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超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qū)北戴河中學,河北秦皇島 066100)
相較于初中,高中生物的知識涵蓋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學生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的整理。高中生物概念和實際操作的內容增多,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及溝通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往往需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實踐和操練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轉化。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只要使用得當便可以使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習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為學生進行示范,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節(jié)奏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和應用,教師只起到了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學習和制作思維導圖的主體仍舊是學生,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逐漸實現(xiàn)了知識的內化和整理,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高中生物課堂面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教師進行變革,落實新課標下的教育理念,做到“以生為本”。在傳統(tǒng)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使用配套的PPT等教學資料進行講解,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較慢,教師往往習慣了單一的授課模式,很難給學生帶來新奇的感受和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和倦怠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板書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需要引入心得方法輔助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一味地復制教師的板書內容并進行機械記憶。為了使高中生物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教師就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思維導圖在現(xiàn)階段教學中尤其受到教師和學生青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思維邏輯的梳理,思維導圖能夠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學生能夠在一定導圖結構下擴展個人思維,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引導學生寫課堂筆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嘗試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記錄,學生并不需要將教師所提到的知識全部記下來,相反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地評估,篩選出自己還未掌握或者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記錄,然后學生還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學習習慣和記憶習慣選擇相應的思維導圖,在賦予了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之后,其參與感會大大提升,同時也會更了解個人的生物學習情況,能夠有效提升自學能力,從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個人的學習進度。學生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筆記整理,也是思維梳理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通過課堂學習步驟的優(yōu)化,借助思維導圖,更能讓學生明白課堂學習目標,課堂重難點,明確個人的薄弱處,從而在學習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為學生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點,或者由課本引申出的知識點,總而言之,教師會在經(jīng)典例題、試題的講解中為學生總結真題當中的重點知識并進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往往占有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迫地接受和理解,最后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筆記千篇一律,在復習的時候只是機械地背誦,實際上這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生物筆記的時候,可以考慮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點,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人的特色都有很大差異,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再教授學生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并優(yōu)化教學的過程,在幫助學生梳理完了繁雜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再一次復習回顧,并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優(yōu)化生物筆記,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
例如,在最開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筆記優(yōu)化的時候,大部分學生會覺得陌生,由于固有的學習模式被改變,學生在前期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細心引導,隨后,學生徹底掌握思維導圖這一個學習工具之后,就能夠進行個性化的整理,還能夠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思維導圖繪制的經(jīng)驗,想方設法使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更加清晰,知識更加有條理。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先進行教材的探究和梳理,在研究教材和梳理歷年真題的基礎上把握教學重點,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和內容,并形成相應的板書和筆記。為了提升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課堂筆記中。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革新生物筆記,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模仿,最后再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再整理,并相互借鑒,當學生習慣了這種新的筆記整理模式之后,就能夠在課堂上高效地進行隨堂整理,形成個人鮮明的風格和個性化的整理框架。課堂中做筆記時間有限,教師沒有辦法等所有學生記好筆記后再進行接下來的內容講解,那么,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筆記記錄中使用簡記以及思維導圖記錄方式,讓學生能夠快速高效掌握課堂主要內容,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以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的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用在課堂筆記中,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人類是怎樣認識基因存在的,由此導入“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相關知識,隨后教師再逐步提問,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重現(xiàn)問題圖表:例如,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是怎樣行使功能的?基因在遺傳過程中怎樣變化?人類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生物進化歷程中基因頻率是如何變化的?這些問題分別對應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的本質,基因的表達,基因突變與其他變異,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以及現(xiàn)代生物進化論。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找出主線,并且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主線的呈現(xiàn),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舉例:主線一是以基因的本質為重點的染色體、DNA、基因、遺傳信息、遺傳密碼、性狀間關系的綜合。隨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了另外兩條主線:主線二是以分離規(guī)律為重點的核基因傳遞及其綜合應用,以及主線三以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自然選擇為重點的進化變異規(guī)律及其綜合應用。
課堂討論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能夠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將這些奇思妙想記錄下來,但是并沒有教授學生科學、高效的記錄方法,導致學生最終在做匯總總結的時候總要耗費時間再次進行整理和梳理。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貫穿在課堂討論中,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討論的時候及時利用框架梳理思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識和要點知識,學生的討論也會更加有條理、有體系。課堂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生不理解教師講課順序,或者思維跟不上教師思路的情況,這時通過課前給學生出示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節(jié)奏,并且明確課堂內容,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也可以借助思維框架進行擴展,防止學生思維出現(xiàn)偏差,從而也會讓學生提高課堂討論積極性。
以第一章第一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的教學為例,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這一命題,還要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課下收集的關于新冠病毒的相關資料,并且以社會時事為切入點進行新課的探究。教師會為學生拋出一個課堂討論的問題“病毒是不是生物”,并且以新冠病毒的相關資料為具體的案例,這時學生需要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的呈現(xiàn)和剖析。例如,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先呈現(xiàn)了新冠病毒的圖片,然后再簡單結合病毒的結構進行講解,既復習了原有的知識,又與現(xiàn)有的知識搭建起了橋梁,學生再利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病毒的結構,并且進行標注: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隨后,學生再進一步推測病毒能夠在哪些細胞里面復制,發(fā)現(xiàn)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xiàn)不出生命的特征,這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細胞的任何一個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學生在專題復習的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匯總和整理。教師在開展專題復習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找尋大部分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章節(jié),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專題復習課程,幫助學生從學習方法、解題思路、基礎知識、要點知識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整理,以核心知識點加例題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學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練筆進行檢驗。為了使學生的專題復習更加高效,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將專題學習延伸到課下,每一次完成專題復習之后教師都需要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再整理,整理的內容包括學生專題復習之后仍舊未掌握的要點知識,教師為學生補充的課外知識等,學生能夠在思維導圖的運用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加工和整理。
以《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掌握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和重難點,例如,綠葉中色素的作用和種類,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以及其認識過程研究,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對此,教師可以開展一個專題教學的活動,能夠重點學習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暗反應過程及其相互關系,探究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環(huán)境因素,在為學生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進行呈現(xiàn)。首先,在思維導圖中有幾個大的板塊,分別為:光合色素、葉綠體的結構、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的過程、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關系以及化能作用。教師組織相應的活動,例如,重點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探究時,教師會為學生再次梳理光反應和暗反應,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是利用光能產(chǎn)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wěn)定的糖類中。然后教師還會以表格的形式再一次鞏固光合作用的兩個階段及其各種變化以及階段之間的關系。
課后作業(yè)能夠讓學生檢測自己是否消化、吸收了課堂上的知識,能夠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檢測,但實際上不少學生對課后作業(yè)仍舊保有消極和被動的態(tài)度,大部分學生將課后作業(yè)當成課堂練習的延續(xù),并沒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高效學習。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學生的課后作業(yè),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課后作業(yè)形式,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意識,結合個人的學習特點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和整理,以此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以《細胞的癌變》這一課時為具體的教學案例,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一個思維導圖總結本課重點知識,并且要結合個人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思維導圖繪制,大部分學生在思維導圖中都能夠標清楚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的因子,還有部分學生能夠加上另外一個板塊,將細胞的癌變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以及如何選擇健康的生活。在致癌因子這一板塊,學生列舉了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質和致癌因子的種類。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學生能夠補充遺傳因素,根據(jù)課堂上教師延伸介紹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歸納。在“癌癥的防治”這一板塊,學生能夠在思維導圖中介紹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觸癌癥因子的做法,并且能通過舉例的方法說出了解到的癌癥治療方法,并介紹現(xiàn)代醫(yī)療醫(yī)學治療癌癥的方法,合理展望未來可能采取的治療手段。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善用思維導圖,打破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為高中生物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這種學習工具進行高效的整理和學習。學生在使用思維導圖整理筆記和梳理思路的時候,能夠不知不覺反思個人的學習模式,意識到生物學習中的不足,實際上思維導圖的繪制還為學生提供了獨處和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明確個人學習和提升的方向,最終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