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要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目標要求,為VR 技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根本指導和基本遵循。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教育使命、緊抓信息技術融合,運用“VR+ 思政課”的教學理念,融入豐厚紅色革命文化,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構建VR 技術下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模式,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發(fā)揮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作用。
目前,“互聯(lián)網+”正在全球范圍內催生一種新的教育生產力,“互聯(lián)網+教育”“智能+教育”成為世界各國爭奪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主導權、話語權的重要陣地和焦點領域。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必須胸懷世界大勢,緊跟時代趨勢,創(chuàng)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全方面、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VR 技術的發(fā)展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VR(Virtual Reality)被稱作虛擬現(xiàn)實或靈境技術、人工環(huán)境,是在計算機系統(tǒng)及傳感器技術模擬的基礎上生成的可交互的虛擬世界, 具 有“3I” 特 性——交 互 性(Interactivity)、沉浸性(Immersion)、想象性(Imagination),目前VR 技術已逐步被引進到人文與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當中。在思政課教學中,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實現(xiàn)VR 技術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是不可逆轉的時代發(fā)展趨勢,我們必須抓住并利用好這把雙刃劍。
1.機遇。首先,增強學生認同感,堅定理想信念。思政課教學中VR 技術的應用能夠更有效地與教育主體相契合,發(fā)揮其獨特的3I 特性優(yōu)勢,通過VR 技術在思政課堂上的情境模擬、問題討論、熱點聚焦、觀點分享等互動,使情境與問題深層次地觸及學生心靈,喚醒學生心靈中的深層情感和理性思維,構建學生對社會主義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情感認同的基石,進而增強與提升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從簡單被動的知識獲取提升到積極主動的認同與自覺,使思政課堂更具動感、質感、實感。其次,突破時空限制,強化輻射范圍。由于實踐教學存在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和現(xiàn)場參觀的時空限制,以及難以預測的突發(fā)安全隱患等問題,造成實踐教學覆蓋面低、管控難度大。而VR技術的運用可以營造逼真的虛擬現(xiàn)實場景,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輕松愉快地體驗到全國各地不同的參觀場址、遺跡,感受歷史人物的偉力、歷史事件的宏大,有效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再次,滿足學生需求,拓展教學途徑。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社會多元化的態(tài)勢,促使當代青年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需求逐漸多元、教育主體內涵不斷拓展,青年學生不再滿足于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情境單調的“說教式”教學,而是期待方式多樣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而VR 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鏈接與儲存海量的音頻、視頻、圖片與文本,以豐富的內容、逼真的體驗、情感的沉浸、師生的互動滿足學生的新要求新期待。
2.挑戰(zhàn)。首先,外部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我國在社會轉型時期全面深化改革中正面臨著社會利益分化、價值觀念多樣化,多種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相互交織、并存和激蕩的情勢,西方發(fā)達國家長期以來利用經濟強勢向我國植入西方價值觀念,企圖通過文化交流、文化擴張滲透西方民主、自由觀念,借助網絡等新媒體技術傳播西方意識形態(tài),宣揚西方“普世價值”,對思政課教學帶來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挑戰(zhàn)。其次,教育對象的挑戰(zhàn)。當代大學生雖然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yǎng)、較強的主體意識與創(chuàng)新觀念,但也存在較重的逆反心理、較弱的分析鑒別和邏輯判斷能力等特點,而隨著“00 后”邁入大學校門,其群體又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與問題,這勢必增強思政課教學中全面把握教學對象的難度。再次,教育方式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說教式”“一言堂”“灌輸式”“宣講式”等教學方式難以緊跟時代步伐、應對學生新變化、達到“雙主體”教學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思政課教學方式與理念難以適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
所謂沉浸理論是由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Mihalyi Csikszentmihalyi 最早提出的一種認知心理學理論,該理論解釋當人們在進行某些日?;顒訒r為何會完全投入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并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tài)。由沉浸理論探索而來的沉浸式教學模式源于20 世紀60 年代加拿大法語語言教學,后被其他國家所借鑒而逐步推廣與發(fā)展。沉浸式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前提是構建有效的課堂和學習的逼真環(huán)境,通過可理解知識的輸入與輸出、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與學習氛圍、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任務型教學相結合、開設第二課堂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一要求與VR技術的特性相耦合。因此,探索“VR+思政課”的沉浸式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1.凸顯“人文與科技相融合,課堂與社會相貫通”的實踐教學理念,轉變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方式,打造輕松、靈活、隨意的體驗式、互動式教學課堂。VR 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學信息化程度,展示教學改革的宏大視野,營造逼真的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增強參與者的體驗感、沉浸感、時代感。
2.突破思政課實踐教學在時間、空間、經費等因素方面的制約,使學生獲得實地體驗的相同感受,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VR 虛擬現(xiàn)實在“時空分離動力機制的推動作用下,更加顯著地將各種資源嵌入到以時空分離為關節(jié)點的在場情境中,重新規(guī)劃了人們學習的時空秩序,使人與物的因素經過復合、調整與時空更加契合”,沖破教學實踐的時空限制?!癡R+思政課”教學可“通過‘嵌入’不同新鮮元素,不斷完善自身結構、豐富組成要素、創(chuàng)新運行模式”,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3.彰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樹立科學政治信仰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轉變思政課教師身份與角色,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者向體驗參與者轉化,充分實現(xiàn)教學互動、反饋與評價。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1.VR 技術下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模式的內涵。高校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模式是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與原則,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一種“沉浸”其中的體驗,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科學的政治信仰。這種思政課沉浸式教學模式既是思政課統(tǒng)籌建構理論教學、思想教育、典型引領、文化熏陶的一種育人平臺,也是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事施教的一種新形式和新途徑,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而且能夠實現(xiàn)教學課堂、實踐課堂、網絡課堂、社會課堂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理論灌注、實踐體驗、情感認同、行動自覺的有機結合。采用VR 技術,將革命文化與思政課教學相融合,可以使師生共同感受到革命文化內在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案锩幕侵袊厣鐣髁x文化自信的源頭,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標識,它承載了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時代訴求和革命行動,傳承和升華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是文化自信的源頭”。革命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達到震撼心靈、沖擊情感、升華思想的教育效果,深刻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2.VR 技術下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靈魂課程。VR 技術下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模式能夠更有效地與教育主體相契合,通過思政課堂上的情境模擬、問題討論、熱點聚焦、等互動,使情境與問題深層次地觸及學生心靈,喚醒學生心靈中的深層情感和理性思維,構建學生情感認同的基石,進而助推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從簡單被動地知識獲取提升到積極主動的認同與自覺,使思政課堂更具動感、質感、實感。
3.VR 技術下高校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將革命文化融入沉浸式思政課教學,結合課程內容設置目標,構建思政課革命文化沉浸式教學過程,采取多種方式與策略作用于課程主體,并及時作出反饋與評價。主要通過兩種形式:第一,建設VR 數字展館,構建革命文化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系統(tǒng)。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多媒體介質等手段,將紅色資源以圖片、文本、視頻、音頻等形式儲存其中,營造逼真的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讓學生沉浸在革命文化的情境之中??赏ㄟ^VR 虛擬技術將舊址舊居、館藏文物等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呈現(xiàn),配有同步講解,體現(xiàn)主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交互功能,實現(xiàn)較強的現(xiàn)地感。學生可自主選取參觀路線、自主控制參觀節(jié)奏、自主選擇參觀內容,進行沉浸式參觀學習。第二,進行主題輔導,構建體驗式課堂。每堂課緊扣參觀點位歷史史實,突出重大時代主題,著重介紹歷史背景、史實經過、現(xiàn)實啟示,具有導游式教學模式、問題式內容構設、情景式呈現(xiàn)方式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系列考驗,可進行一定的提問、辯論、研討,有學、有問、有悟,且符合學生個人能力,觸及學生個人心靈,使學生產生較強的沉浸感,從而在觀察和學習中獲取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