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雨雯
摘要:小學英語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夯實基礎,情感體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扒樗加⒄Z”作為新興的英語教學理念,對課堂的打造、情感的滲透、學生的思辨都有重要意義。讓課堂有情有境、有趣有效,讓情感教育無痕化,正是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所追求的。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運用“情思英語”,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關鍵詞:情思英語? 小學英語? 情感滲透? 有效課堂
如今,各種不同的英語教學理念層出不窮,教學形式五花八門,教學方法百家爭鳴,不僅令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應接不暇,還令教學活動中最直接的受影響人——學生,頭昏眼花。如何才能上一節(jié)有情、有境、有趣、有效的英語課呢?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刻板記憶課堂上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主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一、學“情思”理論,拓教學視野
(一)有情有境
對廣大教師來說,“情思英語”是一個很陌生也很新鮮的概念,這一教學理念就像一個腳手架,幫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以情促思,以思融情”,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深度思考,從而形成英語學習思維。為了迎合大眾,迎合社會挑選的標準,現在的英語教學通常都是機械化的操練,并不能真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運用“情思英語”這一教學理念能夠解決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題。
“情思英語”中的“情”可以有很多種含義,可以是教師課前的精心準備,為了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理解文本,更快掌握內容,更好地運用知識中所傾注的感情;可以是教師的上課熱情,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高效適合的課堂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節(jié)課中有所收獲;還可以是師生共情,良好的師生活動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學生能體會教師的付出,所以會認真聽講,而教師能感受到學生的情感反饋,繼而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形成一個正循環(huán)。
(二)有思有想
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但是在學習了特級教師朱曉芳的教學理念后,筆者對“教師教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這一單向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理解。朱曉芳老師強調,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并時刻注意學生的“三自原則”,即自主、自覺、自如。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角設計課程教學方案,讓學生能自覺地學習,并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同時,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忽略學生的課堂浸潤感和代入感,始終把“無痕化教學”牢記于心。
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In the library story time》時,筆者嘗試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發(fā)散思維,多感悟,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在圖書館中應該遵守秩序外,還應在哪些場所做到遵守公共秩序。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想到了很多地點,如Park(公園),Cinema(電影院),Bus(公共汽車),Hospital (醫(yī)院)等。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分小組選擇一個地點,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創(chuàng)編對話并上臺表演,學生的反響十分熱烈。所以說,教師要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局限于課本,而是讓知識“思”在腦海,“活”在實際。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一個合格公民應該做的,所以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對學生滲透德育元素,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守秩序的概念。
二、用“情思”理論,設教學方式
(一)課前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不同于其他學科,小學英語是一門綜合學科。因為缺乏英語學習環(huán)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教學主題和內容的大情境,讓學生的語言學習不會太獨立,或脫離實際,而是把所學內容放入實際情境。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去學;其次,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自發(fā)而學;再次,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社會情境,結合當下的熱門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達成育人的目的。
教師可以設計階梯式遞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達到熟練運用文本中的句型詞匯和知識點的目的。在此基礎上,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帶入實際生活,教師可以設計“介紹自己的校園”這一主題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校創(chuàng)編對話,進行練習。如向教師和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校園,介紹得最棒的學生將榮獲“最佳校園小導游”稱號。通過這項活動,學生不僅將書本知識遷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理解和掌握了一項對話技能。
通過開展活動,學生不但鞏固了課文中的基本內容,而且能將文中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在與教材相關的特定情境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得訓練感受,培養(yǎng)語感直覺,并學以致用地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
(二)課中透“情趣”,提升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教授課內知識會使得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應該考慮到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性,在課堂上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當然,設計活動要把控好整節(jié)課的張弛程度,不能一味地博人眼球,影響實際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有的放矢,有緊有松,明確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感興趣的環(huán)境中完成聽、說、讀、寫、練等各個教學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Asking the way story time》 時,由于課文難度較大、生詞量較多,且這個主題和學生平時的生活并不十分貼近。于是,筆者創(chuàng)設了“City tour bus(城市小巴士)”這一場景,并制作了昆山市的標志性地點站牌,讓整個課堂成為一張城市地圖,學生可以搭乘“City tour bus”環(huán)游“昆山”,并且根據實際情境創(chuàng)編對話,進行問路,使課堂“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教室內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在課后復盤整節(jié)課并書寫教學反思的時候,筆者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在某個學生搭乘“City tour bus”環(huán)游“昆山”的時候,其他學生就沒有辦法參與課堂活動。那么,如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進入大情境中,讓這個情境更加有效呢?筆者想到,現在的多媒體技術發(fā)展迅速,可以將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讓學生利用終端設備,將情境分發(fā)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這樣就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情境中。
(三)課后育“情感”,升華教學主題
小學英語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進行情感教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會在上課時為學生設立一個情感目標,希望學生在完成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之后,對這個情感目標有所感悟。但是,在學習了朱曉芳特級教師關于情感教學的理論后,筆者不禁對以往情感教學方式產生了質疑?!盁o痕教育”“浸潤式”“兒童視角”“本真”等都是一些新鮮名詞,這不僅是對以往千篇一律設立口號式的情感教育的批判,還是為以后如何開展階梯式遞進教學,潛移默化進行情感教育指明了方向。
情感教育往往需要通過無痕化的滲透、浸潤,才能更好地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所以階梯式遞進教學不失為情感教學的一個好方法。首先,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先對教材反映的道德傾向有一個概念,引導學生形成初步認識;其次,在課中,教師可以帶著初步的認識,結合文本內容和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具象化的道德觀念;再次,在課后,教師可以進行情感的升華,將表象的道德認知轉換為內在的道德信念,從而實現情感價值的教育目標。
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 《My family story time》時,本課句型非常簡單,但關鍵是要滲透父母之愛、家庭之愛。因此,在課堂上,首先,筆者讓學生帶上全家福照片,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練習句型。其次,筆者讓學生以同桌交流的方式,結合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豐富對話,并彼此交換照片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練習到位,而且增加了對家庭的認同感。再次,筆者播放了一則公益小短片,即“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升華整節(jié)課的主題,讓學生明白家庭之愛并不是父母一味地為我們付出,愛是相互的,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目的。
三、辯“情思”理論,檢學生反饋
(一)學生“三自原則”
檢測課堂的最好途徑,就是學生的反饋情況。在“情思英語”中,教師應以學生視角為主,讓學生自己思辨,并且注重“三自原則”。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預設學生的反饋,促使學生能夠自主、自發(fā)、自覺地感知教學內容,最終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有效的、有意義的教學。
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Drawing in the park revision》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Theme Park (主題公園)”這一場景,并將本單元所有的知識點融入這一場景,因為這個場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學生自主、自發(fā)、自覺地學習,筆者在學生學習完主題公園相關內容之后,給學生發(fā)放了Leaving List,Leaving List上面都是和課中所學知識點有關的任務,學生要完成leaving list上的各種任務,且檢測無誤后才能離開“Theme Park”這一場景。
(二)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
“情思英語”教學理念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具象化和深度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需要在課堂上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在課堂上深度學習,從而達到素質教育提出的英語教學目標,但是,教師不能“揠苗助長”,操之過急地直接帶著學生走每一步,而是要學會察言觀色,如果學生學有余力、自主自覺,就將舞臺交給學生;如果學生步履艱難、三心二意,就要及時引導和管束學生。
“情思英語”教學理念讓廣大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做到寓情于境、情境交融、以情促境、以境促學,做到學中有情、情中有思,這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課堂效率;在課中,教師要積極投入課堂,提高授課能力;在課后,教師要掌握學生學情,做到共情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更要迎難而上,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強化基本功。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牢牢把握課堂,還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從知識型教師轉變?yōu)樗仞B(yǎng)型教師,時刻反思,多多復盤,并從課堂教學中找問題,從教學專著中找辦法,從資深教師身上學經驗,提高教學經驗。
總之,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任重而道遠,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王敏君.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師,2018(1).
[2]王曉光.淺談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及完善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8).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新城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