠅Spallanzaniahebes是東洋-古北-新北界分布型,占麥秀林區(qū)寄蠅種類的6%;金龜長喙寄蠅Prosenasiberita是除中、南美洲外的亞世界性廣布種,鄉(xiāng)蝸寄蠅Voriaruralis是世界性分布種類,均占本調查寄蠅種類的2%。
致謝感謝青海黃南州麥秀林場仁青多杰場長組織和贊助本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