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夢 洪高慧
【教材解讀】
《古人談讀書》是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為“讀書明智”,語文要素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
從文本內容看,本文由兩則文言文組成,按朝代順序選編了中國古代孔子、朱熹兩位大家的讀書之論??鬃痈嬖V我們正確的求學態(tài)度,即讀書要謙遜好問、努力勤勉、有進取心、持之以恒;朱熹啟發(fā)我們讀書“三到”的方法,即心到、眼到、口到,特別強調了“心到”的重要性。
從語言層面看,與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相對,文言文言簡意賅,用語存在古今異義的現(xiàn)象,如“嘗”“急”等。理解文言文的句意是教學的重難點,課文中的注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后第二題就指向這一學習方法的落實。
從編排意圖看,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根據句意梳理古代圣賢的讀書態(tài)度或方法,把握本課內容要點,落實核心語文要素;二是古為今用,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從古文讀書論中獲得啟發(fā)。這也是課后第三題的編排意圖。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初步掌握學習古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注釋、看插圖、組詞等,教學時可由扶到放,組內互學反饋。對于“嘗”“急”等古今異義的字詞,學生需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來加深理解。關于第二則文言文中“三到”的主次關系,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有難度。為此,可借助《語文作業(yè)本》中的思維導圖,提取整合信息,拓展故事,助力理解。學生對文言文存在距離感,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趣學文言文,內化運用文言文。
【教學目標】
1.借助字理認識“恥、寢、矣、豈”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識”,會寫“恥、誨、謂、誦、豈”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大意。背誦課文。
3.利用關鍵詞句梳理古人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并能在生活中積累、運用讀書名句,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寫出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借助注釋理解大意;利用關鍵詞句梳理古人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
難點: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寫出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板貼、詞卡、書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談話:古文介紹激興趣
1.用古文做自我介紹。
余姓×,名××,乃龍灣×××五(2)班之師,好讀書。
余姓? ? ? ? ? ? ,名? ? ? ? ? ? ,乃? ? ? ? ? ? ,好? ? ? ? ? ? 。
2.回憶讀過的文言文。
3.簡單了解讀書節(jié)目《朗讀者》。
(設計意圖:用古文做自我介紹,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回憶讀過的古文,能喚起學生對古文的認知;了解《朗讀者》節(jié)目,則為課堂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做好鋪墊。)
板塊一:朗讀專場觸古文
1.創(chuàng)設《朗讀者》節(jié)目情境,齊讀課題《古人談讀書》。
2.出示文本,說說它與學過的文言文有什么不同。
小結:由兩則文言文組成,有個共同的主題——讀書。
3.出示初讀要求。
(1)大聲朗讀兩則文言文,讀準字音。
(2)圈出兩則文言文的出處或作者信息。
4.交流反饋。
(1)交流找到的信息。
(2)把兩則文言文放入時間軸,說理由。
(3)小結:從古至今,對于讀書這件事,大師都有自己的看法。(板貼:孔子、朱熹)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朗讀者》節(jié)目情境,可串起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圈畫作品出處或作者信息,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按朝代順序進行編排,初步感知文本,厘清課文脈絡。)
板塊二:初學《論語》談讀書
1.閱讀信息卡(如圖1),了解論語。
2.多種形式朗讀文本。
(1)自主練讀,同桌互讀。
(2)重點讀好多音字,鏈接《語文作業(yè)本》,選擇正確讀音(如圖2)。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區(qū)分“知”“識”的讀音。
(3)借助停頓符號,再次練讀。
(4)同桌互讀,全班讀。
3.學習活動:讀文說意。
(1)讀:大聲朗讀《論語》第1至3句。
(2)說:借助注釋,說說大意。
4.匯報交流。
(1)交流句子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①讀詞卡“是知也”,再次強調“知”的意思及讀音。
②借助注釋說大意。
③梳理要點:實事求是。(板書)
④齊讀句子。
(2)交流句子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①說大意,關注注釋中“恥”的意思,了解字理,書寫“恥”。
②鏈接《語文作業(yè)本》,判斷對錯,說明理由(如圖3)。
③梳理要點:謙虛好問。(板書)
(3)交流句子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①再次強調多音字“識”,讀詞卡“默而識之”。
②鏈接《語文作業(yè)本》,判斷對錯(如圖4)。
③梳理要點:持之以恒。(板書)
④齊讀句子。
5.多種形式讀:古今互文讀—拍手節(jié)奏讀—搖頭晃腦讀。
(設計意圖:理解古文意思并提煉讀書要點是本課教學重點。在學生充分自讀互說的基礎上對疑難字詞進行集中反饋,并以前三句為例展開助學,可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借關鍵詞句梳理要點的方法,為合學做鋪墊。)
板塊三:合學《論語》梳要點
1.學習活動:梳理要點。
(1)自學:朗讀《論語》第4至6句。
(2)合學:借注釋說大意,梳理讀書要點。
2.交流匯報要求。
小組朗讀→代表匯報: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孔子想告訴我們__________。
3.小組成果交流(如表1),相機板書。
4.聯(lián)讀《論語》中有關讀書的成語:誨人不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5.《朗讀者》展示:配樂背誦朗讀。
知之為知之,? ? ? ? ? ? ? ?,是知也。
敏而好學,? ? ? ? ? ? ? ?。
默而識之,? ? ? ? ? ? ? ? ? ? ?,誨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如不及,? ? ? ? ? ? ? ?。
吾嘗終日不食,? ? ? ? ? ? ? ?,以思,無益,? ? ? ? ? ? ?。
(設計意圖:由“扶”到“放”的小組學習活動充分遷移運用了借注釋解大意、理要點的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同伴互助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板塊四:聯(lián)系生活用古文
1.創(chuàng)設情境用古文。
當我遇到疑難問題,想糊弄過去時,我忽然想起:? ? ? ? ? ? ? ? ? ? ? ? ? ? ? ? ? 。
當姐姐讀書有所懈怠時,我想勸她:
。
當舞蹈大師楊麗萍向傣族婦女請教跳孔雀舞時,我想夸夸她:真是? ? ? ? ? ? ? ??!
2.學習活動:摘抄論語寫書簽。
(1)摘一摘:選擇一句,摘抄到書簽上。
(2)說一說:生活中,我想把? ? ? ? ? ? ? (句子)送給? ? ? ? ? ? ? ,因為? ? ? ? ? ? ? 。
3.集體交流贈書簽。
4.小結,存疑結課。
(設計意圖:從具體語境中用古文到聯(lián)系生活用古文,以“鼓勵、勸誡”的形式贈書簽,學生對于讀書啟發(fā)經歷了從理解到內化的過程,初步攻克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板塊一:共讀朱熹尋“三到”
1.回顧本期《朗讀者》主題,借助板書回顧《論語》中的讀書之道。
2.閱讀名片(如圖5),了解朱熹。
3.多種形式朗讀文本。
(1)聽音頻,自己讀。
(2)重點讀好問句,鏈接《語文作業(yè)本》,判斷對錯(如圖6)。
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疑問語氣。
(3)借助停頓符號,再次練讀。
(4)四人分句讀,全班讀。
4.梳理朱熹提出的讀書方法。
(1)默讀并找出朱熹提出的讀書方法,圈出對讀書的三個要求。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2)借助注釋說意思,思考:兩個“謂”的意思一樣嗎?書寫“謂”字。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小結。(板貼:心到、眼到、口到)
(設計意圖:朗讀是學好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借助示范,反復練讀,攻破難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讀中感悟,初步梳理讀書要點。)
板塊二:厘清關系悟“三到”
1.學習活動:理解要點——“三到”主次關系。
再讀文言文,找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如圖7)。借注釋,和同桌說意思。
(1)反饋交流,相機出示。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聯(lián)系上下文,說清楚“卻、決”等字的意思,把“三到”關系說明白,重點理解“急”的意思。
(2)將古文里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說。
因為? ? ? ? ? ? ? ? ? ? ? ? ? ,所以? ? ? ? ? ? ? ? ? ? ? 。
之所以? ? ? ? ? ? ? ? ? ? ? ?,是因為? ? ? ? ? ? ? ? ? ? ? 。
(3)回讀問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讀中理解意思。
2.聯(lián)讀讀書名言和故事。
(1)讀名言,選擇與朱熹讀書方法相同的一句名言。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獎⑾?/p>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p>
一心一意萬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機?!獎⒁圾Q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K軾
(2)讀故事《三年不窺園》,說感受。
3.《朗讀者》展示:配樂背誦朗讀。
余嘗謂________,謂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則? ? ? ? ? ? ?,心眼既不專一,卻只____,決不能記,記____也。三到之中,_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乎?
(設計意圖:結合《語文作業(yè)本》中的圖式支架,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經歷“發(fā)現(xiàn)—形成—提取”的過程,再次提升信息提取與整合能力。同時,聯(lián)讀名言和故事,回顧“心到最急”。學生在一次次朗讀中深入文本,熟讀成誦。)
板塊三:舉一反三研“讀書”
1.自由朗讀兩則聯(lián)讀材料(如圖8)。
2.學習活動:自主選擇一則材料學習。
(1)大聲朗讀,借助注釋,說說大意。
(2)用關鍵詞概括材料中提到的讀書要點。
3.反饋交流,梳理要點。
(1)材料一:溫故知新、學思結合。
(2)材料二:讀書要從有疑到無疑。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有關讀書的文言文材料,分層練習,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獨立學習能再一次提升學生閱讀古文和提煉要點的能力,力求語文要素真正落實。)
板塊四:反觀自身論“讀書”
情境導入:《朗讀者》節(jié)目錄制。
1.模擬訪談。
(1)主持人和一位嘉賓模擬訪談,其他嘉賓進行評價,給予建議。
(2)小結:結合具體的事例,用上關聯(lián)詞說清楚啟發(fā)。
2.學習活動:聯(lián)系自身寫啟發(fā)。
(1)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從《古人談讀書》中受到的啟發(fā)。
(2)同桌交流,完成《語文作業(yè)本》中的習題(如圖9)。
3.交流反饋。
4.結課。
(設計意圖:結合《朗讀者》節(jié)目的訪談環(huán)節(jié),將《語文作業(yè)本》與課后習題巧妙融入課堂情境中。進行個別模擬訪談,并加以點撥示范,讓學生能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有話可說,有內容想寫。)
【板書設計】
【教學思考】
一、情境貫穿,讓學生“趣”學古文
課堂中,教師以《朗讀者》的節(jié)目情境——朗讀、解析、訪談,串起兩則文言文的教學,寓教于樂。首先,進行不同形式的、循序漸進的趣味情境朗讀,熟讀成誦;其次,由扶到放,扶少放多,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圖式提取要點,落實本課語文要素;最后,用模擬訪談的形式,表達讀書啟發(fā),指向課后第三題,讓學生敢于表達,讓表達更精彩。
二、多元聯(lián)讀,讓學生“厚”學古文
溫儒敏先生指出,古詩文教學,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有趣又有料的聯(lián)讀能讓文言文學習變得厚重起來。本課中,一聯(lián)讀書名句及出自《論語》的成語作為積累;二聯(lián)《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等故事加深理解;三聯(lián)孔子和朱熹的其他讀書言論,獲得更多讀書啟發(fā)。通過多個文本間的碰撞交融,實現(xiàn)開放的點面結合的教學,讓文言文學習更立體化、深入化。
三、定制書簽,讓學生“真”學古文
對于文言文,常?!笆贾孕蕾p,繼之以運用,終之以創(chuàng)造”。課堂中,“趣用古文,定制書簽”環(huán)節(jié)對《語文作業(yè)本》和課后題“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課文中的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fā)”進行了有效破解,將其轉化為對自己或他人的勸誡、鼓勵,從具體語境中用古文到聯(lián)系生活用古文,晦澀難懂的古文一下子“活”了起來。學生既能融會貫通用古文,又使語文的人文性得到了延展。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少年藝術國際學校? ?325011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qū)海濱第一小學? ?3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