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積極的運用信息技術(shù)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效的理解與掌握教學的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課外資源,促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的學習來緩解學習的壓力,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感官自己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音樂的學習。教師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改善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不足,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快速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借助信息技術(shù),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導入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進行課堂的導入,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高效的掌握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的過程中,可以搭配與教材內(nèi)容相匹配的圖片視頻來進行課堂的導入,給學生以視覺體驗,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師教學的節(jié)奏,從而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江南絲竹”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教學時為學生播放春江花月夜的視頻,并讓學生來欣賞歌曲,同時讓學生感受江南的風情,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民族樂器,讓學生觀看這些樂器的演奏手法,讓學生跟著教師的視頻播放來進行節(jié)奏的練習,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江南絲竹音樂輕巧歡快的特點,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江南的風土人情,體驗江南的風貌。教師借助視頻來進行課堂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跟著教師來進行教學知識的探究,從而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shù),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枯燥的樂理知識往往會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shù)來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掌握,學生感受到了音樂學習的樂趣,并且能夠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積極的進行創(chuàng)意發(fā)揮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進行《鼓樂鏗鏘》教學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打擊樂作品《勇往直前》,讓學生欣賞之后說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民間器樂,并為學生展示鑼鼓樂、弦索樂、絲竹樂、吹打樂的作品。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每種音樂的產(chǎn)生背景,讓學生進一步聆聽,學生在聆聽之后讓學生打節(jié)奏,并嘗試進行歌詞的創(chuàng)編,借此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教師也讓學生思索著音樂與人生之間的關聯(lián)。明確了歌曲的基本要素和歌曲的語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完成歌曲練習的過程中,歌曲中所包含的基本語言要素和形式要求,同時運用與歌曲的對比賞析來明確了歌曲的旋律、韻律等多方面的基本內(nèi)涵,還能使學生可以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確定了歌曲中所蘊涵的情感與故事,并由此來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滾核桃”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進行歌曲的播放,并讓學生嘗試模仿滾核桃的具體動作,讓學生能夠進行核桃的采摘、裝運以及運送到房頂并進行晾曬動作的模仿,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了農(nóng)民收獲的喜悅心情,接著教師讓學生在進行情境表演的過程中來進行歌曲的演唱,讓學生邊表演邊進行演唱,并以此來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學生能夠高效的理解作品的表達內(nèi)涵,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對于學生今后音樂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運用信息技術(shù),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進行教材知識的講解以外,還可以借助微課來為學生展示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能夠幫助學生豐富多方面的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并且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享受音樂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接收多方面知識的熏陶,提升學生的藝術(shù)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進行“京劇傳統(tǒng)戲”一課的教學時,由于不少學生喜歡流行歌曲,對于京劇往往會有陌生的感覺,因此教師在進行京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電影片段來,讓學生明確這些電影都是通過經(jīng)濟來進行改編的,同時教師為學生播放臉譜制作的視頻來讓學生觀看,同時讓學生明確臉譜上的圖案,往往與人的性格特點有重要的聯(lián)系,借助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明確京劇的內(nèi)涵同時為學生講解,梅蘭芳先生的京劇表演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聲譽,同時教師為學生展示梅蘭芳先生的照片和演出照,讓學生能夠?qū)τ诮?jīng)濟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京劇的演唱技巧,讓學生嘗試進行模仿,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教師借助微課來為學生展示多方面的知識,有效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對于經(jīng)濟音樂風格與韻味能有明確的認知,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熱愛。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shù)能夠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新穎生動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整體氣質(zhì)的培養(yǎng),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支琴.信息技術(shù)在高中音樂合唱訓練中的應用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1(07):97-98.
[2]吳明杰.信息技術(shù)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分析[J].藝術(shù)大觀,2021(0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