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倩
從國內來看,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雖已經初步建立,但一直發(fā)展的較為緩慢。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以及金融國際化的推進,能夠分散或降低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的金融風險管理工具越發(fā)重要,便引進金融衍生品這一概念。金融衍生品的套期保值、投機、高杠桿性等特點,可以轉危機為機遇,化風險為利潤,在管理風險的同時收獲高額收益。2004 年我國商業(yè)銀行開始正式進入金融衍生品市場,這也無外乎對商業(yè)銀行的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國外來看,隨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的瓦解,浮動匯率盛行,匯率風險相應提高,故金融衍生品的對沖風險功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奠定了其作為金融風險管理工具的基石。與此同時,隨著金融國際化以及經濟全球化,量化交易的增加,使風險發(fā)生頻率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伴隨聯(lián)動效應,越來越多的人運用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降低風險。但由于金融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性、高風險性以及復雜性引起監(jiān)管部門的重視與對其的監(jiān)督管理。
金融衍生品通常具有高杠桿性、高風險性,一般是通過財務杠桿的運用進行交易,即通過繳納保證金的方式進行大筆衍生產品的交易。金融衍生品的風險來自投資者不及時補足保證金,交易一方違約而帶來的信用風險、違約風險;資產證券化中銀行把貸款再包裝,把貸款的風險承擔轉嫁給投資者;還來自貸款風險的轉移,導致銀行對貸款者的標準降低,使得金融衍生品的風險增高;此外金融衍生品的門檻通常很高,成交量較大,通常通過計算機進行交易,因此操作失誤也可能成為金融衍生品系統(tǒng)性風險發(fā)生的原因。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通過損失螺旋循環(huán)和保證金螺旋循環(huán)迅速放大,進而波及實體經濟。
(1)信用風險
金融衍生品的信用風險是指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過程中合約的一方不能夠按照規(guī)定履行合約條款而給另一方帶來風險或者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等級和履約能力上的變化導致對方遭受損失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確定的因素越多,比如說債務人的信用等級、履約能力變化變大,期限越長,信用風險越大。
(2)市場風險
由于整個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導致金融衍生品面對市場風險。市場風險充滿不確定性以及難以預測性,我們也較難通過合理的資產組合分散市場風險。比如說在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下,金融衍生品市場也會受到影響,但該影響通常情況下是無法避免的。
(3)流動性風險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門檻較高,導致交易對手基本上都是機構投資者,并且很多衍生產品都是專業(yè)化或是定制化的,只針對某一個特殊群體,相比股票、債券來說流動性比較低,因此還面臨著流動性風險。
金融衍生品系統(tǒng)性風險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資產的虧損,因為其具有高杠桿性,利用極少的保證金即可撬動一筆大額的衍生品交易。金融衍生品目前所具有的系統(tǒng)性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這些風險都會對交易者的最終目標產生影響,無論是用于套期保值還是投機,同時由于當前金融國際化、經濟全球化將導致金融衍生產品的損失發(fā)生連鎖反應,例如發(fā)生在2008 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由資產證券化引發(fā),貸款者的違約導致風險從銀行轉嫁到了投資者身上,而有些機構甚至購買了保險提高衍生產品的信用評級,致使風險傳播到保險領域,最后擴散到世界各地,這次的次貸危機也使許多人意識到金融衍生品的復雜性、連鎖性、高風險性、高杠桿性,并有較高的門檻。
金融衍生產品包含許多種類的系統(tǒng)性風險,對于不同的風險我們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管理。如對市場風險的管理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反向頭寸的方式以實現(xiàn)對原有資產的“自我保護”,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市場波動的范圍以及自己的風險接受程度;對于信用風險我們可以在機構的幫助下了解交易對手的信息及其履行合約的能力以及交易雙方提供的保證金或者高流動性、有效期限的抵押物以降低違約風險;對操作風險的管理可以通過提高計算機的靈敏度并且設置一定的操作范圍或者是設置多名交易員進行操作、復核以增強交易的準確程度等方法來降低該風險;對于衍生產品的流動性風險,可以通過機構推出更多具有高靈活性、高適應性的標準合約促進雙方的交易達成,以及機構自身進入合約的空頭或者多頭方以促成交易來提高衍生產品的流動性等方式進行管理。
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是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業(yè)務的監(jiān)督機構。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yè)務,要經過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審批,接受其檢查和監(jiān)督,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定制出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衍生品合約,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之上進行衍生產品的交易。我國金融衍生品交易監(jiān)管確立了以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和證監(jiān)會等監(jiān)管機構及其派駐機構為主體,與外匯管理局、保監(jiān)會等多個機構共同實施的管理機制。雖然衍生品有市場的監(jiān)管,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律管理進行有效控制。因為市場監(jiān)管以事后監(jiān)管為主,而自律管理發(fā)生在衍生品交易的過程中,能夠在合約制定的各個時間段進行有效控制,具有實時性、精準性等特點,可以降低金融衍生品的系統(tǒng)性風險。
對金融衍生品系統(tǒng)性風險的把控不僅可以依靠市場監(jiān)管、自律把控,還可以通過定量分析風險的程度,進行更加精準的控制。如Credit Metrics 方法、VAR 模型、KMV 模型、Credit Risky+方法等,這些模型的運用不僅可以用于度量風險,還可以用于了解風險的潛在影響因素,根據(jù)測量出的風險程度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加以應對來減少損失。不僅僅是通過模型、方法的應用,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特定指標的觀察來得出風險的程度大小,如市場大小、市場流動性、交叉管理權與債券指標、市場透明度指標、市場替代性與制度結構指標、市場誠信與效率指標等。以上模型、方法的運用或者是針對特定指標的觀察都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有益于對金融衍生品系統(tǒng)性風險的監(jiān)管。
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系統(tǒng)性風險,衍生產品的聯(lián)動性與金融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致使風險波及范圍較廣,必須加以監(jiān)管和控制,單靠事后監(jiān)管的市場控制是不夠的,還要行業(yè)的自律監(jiān)管,這樣才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衍生產品的系統(tǒng)性風險。近年來采用指標定量風險的方法也比較盛行,運用模型以及方法、其他特定指標的勘定可以定量分析系統(tǒng)性風險及其影響因子,通過這種測定方法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有效地減弱投資者的損失。有些系統(tǒng)性風險可以通過信息的完善、監(jiān)管制度的完善、投資者素質的提高等措施來降低風險的發(fā)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