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扶 平
(安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普內科 安陽 455000)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消化系統(tǒng)常見、多發(fā)疾病,患者以反酸、燒心及胸骨后疼痛等臨床癥狀為主;患者的胃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后可損傷食管黏膜,可引發(fā)黏膜潰瘍、糜爛及纖維化等病變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胃腸道功能[1]。目前西醫(yī)主張以綜合性治療方法進行臨床治療,莫沙必利是胃動力藥物,能夠促進食管體部的蠕動收縮,增加胃腸道動力,減少反流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泮托拉唑是抑酸抗酸藥物,由于胃酸是引起疾病癥狀的關鍵,因此降低食管酸暴露程度可減輕黏膜的損傷程度[2]。本研究旨在探討莫沙必利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對血清瘦素(Leptin)、胃泌素(GAS)、胃動素(MTL)的影響。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期間于本院就診的9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納入標準: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3)[3]及1994年洛杉磯分級法[4]中的相關標準,為A~D級病變嚴重程度者;具有反流癥狀,或胸骨后灼燒感、聲音嘶啞、咳嗽、咽痛等癥狀,內鏡下確診者等;對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者;無內鏡檢查禁忌癥者;BMI在18~24 kg/m2。排除標準:有胃腸道手術史者;其他原因引發(fā)的食管病變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消化道癌性潰瘍、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者;入院前1個月服用過胃腸動力藥、抑酸藥物或抗膽堿、抗抑郁藥物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8例。試驗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48.5±8.4)歲;病程1.20~5.35年,平均病程(3.69±1.21)年;洛杉磯分級法A級18例、B級13例、C級10例、D級7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47.7±7.9)歲;病程1.19~5.59年,平均病程(3.59±1.20)年;洛杉磯分級法A級19例、B級15例、C級8例、D級6例。兩組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戒煙戒酒、飲食清淡,睡前2h避免進食,同時避免高脂肪類、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并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保持心情愉悅。對照組給予20mg法莫替丁,2次/d,早、晚餐后口服,5mg莫沙必利,3次/d,飯前口服。試驗組給予莫沙必利+泮托拉唑治療,莫沙必利服用方法及劑量同對照組,同時給予40mg泮托拉唑腸溶膠囊,每日早餐前口服,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周。
(1)觀察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等癥狀變化情況,按照疾病的嚴重程度及發(fā)生頻率分別計為0~4分,0分為無癥狀及發(fā)生,4分為發(fā)生頻繁及癥狀嚴重;對內鏡下病變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按照從輕至重分別記為1~3分。(2)檢測兩組患者血清中Leptin、GAS、MTL、白介素-17(IL-17)水平。(3)統(tǒng)計治療后兩組患者復發(fā)情況,治療后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在治療后1、3、6個月時統(tǒng)計患者的復發(fā)情況。
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及內鏡檢查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及內鏡檢查評分比較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Leptin、IL-17均較治療前降低,MTL、GAS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復發(fā)率逐漸升高,且試驗組治療后6個月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續(xù)表1 兩組癥狀及內鏡檢查評分比較分)
續(xù)表2 兩組血清因子水平比較
表3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n(%)]
反流性食管炎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患者通常上消化道抗反流功能出現(xiàn)異常,抗反流物的防御機制減弱,消化道動力出現(xiàn)障礙,導致胃排空延遲、食管廓清功能障礙等,如果未得到重視和及時治療,長此以往可對患者食管黏膜造成不可逆性損傷,嚴重者內鏡下可見食管黏膜糜爛性病變。
有研究指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損傷的程度和其在酸暴露下的時間正相關,暴露時間越長,患者黏膜損傷越嚴重,范圍也越大,因此治療疾病的關鍵在于抑酸,同時聯(lián)合胃動力藥物可減少反酸的癥狀[5]。莫沙必利屬于一種強選擇性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類新型胃動力藥,可使肌間神經(jīng)叢的5-羥色胺受體于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jīng)元興奮,促進乙酰膽堿量的合成與釋放,升高胃腸道和食管括約肌壓力,促進食管及胃的蠕動收縮,使胃內容物迅速排空。法莫替丁是抑酸藥H2受體的阻斷劑,通過抑制組胺與胃壁細胞的受體結合,減少胃部胃酸分泌,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應用不佳,復發(fā)率高。泮托拉唑是一種第3代質子泵抑制劑(PPI),通過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斷胃酸分泌,同時藥效維持時間長,口服吸收迅速,可快速緩解患者疼痛、反酸現(xiàn)象[6]。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積分及內鏡檢查積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治療后6個月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上述結果均提示莫沙必利聯(lián)合泮托拉唑能更有效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復發(fā)率。
Leptin由脂肪細胞分泌,可作用于下丘腦代謝調節(jié)中樞,具有抑制脂肪合成、增加能量消耗、調節(jié)脂肪儲存的作用;可以降低胃運動收縮幅度,延緩胃排空,有研究顯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Leptin表達水平較普通人群明顯升高[7]。MTL增加后可促進胃腸運動、收縮食道下括約肌,防止胃腸內容物反流;GAS與胃腸黏膜營養(yǎng)、胃酸分泌等功能密切相關。炎癥細胞因子在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發(fā)生及進展中起到重要作用,IL-17是由活化的記憶性 T 細胞產(chǎn)生,可激活核因子-κB(NF-κB) 信號通路途徑,增加機體炎癥細胞因子的釋放,加重機體炎癥反應程度;還可促進急性期反應蛋白的產(chǎn)生。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Leptin、IL-17低于對照組,MTL、GAS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莫沙必利聯(lián)合泮托拉唑可通過調控Leptin、MTL、GAS、IL-17等各項因子水平,進而發(fā)揮臨床治療作用,提升患者近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莫沙必利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可更有效地改善其胃腸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復發(fā)率,近遠期臨床療效均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