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哲學與翻譯:王維詩歌的重釋與再生?

    2022-01-26 10:21:04曹培會秦思
    外語學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譯詩荒野王維

    曹培會 秦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北京100029;長安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710064)

    提 要:大衛(wèi)·欣頓是美國當代著名中國哲學和古典詩詞翻譯家,先后翻譯過王維等多位中國古典詩人的詩集。從中國古典詩歌和哲學典籍的閱讀和翻譯中,他體悟并形成獨特的宇宙荒野觀,并將其辯證的哲學思想反哺并融入到對王維詩歌的重釋中,使其譯詩在詩歌、哲學和生態(tài)3 個層面達成統(tǒng)一,在英語世界得到重生。欣頓從生態(tài)哲學的視閾闡釋中國古典詩歌也得到東道文化的認可。

    1 欣頓其人其譯

    大衛(wèi)·欣頓(D.Hinton)是美國當代著名中國古典詩詞和哲學翻譯家。在大學期間,欣頓偶然間接觸到杜甫詩歌,從此便癡迷于中國古典詩歌而一發(fā)不可收。欣頓先后翻譯過杜甫、陶淵明、孟郊、李白、謝靈運、王安石和王維等中國古典詩人的詩集,還編輯出版《山居:中國古典山水詩歌》(Mountain Home:The Wilderness Poetry of Ancient China,2002)和《中國古典詩歌選集》(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n Anthology,2008)兩本中國古典詩詞合集。不僅如此,欣頓是唯一獨自將中國古代5 大哲學典籍《論語》《孟子》《莊子》《道德經》《易經》悉數(shù)譯為英文的譯者,此外,他還翻譯過著名的禪宗典籍《無門關》。欣頓從中國古典山水詩詞中溯源到荒野宇宙觀的中國哲學根基,并將中國傳統(tǒng)哲學智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以當下的文學形式呼應和再現(xiàn)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完成視覺藝術實驗性敘事詩《化石天空》(Fossil Sky,2004)、詩歌集《詩歌:生活的香料》(Poetry:The Spice of Life,2012)以及《饑餓山:心靈和文學指南》(Hunger Mountain:A Field Guide to Mind and Literature,2012)。譯著等身的欣頓獲得索頓·懷爾德終身成就獎、蘭登翻譯獎和美國筆會翻譯獎等國際著名獎項,被譽為“幾十年來最好的中國古典詩詞英語譯者”。

    2 身體力行之宇宙荒野觀:生態(tài)與哲學的結合

    欣頓仰慕王維、謝靈運等山水田園詩人豁達適意的情趣和品格,筆耕不輟地翻譯了數(shù)十本山水田園詩集,同時把自己當成生活在美國當代的隱士。他追隨著中國古代詩人性樂山水的山居田園生活方式,大部分時間都隱居在佛蒙特州一個名叫東加來(East Calais)的小鎮(zhèn)上。在那里,欣頓以石匠工作謀生,以詩詞為酒,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為花,身體力行過著簡樸而富有詩意的生活,實現(xiàn)在樂山趣水中尋道于自然的精神棲息。

    欣頓不僅棲于自然,而且心懷自然。他從對當下生態(tài)的人文關懷出發(fā),認為西方傳統(tǒng)的宇宙觀將人與自然對立而論,所秉承的是自然工具論,即自然是為了人類的福祉和發(fā)展而存在。二元對立的宇宙觀指導下的人類實踐活動對大自然進行掠奪式的征用,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惡化和生態(tài)失衡。與之相反,中國傳統(tǒng)哲學如道家和禪宗體現(xiàn)的是一種物我交融、人與自然渾然如一的荒野宇宙觀(Wilderness Cosmology)。在中國山水詩歌中,欣頓找到生態(tài)和哲學的契合點,提出“宇宙荒野觀”?!盎囊坝钪嬗^為中國古代所有的詩學思考提供了語境。它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構成中國幾千年來‘修身養(yǎng)性’的本質。”(Hinton 2006:xiv)中國山水詩歌以豐富的自然意象、簡潔的句式和靈動的詩魂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空靜和諧的意境,是詩人們山水徜徉間在詩歌中對荒野宇宙觀的實踐?!爸袊剿姶硎澜缟献罹眠h的荒野文學傳統(tǒng)?!保═onino,Hinton 2015:5)當下盛行的深層生態(tài)學認為人要寓居并融入自然之中,成為宇宙萬物中內在的一份子,將意識融入風景中,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共鳴。中國道、禪哲學和古典山水詩歌完美地將人類的直接經驗融入到風景和意識之中,體現(xiàn)出樸素的精神生態(tài)學觀點,是深層生態(tài)學的東方源頭?!盎囊坝钪嬗^詩歌極具當下性。在全球生態(tài)惡化和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的當代,寓居荒野的重要性變得更加具有急迫感和普世性?!保℉inton 2002:xiii)而這種荒野宇宙觀是當下西方詩歌中沒有的,因而,欣頓在翻譯中國古典詩歌時,著力再現(xiàn)其中蘊含的哲學內涵和宇宙觀,并自稱其翻譯為“文化翻譯”(Cultural Translation):“雖然我緊扣原詩的每一字和細節(jié),但我是在重新作詩,也許最好稱之為文化翻譯。我覺得,我翻譯的不僅僅是字詞文本,而是中國文化。我想把它對人類在宇宙萬物中的地位的理解帶給西方”(Tonino,Hinton 2015:12)。

    欣頓立足當下的深層生態(tài)學,回歸中國的哲學傳統(tǒng),以雙視的文化眼光審視西方傳統(tǒng)的認知局限,其譯詩既在形式上竭力保留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和韻味,又以深層生態(tài)學反視和再現(xiàn)以道、禪為主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文化內涵,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當代英譯創(chuàng)立新的闡釋傳統(tǒng)。

    3 欣頓的辯證哲學翻譯觀

    深諳中國傳統(tǒng)樸素哲學的欣頓不僅在道禪思想中找到對當下生態(tài)思考的根基,同時還將道禪哲學的辯證觀,如“有無相生”“語默相成”等思想,融入其譯詩中,形成獨具特色的翻譯風格,使其荒野宇宙觀在譯詩思想和形式上得到統(tǒng)一。

    3.1 有無相生

    《道德經》主張“滌除玄覽”的認識論。“道”幻化于無形,正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失。《金剛經》結句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道出“一切皆空”的佛法大義。禪修就是身在大千萬物中,卻對于外物不粘不滯,以虛空寂靜之心超脫俗世煩擾的修行。深受道、禪影響的王維在詩歌中利用“無”和““有”的辯證統(tǒng)一創(chuàng)造出意境空靈而哲思深邃的詩學風格。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425 首王維詩歌中,“空”字共計出現(xiàn)94 次之多。王維詩中的“空”并不是空無萬物的空,而常常以“空林”“空山”的詞組形式出現(xiàn)。如《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先點明空山,后以“人語”否定空山之空,造成語義上的矛盾,使讀者在這一“有無”的矛盾張力中找尋“空山”之“空”實為詩人之“心空”映象的真實含義。“空”是理解王維詩歌的詩眼,也是體現(xiàn)道、禪哲學宇宙觀的關鍵字。欣頓充分肯定王維詩歌的空靈藝術,“王維最大的魔力是他的詩歌可以激發(fā)直接而又深層的‘空’的體驗”(Hinton 2006:xviii)。其譯詩集《王維詩選》中所選100 首王維詩歌,帶有“空”字的詩歌多達34 首,“空”字共出現(xiàn)37 次。

    欣頓對“空”的翻譯體現(xiàn)出他對中國道、禪哲學的思考,如《漢江臨泛》中頸聯(lián)“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描寫詩人泛舟漢江之上,風起浪涌之時,詩人所乘之舟隨浪在水中上下?lián)u蕩,波動之大就好像岸邊的城郭和天空都隨之上下浮沉一樣。在詩人晃動的視野中,現(xiàn)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消失。這里的“空”既是詩人極目遠望之處的天空,也是現(xiàn)實逐漸在詩人心中模糊,最終消于虛無的虛空。黃思禮與張音南將其譯為far skies(Walmsley,Chang 1958:105),葉維廉將其譯為sky and earth(Yip 1972:29),威爾士譯為earth and sky(Wells,Cheng 1974:46),余寶琳將其譯為heaven and earth(Yu 1980:170),巴恩斯通父子與徐海新將其譯為be?yond earth,beyond the sky(Barntone et al.1991:166),這些譯本均采用天空之“空”的含義。只有瓦格納將“空”譯為distant emptiness(Wagner 1981:138),表達出虛空之“空”的含義。而欣頓則在瓦格納的譯文之上更進一步,將其譯為rippled waves fluttering empty sky?distances.既譯出“空”之“天空”的表層意義,又以empty 表達“空”之“虛空”的深層意義。

    欣頓在譯詩中不僅對“空”的哲學內涵進行再現(xiàn),還從“空”字拓展延伸,在譯詩中實踐其所主張的有無相生的辯證統(tǒng)一哲學觀。以欣頓所譯和巴恩斯通父子與徐海新合譯《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歸思》作對比分析:

    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歸思High on West Tower with Wu Lang,Gazing into the Distance and Thinking of Return Looking into the Distance and Missing My Home at West Building with Official Wu Lang高樓望所思,目極情未畢。枕上見千里,窗中窺萬室。悠悠長路人,暖曖遠郊日。惆悵極浦外,迢遞孤煙出。能賦屬上才,思歸同下秩。故鄉(xiāng)不可見,云外空如一。From the tall building.I gaze at the horizon,thinking.Eyes reach their limit.Feelings go beyond sight.My head on a pillow,I see a thousand miles,Glimpsing innumerable houses through the window.People walk slowly on long roads.Dim sun in the remote countryside.My melancholy reaches far beyond the creeks.Smoke appears,far off and lonely.You are so talented at writing poems But I,like a lowly official,just think of going home.My village can't be seen.Beyond the clouds is only void.——巴恩斯通父子與徐海新譯本(1989)We gaze off this tower into our thoughts.Feeling wide?open to the far end of sight.we look a thousand miles from a cushion,see from this window ten thousand homes and people taking a far road out and away through mist?and?haze distances of sun.Out beyond the river it goes all the way:grief and sorrow,a lone plume of smoke,and you think of going back,of offering your lofty talent tothose who need you.But nothing's left of ancestral villages now.Out beyond cloud.it's all empty as origin.——欣頓譯本(2006)

    《和使君五郎西樓望遠歸思》是王維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時與使君濟州刺史所作應和之詩,表達思鄉(xiāng)而又不得歸的離愁。尾聯(lián)中詩人直抒胸臆,道出全詩的鄉(xiāng)愁主題:即使詩人登上高樓,故鄉(xiāng)的影子依然不得見,只有淼淼白云漂浮眼前?!翱铡弊贮c出詩人不見故鄉(xiāng)的愁緒和落寞。巴恩斯通父子與徐海新譯本與源詩基本實現(xiàn)字義對應,將“空”譯為void,再現(xiàn)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但是,欣頓在譯詩中則在荒野宇宙觀的基礎上對源詩進行創(chuàng)譯?!澳苜x屬上才,思歸同下秩。”本意在表示使君五郎文采斐然,而自己心中所想盡是思鄉(xiāng)之情。而欣頓在譯詩中則改變“鄉(xiāng)愁”這一詩題,譯為:and you think of going back,of offer?ing/your lofty talent to those who need you.在欣頓的譯詩中,我們看到一個希望以才華效忠君王、積極入世的使君五郎,而詩人“我”的思鄉(xiāng)之情卻被欣頓略去不譯。詩人的聲音直到尾聯(lián)才出現(xiàn),但此時詩人所發(fā)感慨不再是思鄉(xiāng)愁緒,而是滲透了哲思的感悟:But nothing's left of ancestral villages now./Out beyond cloud.it's all empty as origin.(故鄉(xiāng)已幾近成空,云之外,太初皆為空。)與有入仕之心的使君五郎形成對比,詩人體會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歸于無”的宇宙發(fā)展規(guī)律。世間大千萬物在有無之間不停的轉化,沒有固定的形態(tài),不變是相對的概念,變才是宇宙運行的不二法則。即使是作為物理實體的故鄉(xiāng),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最終歸于虛無,更不消說原本屬于身外之物的功名利祿皆是過眼煙云,認識到這一點的詩人于是發(fā)出感慨:It's all empty as origin.但這又何嘗不是欣頓借詩人王維之口,以譯詩之名,通過創(chuàng)譯對其荒野宇宙觀的重新書寫呢?

    3.2 語默相成

    “語”與“默”是道禪思想另一對正言若反的辯證關系詞。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世間萬物任運自然,各有其道,不應以主觀臆測之言語干涉,故《道德經》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澳辈攀钦J識世界萬物本源的方式。在追求梵我合一的禪宗思想中,萬象混一,皆歸于本心,而一旦使用語言去描述,則固化和限制這種初心的領悟。因而,“不可說”是禪宗第一要義,與道家思想一樣都認為語言是思想的滯累,主張去語障,解心囚,以不說而說。欣頓認為,中國古典詩歌是道、禪“不言而言”的物質體現(xiàn)。首先,中國古典詩歌的“不言”體現(xiàn)在詩歌篇幅上,中國古典詩歌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因而詩人用詞凝練,短短數(shù)十詞便能寫意萬千。其次,中國古典詩歌的“不言”體現(xiàn)在詩歌中詞與詞之間出現(xiàn)的語法空缺上,詩歌的意義就存在在詞語的“言”與語法的“不言”之中,形成“言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效果。詩人在詩中是沉默的,詩人思維的缺席給讀者留下大片的可供想象的空白,是一種無言獨化的詩學表現(xiàn),也是中國獨特的美學特點。因而,中國古典詩歌是以不言而言的語默的詩學。“古典詩詞的鑒賞是一種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行為。詞與詞之間是空無的,讀者用‘有’填滿這個‘無’,從而加入到這個完整體中。”(Hinton 2008:xiv)因而,欣頓在翻譯中國古典詩歌過程中,不僅注重詞(言)的翻譯,也給“默”提供表現(xiàn)的空間。

    欣頓首先在譯詩的篇幅上遵循中國古典詩歌凝練簡潔的詩風,盡量減少“言”在整首詩歌中的比重。“王維是中國,乃至所有文學史上,最安靜的詩人。其詩之‘音’源于絕對的靜默?!保╕ip 1972:x)據(jù)筆者統(tǒng)計,欣頓譯《王維詩選》中原詩與譯詩的字數(shù)比約為1:1.2,基本實現(xiàn)以字譯字的凝練風格。而黃思禮與張音南合譯的《王維》中原詩與譯詩的字數(shù)比1:1.7,葉維廉譯《藏天下:王維詩選》中原詩與譯詩的字數(shù)比1:1.24,相比較而言,欣頓更貼近地再現(xiàn)出中國古典詩歌的“默”的詩學審美。

    其次,欣頓不僅關注文字本身的表現(xiàn)力,而且還將道家“語默相成”的哲學觀滲透到詩歌中,認為文字之外的空白同樣是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氨硪馕淖种車目瞻资刮淖直旧眭r活起來。我們閱讀的時候,往往集中在文本上,忽略文本周邊的空白。但是對于中國古人來說,這些空白是文本從中誕生的‘無’?!保℉inton,NEA 2011)由于英漢語之間的語言差異,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絕句和律詩等近體詩,以詩行字數(shù)和平仄彰顯形式特征;而英語詩歌則以重音的排列作顯性標記。為使譯詩具有東道文化英語詩歌的可讀性的同時,又最大可能地再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特征,韋利首創(chuàng)以重音對應原詩詩行字數(shù)的“重音體自由詩”,漢學家余寶琳在翻譯王維詩歌的時候同樣沿襲重音體自由詩的形式。欣頓遵循重音體自由詩的譯詩規(guī)范,以每行五重音和七重音對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五言詩和七言詩,但同時,在重音體自由詩的形式上又進行開拓,以兩行詩為一個段落,每聯(lián)之間空隔一行的布局,體現(xiàn)出中國古典詩歌中“聯(lián)”的詩學特色,見下例: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Evening Landscape,Skies Blue Again Skies open blue again across vast plains,no dust or haze to the very edge of sight.City gates lookout above a river?crossing.Village trees trail a creek up to its source,and silver water shimmersbeyond fields,emerald peaks towering behind ridgelines.It's the farming season.No idleness now:families pour out to work southern fields.

    《新晴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以平淡清新的筆墨描寫初夏時節(jié)、雨過天晴的鄉(xiāng)村田園之景。詩歌語言凝練清新,色彩豐富,詩中雖描寫農家夏收的繁忙景象,整首詩歌所體現(xiàn)的意境卻是詩人恬然自樂的淡泊心境,是王維田園詩歌的代表作之一。為體現(xiàn)五言律詩中的字數(shù)要求,欣頓的譯詩以五重音節(jié)奏對應源詩中的五言,句法簡約。不僅如此,律詩一般為8 句,兩句為一聯(lián),以先后順序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欣頓在譯詩中以空白行將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進行區(qū)分,體現(xiàn)出中國古典詩歌中整齊簡潔的詩學風格。該首詩歌中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同樣體現(xiàn)出中國古典詩歌中對仗的對稱之美。其中頷聯(lián)中“郭門”對“村書”、“臨”對“連”、“渡頭”對“溪口”;頸聯(lián)中“白水”對“碧峰”、“明”對“出”、“田外”對“山后”,體現(xiàn)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的對仗,“白”與“碧”的顏色對比,還增加詩歌畫面的視覺沖擊感。譯詩中,欣頓以city gates 對village trees,above 對up,silver wa?ter 對emerald peaks,shimmers 對towering,beyond對behind,fields 對ridgelines,基本上再現(xiàn)出源詩中工整的對仗。此外,欣頓在譯詩中甚少使用具有完整實際意義的實用動詞,多使用across,a?bove,behind,beyond 等介詞。動作消失的同時也使詩人的話語得到消音,整首詩歌以一幅圖畫的形式安靜直陳地擺在讀者眼前,意義從沉默中誕生,詩歌得到言說?!霸谥袊?,這種宇宙觀本質上存在于語言本身。……存在于僅靠詞語就能體現(xiàn)意義的最簡語法中,和名詞和動詞中,尤其是動詞。因為古漢語的動詞沒有曲折形式,沒有時間限制?!保℉inton 2011:36)欣頓在譯詩中以介詞代替動詞,避免使用英語動詞的曲折形式,體現(xiàn)“語默相成”的宇宙觀和哲學觀。

    我們認為詩歌由可見的文字構成,但文字周邊的空白同樣是構成文本的一個要素,文字與空白相輔相成、互化互生,形成作為整體的詩歌呈現(xiàn)給讀者。欣頓在譯詩中運用留白的表現(xiàn)技巧,以每兩句之間的詩行空白,一則體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中“聯(lián)”的詩學特征,二來將中國傳統(tǒng)的留白藝術運用在英語詩歌中創(chuàng)造陌生化詩學效果?;诘兰摇坝袩o相生”的哲學辯證思想,欣頓將文本留白稱之為“話靜默之聲”(voicing silence)(Tonino,Hinton 2015:9)。欣頓還將這種文本留白運用到對詩歌形式的創(chuàng)新中,2004年欣頓出版實驗性詩集《化石天空》,將詩歌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頁面布局中解放出來,其詩行以橫豎不一、錯落有致的格局散落在地圖一樣的紙張上。讀者讀詩,就如同漫步在一片沒有道路的山中叢林一般,在詩行的空隙間穿梭,自由選擇詩行的結合,自己制定路線。詩歌體驗對于欣頓來說,與他在饑餓山中帶著對中國哲學的解讀進行徒步一樣,是一場精神的修行,讀者要消失在詩歌中,就像走進一片森林,詩行間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一條融入的路徑,文本從中再生,讀者也以“默”在其中完成精神修行。

    4 結束語

    欣頓認為,詩歌要表達人的日常經驗,直探人類意識的最深處。但當下詩歌缺少的也恰恰是風景和意識的結合以及哲學的真實性。而幸運的是,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找到自然和哲學的完美結合。“王維是中國詩歌最精華的濃縮,他從日常體驗中提煉最基本的3 個元素:意識、風景和空?!保℉inton 2006:xiii)詩歌中的山水田園啟發(fā)欣頓對當下生態(tài)的人文思考,道禪思想中的宇宙觀和哲學觀給他思考的工具。他將這種辯證的荒野宇宙觀融入到其譯詩中,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實驗性的再創(chuàng)作和再闡釋,“欣頓譯詩使人耳目一新,這些古老的詩讓人感覺是那么的新鮮而富有當代性。他開創(chuàng)一個文學翻譯傳統(tǒng),翻譯煥然一新但又是原作的共振”(Hinton 2008:backcover)。

    欣頓從生態(tài)哲學角度闡釋中國古典詩歌也得到東道文化的認可。2007年,英國作家尼爾·阿斯特利(N.Astley)編輯《地動天驚:生態(tài)詩》(Earth Shattering:Ecopoems)中收錄包括王維、李白、陶淵明、賈島、杜甫、寒山和蘇東坡在內的7 位中國古典詩人共8 首詩歌,其中除杜甫的《春望》一詩采用華茲生(B.Waston)的譯文之外,其余7首詩歌均為欣頓所譯。欣頓的生態(tài)譯詩呼應現(xiàn)代社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人文關懷,賦予中國古典詩歌以當下化的時代解讀。

    猜你喜歡
    譯詩荒野王維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荒野求生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岱山县| 华容县| 上栗县| 四会市| 文山县| 安徽省| 景东| 苏尼特左旗| 大足县| 阜阳市| 衡阳市| 武夷山市| 虞城县| 长治县| 浪卡子县| 广宁县| 琼结县| 克东县| 治县。| 冕宁县| 汉川市| 阿坝县| 城步| 康乐县| 华池县| 桐乡市| 麻栗坡县| 察哈| 楚雄市| 磐石市| 河北区| 哈尔滨市| 鹿邑县| 西乌珠穆沁旗| 康定县| 芒康县| 冷水江市| 徐汇区| 海原县| 高要市|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