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香菱名字的人生感嘆"/>
文/孫文昊
《紅樓夢》這部經(jīng)典文學著作所塑造的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當中,香菱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她第一回便已經(jīng)出場,最后一回才退場,可謂是見證了大觀園內(nèi)青春女兒的悲劇和賈府由盛轉(zhuǎn)衰的更替,貫穿全書始終。
“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毕懔馐恰都t樓夢》中第一個出場的重要人物,是金陵十二釵副冊首位,同時也是十二釵最終的縮影和悲劇命運的集中體現(xiàn);她本應(yīng)是富貴小姐的命,卻最終淪為社會底層。從甄英蓮到香菱,最后再到秋菱,如此有深意的三個名字,正好寓意了她的人生走向。她短暫的一生,既惹人憐愛,又讓人心疼,同時也令人嘆息。
《辭源》載“瑛,古籍多作英,指(1)玉的光;(2)似玉的美石?!队衿贰?,於京切。美石似玉?!^之玉瑛也。’”蓮花,又叫作荷花,由于“蓮”與“聯(lián)”“連”諧音,所以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經(jīng)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團結(jié)、聯(lián)合等的象征,中國古代民間也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tǒng)。
甄英蓮諧音與“真應(yīng)憐”對應(yīng),這三個字其實早已經(jīng)暗含了她的悲劇命運。英蓮本出生在詩禮人家,家底殷實,備受父母疼愛,只因元宵看燈被人拐走,便徹底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英蓮由被拐、被賣到被奪,這中間七八年的經(jīng)歷,書中只提了一句“是被拐子打怕了的”;遇到最終為她喪命的馮淵,她也只有簡單的一句:“我今日罪孽可滿了?!彼阉械木秤龆細w為自己的罪孽,但直到英蓮遇見薛蟠,一生最悲慘的命運才真正開始。
“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甄英蓮的走失,甄家的毀滅,奠定了整本書悲劇的基調(diào),也暗示著賈府的最終命運。甄英蓮的苦是真苦,賈府的繁華只是假繁華。荒謬黑暗的人生,所有珍惜的都會破碎,所有美好的都會消失,不變的只有脂硯所感嘆的無常,這何嘗不是當時世界所展示的丑惡呢?
進入薛家,她由甄英蓮改名為香菱?!跋懔狻敝蝗×撕苫ǖ囊粋€“香”字,卻早已經(jīng)不是荷花,“蓮”也變成了“菱”,一下從備受君子雅士、文人志士追捧的蓮花變成了低賤的農(nóng)作物菱角花,只有這個“香”字讓她還保留了僅存的一點與菱角花的區(qū)別。蓮花代表著高潔與堅貞,高貴得就像襯飾凈瓶水的柳枝,就像清晨草尖上的露珠,也像冬天附著在梅花上的冰晶,或者應(yīng)該說更像如來的座席,一旦脫離蓮座,落入紅塵凡世間,處于污泥之中,就成為野草閑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聽起來是如此的悲涼痛心。但除此之外,仍然保留了“香”字,這是對她美貌的贊賞,也是具備行事溫柔安靜品格的概括——香菱雖然遭到了厄運的磨難,但卻依然天真善良、單純樸實、溫和專一,連周瑞家的都說她有秦可卿的范兒。
走進書中,我們一開始目所能及的大觀園,是無憂無慮、熱鬧自由的,每一處角落都有“精彩”的瞬間,但香菱好像本身就是對大觀園里看似“歲月靜好”生活的對照,是亮色中的一抹陰影。提起她印象最深的、最能概括她性格的要數(shù)每個人都耳熟能詳?shù)摹跋懔鈱W詩”。
在曹雪芹眼里,香菱代表著“就是你落魄了你骨子里也有著高貴的基因”,因為她本質(zhì)上是小姐出身,父母都帶有詩書氣質(zhì),所以在濃厚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具備了那種學詩的靈氣和欲望。香菱不僅認字兒還能寫出好詩,這不但是她骨子里的出身基因,還是她對學詩的熱愛與著迷,更是她對悲慘命運的無形抗爭。香菱拜黛玉為師學寫詩,學得如癡如醉,最終成了大觀園中唯一一個入得了詩社的丫鬟。因此,雖然她從蓮花變成了菱角花,卻仍然保持著蓮花的高潔與淡雅,即使嫁給了那么惡俗的呆霸王薛蟠,她仍然可以保持不染的品質(zhì)。我們感受到的香菱,依然是純真善良,真心實意待人,對生活和未來充滿著熱愛,渴望自由幸福,敢于追求理想的,著實應(yīng)了周敦頤的那句對蓮花的贊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其實細細想來,也許香菱就是黛玉的影子,是塵世中的黛玉。黛玉和香菱如此投緣,應(yīng)該是因為她們原本是二位一體的同一個人,都是絳珠仙草轉(zhuǎn)世,或者說是一根仙藤上綻放的并蒂雙姝。雙木成林,絳珠仙草相逢于彼岸的姹紫嫣紅中,相互給予精神上的依靠與寄托,讓彼此在詩海中找到最初的自我。林黛玉給了香菱希望,讓她暫時擺脫了痛苦和折磨。
香菱學詩的意義,實際上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是一種不服輸?shù)木?。抗爭從來都不是只有一種形式,紅樓里這些美麗的女子最終都以寶貴的生命與命運相搏。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抗爭,便是在絕境里,專注于一件事,能夠幫自己暫時從痛苦中抽離出來的事情也是一種抗爭。香菱學詩,就是絕境中的一種專注,她真真實實地做到了。雖然香菱的遭遇極為慘痛,但她的性格卻絕無半點扭曲,無半點與人為敵的東西,這是因為她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及對生命的向往與執(zhí)著。閆紅曾經(jīng)說過的一段話,像是真正猜透了她的心思一般:“當磨難從四面八方圍攏而來并且一再收緊,寫詩,也許是她絕境中唯一的內(nèi)心自救之道。這也是她唯一可以全力以赴的事。當陷入詩歌的世界,她如醉如癡,夜不能寐,反復(fù)吟哦,一再推敲,她夜以繼日地進行著一場場和自己的戰(zhàn)爭。一次次失敗,從頭再來,而終于見到光明,是她真正的勝利。在她身不由己如飄蓬般輾轉(zhuǎn)的一生里,有幾回,她能夠像這樣,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覺到自己,終于不再那么命如草芥,有了表達的可能?”
不管我們怎樣憎恨那一層層覆蓋在香菱身上的黑暗,不管我們怎樣厭惡當時的社會,也不能忽略掉香菱那微弱的對不公平命運的抗爭,像螢火蟲的光亮,像浩瀚夜空中的一顆星星,即便渺小,即使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卻是她這被侮辱與損害的一生里,自己賦予自己的尊嚴,自己賦予自己力量。這正是香菱的可愛與可憐之處,即使歷經(jīng)磨難,依然保持著一顆單純善良執(zhí)著的心,從無一點背負命運重負的沉重感。但也正是這樣的單純,才使得她之后一次次被夏金桂和薛姨媽算計。
她的第三個名字,也是人生最后一個名字:秋菱。這是薛蟠的正房太太夏金桂給她改的名字。這一次,菱角花不僅把“香”丟棄,連命也不見蹤影。菱角花盛開在炎熱的夏天,秋天枯敗,夏金桂也是讀過書的人,把“香菱”改作“秋菱”,就是要讓香菱“枯萎”,足以見其對香菱咬牙切齒的厭惡。在夏金桂與薛姨媽心中,即便是作了妾的香菱,也毫無尊嚴地位可言,一言不合就可以把她當成商品一樣賣出去。秋菱的悲慘命運一直在延續(xù),即使最后秋菱生下的寧馨兒跟她一樣漂亮,“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但她因難產(chǎn),在血床上掙扎離開人世。這一生一死之間,著實讓人感到香菱的命運蒼涼、悲痛與不幸。
香菱的三個名字,從概括其一生的命運與品格開始,到她雖身陷泥潭,卻仍有蓮花之香,再到她走到了命運的盡頭,在盛開的桂花樹下悲慘地枯敗,再也無法嗅到她的“香氣”。每一個名字,都寓意著她當時的命運。
孟子說過: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我們對人性的復(fù)雜必須有最基本的認識,才能做到自保。判詞中說的“香魂返故鄉(xiāng)”,原本忘記了家鄉(xiāng)和爹娘的香菱,在人生最后的時刻,應(yīng)該記起了兒時的溫暖——那份本應(yīng)該伴隨她一生的溫暖,以及父親帶給她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又回到了人生的初始狀態(tài),變成那個無憂無慮的女孩——英蓮。隨父而去,也許是她最好的歸宿吧。
春去秋來,蓮凋菱敗。香菱的一生,值得我們的同情與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