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陶樹清,文 剛,李 超,王聲雨,林 源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近幾年黑龍江省通過全面實施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在實際運行中發(fā)現存在培訓學員及臨床實習學員缺乏近距離觀摩、親手實踐的機會以及臨床帶教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
臨床教學與普通教學的差別,更應注重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而依靠填鴨式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教學目的[1];同時,由于受手術無菌要求、臨床治療效果及現今醫(yī)患關系緊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及臨床實習學員,特別是外科實習學員很少有現場觀摩和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這些都成為阻礙臨床醫(yī)生成長的壁壘[2]。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模式不僅解決了存在的問題,還提高了臨床教師的積極性[3-5]。SPOC教學模式將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方便、快捷、實時特點,可實現實踐、操作的實時轉播以及帶教教師與學員的實時溝通[6]。SPOC教學模式授課時需要教師提前準備大量影像資料供學員學習,還可以利用VR進行三維手術的演示和教學,學員通過課前學習對學習內容有了印象,課堂中帶著問題與授課教師互動溝通,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互動。
鑒于SPOC教學模式的諸多優(yōu)點,此前有研究者將此用于口腔正畸等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7],但該教學模式用于其他臨床教學的嘗試較少。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一直以來注重科、教、研、醫(yī)的結合,每年承擔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學以及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工作,加之教務部門對于教學改革的支持,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骨科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見表1),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基礎成績及既往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實驗組采用SPOC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
表1 研究分組(n)
根據不同類型學員學習要求制訂SPOC教學方案、學習內容及學時(見表2)。其中,針對髖、膝關節(jié)置換部分課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SPOC教學模式。
表2 教學方案
圖1 SPOC教學模式實施過程
本次教學實踐以學員需求為中心,根據首次調查問卷中學員的需求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經督導評價審核后上線,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查了解學員需求調整課程內容,課程結束后進行期末測試和效果評價,同時再次針對課程設置及內容對學員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測試結果、效果評價及學員反饋再次調整課程,形成一個不斷改進的閉環(huán)。
課程結束后進行期末測試,包括理論知識測試和臨床技能操作測試,采用SPSS 26.0對測試結果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分析。理論知識測試以授課內容為準,多以類型選擇題為主,內容側重于骨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及手術禁忌證。臨床技能操作測試以適合學員操作的骨科臨床操作為主,包括對患者查體、病史詢問、換藥、縫合、打結、拆線、膝關節(jié)穿刺等骨科臨床基本操作,部分評判指標及標準見表3、4。
表3 臨床基本技能基本手術操作考核評分表
表4 臨床基本技能無菌術相關操作考核評分表
教學前對學員進行需求調查,教學后對學員進行SPOC教學模式效果評價問卷調查,采用匿名調查的方式。在理論知識測試和臨床技能操作測試后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不同類型的學員經過完整課程的教學后,進行了理論知識測試和臨床技能操作測試。在理論知識測試中,本科生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生和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臨床技能操作測試中,本科生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生和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本科生和研究生、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之間由于基礎差別較大,未進行比較。
本次教學實踐針對SPOC教學組先后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20份(SPOC教學組在理論知識測試和臨床技能操作測試后各發(fā)放一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17份,有效回收率為97.50%(見表5),SPOC教學模式對于已經習慣使用網絡的學員來說具有吸引力,75.21%的學員希望采用SPOC教學模式,84.62%的學員傾向于選擇SPOC教學模式。SPOC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員快速掌握知識,并且對需要學習實際操作的臨床實習學員來說能夠幫助其快速掌握操作技能,同時課后復習及課下的延伸學習效果更好。
表5 SPOC教學模式效果評價問卷調查結果[n(%)]
SPOC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將慕課(MOOC)方便、快捷、開放的優(yōu)點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師生能及時互動交流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避免了MOOC對學員關注不足以及傳統(tǒng)授課時學員缺乏主動性的問題,很適合醫(yī)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臨床學習階段[8-10]。
SPOC教學模式與MOOC最大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受眾規(guī)模的大小,相較于MOOC群體授課模式,SPOC教學模式則更適合臨床的小班教學。由于課程規(guī)模和學員數量的限制,授課教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來關注每位學員的學習情況,包括預習、復習、課后擴展及延伸等。
若SPOC教學模式能夠配合導師制將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校曾嘗試給3~5名學員配備一名導師,導師負責協助和督促學員及時完成學習任務,學員若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社交平臺等方式向導師請教。
SPOC教學模式具有全方位的教學和綜合評價機制,SPOC教學模式對學員的主觀能動性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學員提前預習授課內容,以便在授課過程中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而且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際操作、互動及提問[11]。此外,課后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及延伸對學習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更需要學員主動求知。因此,在臨床實習階段采用SPOC教學模式對學生自律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本教學實踐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便是測試成績并不優(yōu)秀的學員,其調查結果顯示也是希望繼續(xù)采用SPOC教學模式進行學習,這完全反映出醫(yī)學院校學生對臨床實踐的渴求。
SPOC教學模式在線上授課的同時,還設定了重點、難點解析和專項課題討論等課堂環(huán)節(jié),保證了大多數學員在學習進度上的相對一致。教師線上教學時,使學員感受到教師親和的一面,面授時則使學生感受到其具有威懾力的另一面,這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
SPOC教學模式中,每周都設計了課程討論環(huán)節(jié),這不但深化了學員對本周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及時解決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采用組間競賽的形式,因為競爭和對比能激發(fā)學員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堂討論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員自主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又能夠促進學員全面發(fā)展。在面對面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對學員在課堂中的反應進行細致觀察,進一步了解學員的學習和思想狀況,而在與學員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員對于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的實際需求,從而調整授課策略、優(yōu)化教學方法。同時,隨著課程的進行以及師生間的深入交流,教師對學員思想、態(tài)度、認知等方面有了較全面的了解,從而因材施教。
SPOC教學模式下,教師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知識輸出者轉換為教學內容的組織者、教學進程的引導者、學員思考的指導者以及課堂紀律的維持者。通過課堂討論以及小組討論匯報環(huán)節(jié),使學員更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有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在SPOC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掌控教學內容的大方向,學員一旦偏離主題,及時提醒并糾正;在學員思路或討論陷入困境時,教師給予適當提示;教學結束時,教師對整堂課的思路、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學員能夠及時反思。
SPOC教學模式下,醫(yī)學院校的臨床帶教教師制作適合自己授課模式的專業(yè)視頻,特別是手術科室更應錄制標準的影像資料,甚至可以做手術現場的直播(包括3D直播)。學員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反復觀看,帶著疑問學習,帶著問題上課,通過討論解決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習過程可以通過后臺大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通過查看學員學習的時間、時長、重復播放時間等數據,從而了解學員學習動態(tài),進而對教學內容及時修改。
從測試成績不難看出,本科生雖然興趣很高,但在理論知識測試上,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在臨床技能操作測試中兩組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本科生的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沒有結合起來,導致學員在以臨床實操為主的SPOC教學模式中難以跟上進度。若在這部分學員中采用SPOC教學模式,就需要將教學內容向臨床和基礎知識相結合傾斜,如果是完全應用于基礎階段教學,這種傾斜還需要加大力度[6]。
在SPOC教學模式下每位學員都受到了更多關注,但要求學員有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SPOC教學模式更適合臨床專業(yè)化教學,尤其是在理論向臨床轉化階段實施效果更好。醫(yī)科大學本科階段的學員因基礎知識儲備及專業(yè)能力有限,并不適應過度傾向于臨床的SPOC教學模式,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注重基礎知識和臨床相結合,但更傾向于基礎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