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人
“藍鯨1號”鉆井平臺巍峨佇立、“泰山”龍門吊高聳入云,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里,鼓勵中國的高端制造業(yè)工人: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來實現(xiàn)。我看你們有這個信心,希望你們迎難而上、再接再厲。
當時,“藍鯨1號”剛剛創(chuàng)造了可燃冰開采時間和產(chǎn)量兩項世界紀錄,成為中國高端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標桿性存在之一。
2017年5月,“藍鯨1號”在南海實現(xiàn)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這座半潛式鉆井平臺,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自主設計歷經(jīng)三年時間建造完成的。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技術的國家,這對于我國保障能源安全,優(yōu)化能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煙臺中集來福士的前身是1977年建立的煙臺造船廠,其海上鉆井平臺建造經(jīng)歷可追溯到1978年,即煙臺造船廠成立的第二年,他們?yōu)閯倮吞锝ㄔ炝宋覈谝蛔资姐@井平臺“勝利1號”。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海洋工程行業(yè)的企業(yè),在多年的技術積累支撐下,煙臺造船廠終于發(fā)展成為國內高端海洋工程設備和船舶建造的領軍企業(yè)。
登上煙臺山,就可以看到海灣對面船廠里繁忙的工作平臺,碩大的“泰山吊”和鉆井平臺一起,展示著山東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的實力。
“藍鯨1號”分為上、下船體兩部分建造,上船體重達一萬八千多噸,相當于1.5萬輛轎車的重量之和,約37層樓高,甲板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一座鉆井平臺,集合了近3萬臺各種設備,4萬多根管路,120萬米電纜,電纜長度相當于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也只有曾獲得吉尼斯“最大起重能力”世界紀錄的“泰山吊”,才能吊起藍鯨號的上船體。
如此龐大的船體,由造船工人們一點點焊接組裝完成。在船廠的制造平臺上,工裝的紅色、弧光的金色、工件的橘色、船體的灰色、旋梯的黃色、甲板的綠色、吊機的橙色,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圖案,在煙臺碧海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當然,最美的還是船廠勞動者,他們的作業(yè)姿態(tài)、肢體語言都散發(fā)著時代奮進之美。
船廠最忙的時候,同時在建的鉆井平臺有多座,在十個碼頭不同作業(yè)區(qū)不同崗位的人員就多達一萬余人,弧光閃閃機聲隆隆人來人往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記錄著新時代產(chǎn)業(yè)工人挑戰(zhàn)極限追求卓越的身影,講述著踐行習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偉大目標的山東好故事。
(編輯/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