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彬, 董軍堂,2, 楊延寧,2, 李 雪, 李蓓茹
(1.延安大學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2.陜西省能源大數據智能處理省市共建重點實驗室,陜西 延安 716000)
溫棚在我國起步較晚,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出現簡單的塑料大棚,目前大多數大棚種植還處于人工監(jiān)管的階段。人工管理溫棚存在效率低下,耗費人力,不能及時掌握溫棚的實時狀況等問題,并且需要工作人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還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目前市面上雖有一些大棚監(jiān)測系統,但大多存在監(jiān)測不全面、實時性不高和布線繁瑣等弊端[1]。隨著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的出現與發(fā)展,結合成熟的移動通信技術,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云平臺的溫室大棚管理系統,以嵌入式ARM處理器STM32F103RCT6為控制器,通過4G通信技術實現系統與OneNet平臺的數據交換,從而避免了系統布線作業(yè)[2]??蛻敉ㄟ^App實現了更為直觀的人機交互,必要時還可通過App直接控制終端設備,有效地解決了目前溫室大棚所存在的一些問題[3,4]。
溫室大棚管理系統主要由數據采集模塊、主控與通信模塊、OneNet云平臺、執(zhí)行模塊組成。采集模塊選用了環(huán)境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CO2濃度傳感器和光照強度傳感器,同時使用攝像頭獲取溫棚內農作物生長情況信息。STM32F103RCT6對采集結果進行分析、處理,自動模式下,可直接驅動通風機、加熱器、LED補光燈、電磁閥等執(zhí)行設備工作,調整棚內環(huán)境。利用ML302 4G通信模塊配合MQTT協議接入OneNet云平臺,完成與客戶端的數據交換。通過在OneNet平臺創(chuàng)建應用設備,農戶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看棚內各項環(huán)境指標,必要時也可直接通過應用界面進行遠程控制[5]。
采集模塊通過各傳感器模塊以及攝像頭分別對溫棚內空氣溫濕度、CO2濃度、土壤濕度、光照強度、農作物狀態(tài)等數據進行采集[6]。
環(huán)境溫濕度檢測選用GY—SHT30—D數字溫濕度傳感器,溫度測量精度可達±0.3 ℃,支持I2C通訊,測量誤差小,穩(wěn)定性較好,可有效檢測溫棚內的溫濕度值。
CO2濃度檢測選用高性能MH—Z19B CO2檢測傳感器模塊,利用非色散紅外(NDIR)原理對空氣中存在的CO2進行檢測,具有檢測靈敏度高、功耗低、抗水氣干擾能力強、良好的選擇性、無氧氣依賴、壽命長等特點。內置溫度補償,可實現全溫范圍精準測量,采用串口接口與控制器連接,使用方便,穩(wěn)定可靠。
土壤濕度檢測選用電容式土壤濕度傳感器,避免了電阻式傳感器易被腐蝕的弊端,工作壽命延長,且內置穩(wěn)壓芯片,支持3.3~5.5 V寬工作電壓,可準確獲取土壤濕度[7]。
光照強度檢測選用GY—302數字型光強度傳感器模塊,該模塊采用BH1750FVI芯片,工作在3~5 V電壓下,提供I2C總線接口,內置16 bit A/D轉換器,接近于視覺靈敏度的分光特性,精度可達±1 Lux。
視頻圖像采集選用百萬高清CMOS傳感器的OV2640攝像頭模塊,具有對靈敏度、曝光度、白平衡、色度、飽和度、對比度等眾多參數的設置功能,支持JPEG/RGB565格式輸出。采集模塊電路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采集模塊電路設計
主控與通信模塊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下發(fā)指令和上傳采集模塊輸入的環(huán)境數據。選用STM32F103RCT6作為主控制器,它是基于ARM公司Cortex—M3內核的MCU,一次可處理32 bit數據,最大時鐘頻率可達72 MHz,處理速度快,片內資源豐富,有256K字節(jié) FLASH,48K字節(jié)RAM,片上集成有16個A/D通道,有多個I2C,UART接口,方便外圍設備接入,工作在3.3 V電壓下,可滿足低功耗要求[8];選用中國移動最新推出的ML302 4G模組作為數據傳輸模塊,供電電壓在3.3~4.3 V,內部集成有MQTT協議,可通過AT指令配置MQTT協議與OneNet云平臺進行連接。主控與通信模塊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 主控與通信模塊原理
執(zhí)行模塊主要負責對溫棚內環(huán)境參數的調節(jié),通過繼電器實現對LED補光燈、加熱器、通風機、電磁閥等設備的控制,繼電器模塊選用SRD—05VDC—SL—C型5 V 低電平觸發(fā)繼電器模塊。執(zhí)行模塊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執(zhí)行模塊電路
OneNet云平臺是中國移動為廣大開發(fā)者提供的免費云平臺,在開發(fā)者中心創(chuàng)建產品,然后添加設備,選擇移動蜂窩網絡聯網方式,選擇MQTTS協議接入設備。設備添加完成后,創(chuàng)建設備數據流模板,最后創(chuàng)建應用設備,通過向應用設備添加數據流模板即可在應用界面實時查看棚內環(huán)境狀況[9]。以云平臺為媒介可將硬件平臺與客戶端聯系起來,硬件平臺和客戶端可通過云平臺訂閱主題,當有數據上傳或者命令下發(fā)時,云平臺自動對訂閱設備進行消息推送[10]。
系統軟件包括系統主程序和各功能子程序:環(huán)境溫濕度采集子程序、CO2濃度采集子程序、光照強度采集子程序、土壤濕度采集子程序、攝像頭監(jiān)控子程序、ML302連接OneNet云平臺子程序和各設備控制子程序。
系統選用Keil 公司開發(fā)的 uVision5作為開發(fā)環(huán)境,采用C語言進行模塊化編程。系統上電后,先對各模塊初始化,并嘗試與云平臺進行連接,連接成功后語音提示,此時微處理器再對各個傳感器和攝像頭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自動模式下通過PID程序精確控制執(zhí)行模塊,同時ML302將數據上傳至云平臺,成功上傳后農戶可在App上查看[11]。主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主程序流程圖
為了提高系統的控制精度和穩(wěn)定性,在自動模式下需要對設備進行控制時,引入了PID控制算法。首先設定好溫棚內各項環(huán)境參數指標,然后通過PID控制器調節(jié)執(zhí)行模塊的設備工作狀態(tài),使各項環(huán)境參數保持在設定的誤差范圍內,可有效解決溫棚內環(huán)境控制系統面臨的滯后性和大幅度震蕩等問題,提高了控制系統的穩(wěn)定性,實現棚內環(huán)境快速、準確調節(jié)[12]。PID算法原理框圖如圖5所示。
圖5 PID算法原理框圖
通過調試可知,引入PID算法,可以更快、更穩(wěn)地調節(jié)棚內各項環(huán)境參數。以溫度調節(jié)為例,通過數據對比發(fā)現,當環(huán)境溫度為17 ℃,設定溫棚內溫度為25 ℃時,比例參數在1.3附近、積分參數在0.1附近、微分參數在0.01附近,溫度調控響應快,系統平穩(wěn),可有效克服溫度傳遞具有滯后性的問題。PID參數與調控效果對照如表1所示。
表1 PID參數與調控效果對照
通過調試后,溫室大棚管理系統可以正常工作,手機下載OneNet設備云App,點擊下方應用,選擇溫室大棚管理系統,即可進入OneNet云平臺設備管理界面。界面第一行五個折線分別代表棚內各項環(huán)境參數歷史數據;第二行五個表盤分別代表棚內當前各項環(huán)境參數的實際值;最下面一行五個開關分別控制每個執(zhí)行端設備的開啟與關閉;最后還可通過攝像頭查看棚內整體情況。管理系統界面如圖6所示。
圖6 管理系統界面
基于云平臺的溫室大棚管理系統結合最新的技術手段,為現代大棚種植、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現途徑,可以滿足當前大棚種植的需求。農戶隨時隨地可通過手機App方便地查看棚內環(huán)境狀況,必要時還可通過客戶端直接控制相應設備動作,以保持溫棚內各項環(huán)境參數適合農作物生長。設計系統可替代傳統人工管理,操作方便,管理靈活,可以實現溫室大棚的遠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