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平
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鄭南作詞、徐東蔚作曲、沈小岑錄唱)寫于1982年夏天的海南島鹿回頭,被稱為“20世紀80年代第一首流行歌曲”。1984年,央視春晚選用此曲,一經(jīng)播出,活潑的旋律,清新的風格,加之富有律動的演唱,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使其成為時代音樂經(jīng)典,流行歌曲的時代強音。
海南,曾是一個偏遠的島嶼,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自然風光優(yōu)美,數(shù)千公里的海岸線環(huán)繞其中,故名“天涯海角”。海南,也是中國的最南端省份,曾是廣東省的一部分,1988年獨立建省。這里不同于大陸,椰風水韻,碧海藍天,氣候濕潤,植被茂密,自然人文氣息濃郁,處處洋溢著自然氣質(zhì)和藝術靈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塊沃土,從《紅色娘子軍》到《西沙,我可愛的家鄉(xiāng)》,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尤其是軍旅文藝家向往和崇拜。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政策打開國門,融入世界,預示著中國大變革時代的到來,沿海城市隨之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的新起點,也是中國音樂歷史的轉折點?!氨婚L期禁錮的思想像困鳥般地從籠中突然飛出,對流行音樂的渴望便在與它久違了的繽紛世界世紀性的碰撞中產(chǎn)生……”①
1980年前后,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成為大陸流行音樂與港臺流行音樂的交融之地。在時代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詞作家鄭南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島,以期獲得新的靈感及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說《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是鄭南獻給海南島的第一份禮物,那么《請到天涯海角來》則是他浴火重生后的又一部杰作。如果說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數(shù)代表海南音樂的文化符號,一個是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其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另一個便是20世紀80年代傳唱于祖國大地的流行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
回眸那個年代,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對外來思想的廣泛吸收,文藝界萌發(fā)出多元的新動向。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之所以獲得成功,不僅僅始于音樂家對自然的熱愛,而是出于本真,飽含情感,賦予情懷,對新時代的來臨寄予厚望,是在用一種新的心態(tài)、姿態(tài)展示時代變遷?!拔母铩笔?,藝術發(fā)展受到嚴重束縛,所謂的“傳統(tǒng)的”“通俗的”“流行的”“海外的”的文藝受到全面壓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讓開放前沿的廣東充滿蓬勃生機,很多內(nèi)地音樂家南下廣州、深圳開拓發(fā)展,廣州成為新時期流行音樂的重鎮(zhèn),引領者中國流行音樂發(fā)展。改革開放的春風,如八面來風,楊柳拂動,春意盎然,中國到處都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音樂內(nèi)容敞開心扉,大膽表白,音樂形式靈活新穎,節(jié)奏富有變化等,都流露著時代文藝的關懷和重構,也賦予了流行歌曲新的形式與內(nèi)容?!墩埖教煅暮=莵怼吩诒硎龅乃季S方式與語言特征上,已經(jīng)同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歌曲的過分嚴正與謹慎不同,一種活潑與靈動感已經(jīng)悄然滲入其中,這是音樂家對新時代的敏感捕捉與細膩描繪,蘊含著時代的開放與包容,預示著流行歌曲與時代同步,敢于面對現(xiàn)實,敢于超越現(xiàn)實的勇氣和憧憬。歌詞簡潔易懂,朗朗上口,傳統(tǒng)式的寫法將海南代表性的品種盡收其中,四季如春;旋律曲調(diào)樸實易記,節(jié)奏鮮明,切分音的開始,先緊后松,富有律動;格調(diào)清新優(yōu)雅明快,如春風般拂面而來,煥然一新。詞曲簡潔的背后反映出人們對心靈袒露表白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013年12月,鳳凰網(wǎng)海南站在給予鄭南的致敬詞中寫道:撰寫紅色經(jīng)典的過往歲月,你的手心在感受理想的溫度;閱讀天涯海角的永恒,你的文字在演繹蔚藍與生機;是那遼闊的胸襟,鑄就了經(jīng)典的詞句,是那一片蔚藍,給了我們無限的憧憬與遐想,是關乎一個紅色的理想,是關乎一個藍色的囑托。是你,讓全世界共同吟頌大美海南的贊美詩篇。的確,恰逢好的時代,正是這些默默耕耘藝術家的精心捕捉和細心描繪,促進了三亞的發(fā)展,讓大家知道了海南。20世紀80年代,定居廣州的鄭南迎來了他創(chuàng)作的春天,他的歌詞寫作進入噴涌期?!霸诤D蠉u鹿回頭,他寫下了開內(nèi)地旅游歌曲先河的《請到天涯海角來》”②在眾多藝術作品中,這首歌詞雖然難以成為鄭南歌詞作品中的佼佼者,但它以明麗鮮亮的藝術風格和強烈的藝術穿透力,受到了人們廣泛的喜愛,以至于這首單純?nèi)〔挠诤D蠉u迷人山水風光的歌詞,卻遠遠超越了一地一景的局限而流播祖國各地,從而成為旅游風光歌詞中的成功之作。“他在這首新作里,顯然是將自己的投視角度做了相應的調(diào)整——從當時流行歌曲的主要欣賞群體的心理需求特點出發(fā),去伸張‘創(chuàng)造快樂人生’的生命搏擊力。”③在鄭南的筆下,他所說的“天涯海角”其實并不僅僅指海南省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旅游景區(qū),而是一個泛指,代表的是美麗的海南島。鄭南曾坦言,這首歌能迅速流傳,除了時代原因,其音樂旋律清揚,朗朗上口,節(jié)奏歡快,在當時的歌曲中算是少有的,是一種新的音樂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同時顯示出詞曲家活躍的思想、開放的心態(tài)和包容的藝術理想。此歌一出,如清泉一般,在音樂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又因洋溢著迪斯科旋律,從而引發(fā)了《中國青年報》關于此歌長達一年的大討論。演唱者沈小岑也因這首歌一曲成名,后沈小岑雖移居海外,但在當?shù)匾琅f還演唱這首歌,在華人世界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確,此歌流行,也使得原是一片荒地的“三亞灘”變成了海南省的重要旅游景區(qū),產(chǎn)生出難以估量的經(jīng)濟效益?!疤貏e是這首歌出來后,把海南三亞尤其天涯海角帶火了,游人唱著《請到天涯海角來》欣賞著天涯海角景色。”④
三亞因《請到天涯海角來》而盛,海南因《請到天涯海角來》而榮。1999年11月18日,三亞市政府授予鄭南“名譽市民”稱號。2008年,鄭南舊地重游感慨地說,“當年在天涯海角一處招待所寫這首歌時,三亞還是個小漁村,誰敢想象,二十多年后,三亞成為一個熱帶濱海度假勝地。”⑤2011年10月,一部以鄭南為原型,結合背后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而改編的電影《我愛五指山》在海南五指山市開機。2012年10月16日,在廣州中華廣場電影城舉行了該片的首映式。這部又名《五指山之戀》的影片,由彼得·海洋根據(jù)其長篇傳記《鄭南之歌》為藍本進行編劇,周保同導演。該片集中展示了老一輩藝術家在海南島采風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是一部青春勵志電影。而且鄭南老先生在影片中出演,更增添了藝術作品的真實效果。用他的話說:“影片沒用我的原名而叫鄭偉南。人還在世,叫原名不合適。我只是閃了幾個鏡頭的老年鄭偉南而已?!?/p>
1982年夏,鄭南與劉長安等一行從廣州南下,踏上海南島,來到三亞,不僅在南部沿海采風,還專門到了西沙群島。也就是此行,孕育出了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鄭南對海南島情有獨鐘,為海南寫出一首響遍全國的歌的念頭,一直埋藏在他的心里。當年去西沙群島慰問,經(jīng)過三亞(那時叫崖縣)的短暫逗留,曾給鄭南留下深刻印象。熱帶風光美如畫,民族風情絢麗多彩。時隔八年,鄭南再次踏上海南這塊土地,當看到一年四季春常在,各色的熱帶花木,聞到了清新的空氣,品嘗了各種美味水果,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給海南帶來的發(fā)展渴望和正在悄然變化的生活氣息,蓄積多年、夢回縈繞的畫面與情感,一時間交織在一起,迸發(fā)出一種孕婦臨盆的急迫——在“鹿回頭”招待所,《請到天涯海角來》降生了。
每一首成功歌曲的誕生,都有著許多的必然和偶然。藝術經(jīng)典源于生活,是生活精雕細刻的再現(xiàn)和加工。當時寬松的政策,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生活,人們對物質(zhì)生活的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渴望——這首歌的產(chǎn)生恰逢其時?!班嵞希菑V東流行音樂自誕生伊始就不可或缺的、名副其實的‘詞庫’。鄭南的流行歌曲(歌詞)對于廣東流行音樂詞人的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雹蕹醺濉墩埖教煅暮=莵怼犯柙~寫得比較長,回到廣州后,歌詞交給了在廣東省群藝館任職的作曲家徐東蔚。徐東蔚看到歌詞,就像小伙子看見心儀已久的姑娘,很快,旋律感覺融進歌詞,加入“來呀來呀來呀”的襯詞,使得歌曲的律動繼續(xù)深化,歡快活潑的基調(diào)得以頌揚,富有和聲色彩的演唱更是增添了藝術效果,新鮮、時尚而極富動感。當時,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在包裝歌手沈小岑,準備為她出一張專輯,沈小岑漂亮的外形、甜美的聲音和時尚的氣質(zhì),非常適合演唱這首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就這樣進入了沈小岑的專輯。歌曲生動,有真情實感,題材生活化,容易引起共鳴。在演唱時,演員的表演與形體動作,以及話筒的使用和電聲樂器的伴奏,音響強烈,氣氛活躍,富于動感,因而更能引起青年人的興趣。從寫詞到譜曲再到演唱,看似巧合,實則是藝術家真誠對待每一部作品的真實寫照,一度創(chuàng)作的相得益彰、完美結合,二度創(chuàng)作的真實演繹與藝術加工?!耙慌哂幸欢▽I(yè)創(chuàng)作實踐的作曲家參與了通俗歌曲的創(chuàng)作隊伍,使我國通俗歌曲創(chuàng)作一開始就有了一定的專業(yè)水平?!雹?984年,歌曲被央視春晚選用之后,更是借助特殊的媒介,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同年,在由《新民晚報》與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聯(lián)合舉辦的“群眾最喜愛的唱片、盒帶歌曲”評選中,十五首優(yōu)秀歌曲名次排序的前三名分別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請到天涯海角來》,可謂實至名歸。
瞬間四十年過去了,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已深深印在幾代人的心里,成為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跡和美好記憶。如今在海南各地,依然還能經(jīng)常聽到此曲,每每聆聽,細細回味,如陳年老酒,越濃越香,這或許就是藝術經(jīng)典的社會意義和普世價值吧!
注釋:
①吳春郁.流行音樂的悲與歡 [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1.
②朱明.我的歌是走出來的(連載1)——《當代嶺南文化名家·鄭南》[J].嶺南音樂,2019(1).
③晨楓.《中國當代歌詞發(fā)展史》選載(二十六)[J].詞刊,2019(8).
④任衛(wèi)新:鄭南與海南兩首歌詞,詞刊,2020年第4期。
⑤任衛(wèi)新:鄭南與海南兩首歌詞,詞刊,2020年第4期。
⑥朱明.我的歌是走出來的(連載4)——《當代嶺南文化名家·鄭南》[J].嶺南音樂,2019(4)
⑦梁茂春.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