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燕,何 平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214000
急診病人病情發(fā)展快,轉(zhuǎn)入重癥監(jiān)護室(ICU)及死亡風險較高,準確評估病人病情、合理分診,可以使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診療,避免濫用、誤用危重癥醫(yī)護救治資源,使緊張的醫(yī)療資源能得到合理分配[1-2]。研究指出,采用有效的危重癥評估工具評估急診病人病情有助于臨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病人預后,降低病人死亡率[3]。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是用于動態(tài)評估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情況的指標,并可作為急診病人分診依據(jù)[4]。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是用于評估危重癥病人病情進展、生命體征變化及預后的重要指標[5]。本研究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估MEWS量表、APACHEⅡ量表在急診病人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急診病人分診及預后評估提供指導。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250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因突然發(fā)病前來就診;②急診科經(jīng)搶救后轉(zhuǎn)入ICU病房或轉(zhuǎn)入普通病房者;③年齡≥18歲;④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標準:不配合研究或中途轉(zhuǎn)院者。最終納入228例病人。按轉(zhuǎn)入科室分為ICU組(68例)及普通病房組(160例)。其中,ICU組男34例,女34例;年齡52~73(61.2±3.8)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tǒng)14例,消化系統(tǒng)12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18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10例,血液系統(tǒng)8例,外傷4例,其他2例。普通病房組男82例,女78例;年齡50~73(61.9±3.3)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tǒng)40例,消化系統(tǒng)32例,循環(huán)系統(tǒng)28例,神經(jīng)系統(tǒng)22例,血液系統(tǒng)18例,外傷16例,其他4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由急診主管護士對228例病人去向進行跟蹤,記錄病人院內(nèi)最終結(jié)局,按結(jié)局是否死亡將病人分為死亡組(26例)及非死亡組(202例)。
1.2.1 調(diào)查工具
①MEWS量表:量表由體溫、心率、呼吸頻率、意識水平、收縮壓等5項生理指標組成,體溫賦值0~2分,心率、呼吸頻率、意識水平、收縮壓賦值0~3分,總評分0~14分,評分越高提示病人病情越嚴重。②APACHEⅡ量表:量表包括年齡、急性生理學評分(APS)、慢性健康狀態(tài)評分(CPS)3部分,其中APS包括血氣分析、血常規(guī)、生命體征等各項指標;CPS包括肝臟、腎臟、心血管、呼吸及免疫抑制等方面,量表總評分為各部分評分之和,總評分為0~71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病情越嚴重。
1.2.2 調(diào)查方法
病人入院后由急診科具備10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護士根據(jù)《醫(yī)院急診預檢分診指引(試行)》對病人進行分診[6],分診時由護士與研究小組成員共同評估病人意識狀態(tài)及生命體征,并測評病人MEWS評分及APACHEⅡ評分。研究小組在病人留觀期間每天評估病人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以病人轉(zhuǎn)入ICU或普通病房之前在急診的最后一次評分為準。由研究小組成員記錄病人一般資料及追蹤病人結(jié)局。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表1 ICU組與普通病房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死亡組與非死亡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比較 單位:分
經(jīng)ROC曲線分析可知,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診斷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分和20分,MEWS評分預測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敏感度為82.55%,特異度為77.25%;APACHEⅡ評分預測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敏感度為81.61%,特異度為73.62%;兩者聯(lián)合診斷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敏感度為92.52%,特異度為78.10%。詳見圖1。
圖1 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預測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ROC曲線
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診斷急診病人死亡最佳截斷值分別為6分和25分,MEWS評分預測急診病人死亡的敏感度為78.52%,特異度為80.12%;APACHEⅡ評分預測急診病人死亡的敏感度為78.02%,特異度為82.22%;兩組聯(lián)合預測急診病人死亡的敏感度為88.69%,特異度為85.42%,兩者聯(lián)合診斷急診病人死亡的敏感度及特異度高于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單項診斷。詳見圖2。
圖2 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預測急診病人死亡的ROC曲線圖
目前,大部分醫(yī)院對急診病人病情缺乏有效的評估系統(tǒng),急診科對病人病情評估主要依靠直覺或臨床經(jīng)驗,缺乏客觀標準的科學性指標,容易導致漏診或誤診[7]。研究指出,盡早發(fā)現(xiàn)潛在的危重癥病人能及時對病人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病人治療效果[8]。MEWS量表是基于病人體溫、血壓、心率、呼吸頻率、意識的評分系統(tǒng),通過不斷改進運用在病人病情評估中[9]。通過APACHEⅡ量表對病人全身反應、身體機能、病損情況進行評估從而量化病人病情,為病人提供客觀性指導[10]。
急診病人從分診或留觀室轉(zhuǎn)入ICU意味著病人病情加重,需要進入ICU接受進一步治療。若在病人轉(zhuǎn)入ICU前能準確識別病人病情,有助于臨床醫(yī)護人員及時為病人制定可行的措施,延緩病情進展,改善病人預后[11-12]。本研究分別應用MEWS量表、APACHEⅡ量表對病人病情進行評估,結(jié)果顯示ICU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高于普通病房組(P<0.001),表明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可作為評價急診病人病情惡化的工具。經(jīng)ROC曲線進一步分析可知,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診斷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4分和20分,提示急診護士當病人出現(xiàn)上述評分時需對其進行干預,避免病情惡化而轉(zhuǎn)入ICU。兩者聯(lián)合診斷急診病人轉(zhuǎn)入ICU的敏感度及特異度明顯高于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單項診斷,提示急診護士可通過共同應用MEWS量表和APACHEⅡ量表來判斷急診病人是否需要轉(zhuǎn)入ICU。
急診病人病情變化快,若不能及時對病人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易增加病人死亡風險[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死亡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明顯高于非死亡組(P<0.001),上述結(jié)果符合急診病人生理特性及患病特點。危重癥病人最顯著的臨床特征是心肺循環(huán)及意識障礙。死亡組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升高,均提示病人存在明顯的心肺障礙及意識障礙,表明病人病情惡化,死亡風險升高[14]。經(jīng)ROC分析可知,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診斷急診病人死亡率最佳截斷值分別為6分和25分,提示當急診病人MEWS評分>6分、APACHEⅡ評分>25分時病人存在較高的死亡風險,應引起醫(yī)護人員重視。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聯(lián)合診斷急診病人死亡的敏感度及特異度明顯高于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單項診斷,提示兩者聯(lián)合應用時可提高急診病人死亡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MEWS評分、APACHEⅡ評分均能有效預測急癥病人病情,兩者聯(lián)合評估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可提高結(jié)果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