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旭
(北京市密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腦超室 北京 101500)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一條或多條腦血管缺血而導致該區(qū)域的供血功能發(fā)生障礙,從而出現(xiàn)局部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及體征,一般病程時間為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1-2]。該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突發(fā)性或短暫的偏側運動障礙、感覺障礙如黑朦、惡心、嘔吐、猝倒等[3]。由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容易引起很多并發(fā)癥,所以臨床癥狀較為隱蔽,不容易引起重視,導致病情延誤,所以臨床一直以尋找可以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作為重心,希望能夠為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4-5]。我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了頸部血管超聲進行輔助診斷,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本文就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已確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的頸部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已確診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給予86例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并分析檢查結果。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74±5.63)歲;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28例,患者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36例,患者有過腦梗死病史患者22例。
納入標準:①86例患者經檢查后均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一般資料齊全;③具有較高的臨床依從性者;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癲癇患者;②晚期腫瘤患者;③心、肝、腎等功能不全患者;④臨床依從性較差患者;⑤一般資料不全患者。
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選用線陣探頭以及解剖M型血管超聲量軟件(實時)。型號為:飛利浦EPIQ5。患者進入檢查室后,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讓患者充分暴露頭頸部皮膚。在進行一側檢測時,指導患者頭部轉向對側偏向45°左右,從縱切面和橫切面針對測試人員的頸內動脈顱外段、雙側頸總動脈以及頸外動脈逐漸的實施探查,確定血管的走形。并且,針對管徑和內-中膜厚度實施測量,觀察管壁內膜的結構變化、斑塊的分布和大小等,觀察其搏動、阻抗的指數,以及舒張末期、峰值的流速,并且確定管腔中是否存在閉塞或者狹窄[6-8]。血管超聲檢查均由同一個醫(yī)師操作。
在86例已確診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經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有15例(17.44%)患者為血管內中膜增厚;有22例(25.58%)患者為低回聲斑塊;有17例(19.77%)患者為強回聲斑塊;有32例(37.21%)患者為混合回聲斑塊。在15例血管內中膜增厚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有6例(40.00%),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有6例(40.00%),腦梗死患者有3例(20.00%);在22例低回聲斑塊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有7例(31.82%),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有11例(50.00%),腦梗死患者有4例(18.18%);在17例強回聲斑塊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有4例(23.53%),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有10例(58.82%),腦梗死患者有3例(17.65%);在32例混合回聲斑塊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有11例(34.38%),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有9例(28.12%),腦梗死患者有12例(37.50%)。見表1。
表1 頸部血管超聲檢查結果分析[n(%)]
相關臨床研究表明[9-10],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內斑塊是誘發(fā)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所以當頸動脈斑塊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出現(xiàn)破裂、潰瘍或出血現(xiàn)象,斑塊內部碎片會隨著血液進入腦血管,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短暫性的腦缺血發(fā)作,甚至是腦梗死。所以采用頸部血管超聲觀察頸動脈內的情況對于預防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11-12]。頸部血管超聲,具有無創(chuàng)、方便以及價格低廉的特點,我院在腦梗死合并頸動脈狹窄病變中應用了頸部血管超聲實施診斷,效果較好。在本次檢查中,在86例已確診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經過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有15例患者為血管內中膜增厚,有22例患者為低回聲斑塊,有17例患者為強回聲斑塊,有32例患者為混合回聲斑塊。血管內中膜增厚患者中有6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6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3例腦梗死;低回聲斑塊患者中有7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1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4例腦梗死;強回聲斑塊患者中有4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10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3例腦梗死;混合回聲斑塊患者中有11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9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12例腦梗死。由此可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頸部血管超聲進行檢查時,無論是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病史,還是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梗死均能在頸部超聲檢查中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來,這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診斷而言具有較高的意義,可以為醫(yī)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據,避免了醫(yī)生的盲目治療及醫(yī)患矛盾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頸部血管超聲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檢查中,能準確提供患者血管內膜和頸動脈斑塊的具體情況,所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前檢查中,頸部血管超聲可以給治療方案提供較為有力的依據,是治療時的有力輔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