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麗
(晉中市水利局,山西 晉中030600)
白馬河是瀟河的一級支流,史稱“黑水”,曾名“壽水”,全長66.7 km,流域面積1 067.5 km2,平均縱坡4.58‰,河床糙率0.032。
壽陽縣境內的白馬河流域,設計有10個鄉(xiāng)鎮(zhèn),15萬余人,耕地面積3.07萬hm2(46萬余畝)。農作物種植以玉米、谷子、高粱為主,兼種蕎麥、豆類等小雜糧。近年來,大力發(fā)展蔬菜、草藥等經(jīng)濟作物種植。
白馬河流域共建有5座水庫,其中1座中型水庫(蔡莊水庫),在其上游人字河流域蔡莊村,2座小(一)型水庫(石門水庫、鄭家莊水庫)在石門河流域,2座?。ǘ┬退畮?,劉家山水庫在常村河上游,段王水庫在龍門河上游。總控制流域面積349.5 km2,占全流域面積的32.7%。
白馬河城區(qū)段河道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流域沒有進行全面治理。兩岸在過去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毀壞嚴重,全河段的綜合防洪抗洪能力低。
工程治理段基本位于壽陽縣城區(qū),居民生活垃圾隨意傾倒河中,淤積抬高河床,阻塞河道。
除河道淤積外,隨意侵占、縮窄河道、人為設障也是造成河道過洪能力降低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工礦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白馬河流域的河流水庫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據(jù)晉中水文水資源勘測站監(jiān)測資料,壽陽縣城以上為Ⅲ類水體,縣城以下至趙家莊與瀟河匯流處,為V類和超V類水體,超標污染物主要有COD、氨氮、揮發(fā)酚、氟化物,其中氨氮超標達185倍,水污染已相當嚴重。
由于白馬河流域沒有經(jīng)政府批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河道治理規(guī)劃和河道治導線,河道管理范圍難以明確,致使管理工作明顯滯后,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沿河垃圾增多,河道中砂卵資源私挖濫采嚴重,河道行洪斷面被嚴重縮窄,行成阻水建筑物,而河道管理部門在沒有河道規(guī)劃治導線的前提情況下難以管理。
由上可見,目前白馬河城區(qū)及城區(qū)3條支流入口段的防洪抗災能力較低,迫切需要進行全面治理。
白馬河城區(qū)段一直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治理。壽陽縣政府在2010年在白馬河縣城段,依河修建了濱河公園,其中在白馬河上修建了3條橡膠壩,蓄水段長約1.6 km,并對1.6 km的河堤進行了治理。治理段的河寬約30 m,堤高約3 m,治理時考慮了清洪分開的運行方式,清水進入橡膠壩蓄水河堤內,洪水從橡膠壩右側約30 m寬的河槽內下泄。
本次白馬河治理段起點為石門河入口上游3 800 m(樁號0+000),終點為壽陽縣煤層氣廠大橋處(樁號11+400),治理總長11.4 km。河道有比較固定的河槽,河寬40~100 m不等。河道左岸斷斷續(xù)續(xù)有堤防,但經(jīng)過多年運行,淤埋嚴重,現(xiàn)狀情況均不達設計標準;右岸主要為土石山體,局部地段有漿砌石護坡。工程區(qū)范圍內共有橋梁3座。
根據(jù)工程規(guī)劃的指導思想和規(guī)劃原則,分析壽陽縣白馬河及流域基本情況、治理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和經(jīng)驗教訓等諸多因素,確定白馬河城區(qū)段為本次治理的重點河流。
本次工程建成以后,可保護沿河中曲、下曲、石板溝、童子河、洞子溝、泥河等村莊及縣城5.85萬人和沿線企事業(yè)單位,以及保護沿河石太線鐵路、地方運煤專線、307國道、縣鄉(xiāng)公路等多條鐵路公路干線。按規(guī)范,河道行洪能力為20年一遇洪水標準。
白馬河河道治理,主要內容為河道疏浚、新建堤防、堤防加固等。根據(jù)治理段河道的保護對象和建設項目的所在地,結合項目前期的立項工作,依據(jù)《防洪標準》(GB 50201-94),河道設防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依據(jù)《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 50286-98)規(guī)定,確定本工程河道堤防等級為4級。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河槽寬度按照過流量進行控制疏浚,其中包括:對河道卡口、阻水河段進行疏浚,保證河道暢通;對河道內現(xiàn)有垃圾進行處理,運到指定垃圾處理場;將河道內現(xiàn)有土坎、土堆及違章建筑進行清除。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為堤防。堤防工程的型式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根據(jù)堤防所處的地理位置、重要程度、堤址地質、筑堤材料、水沙條件及汛浪特征、施工條件、運用管理要求,工程造價等因素,經(jīng)過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同時考慮與當?shù)貧v史習慣,與現(xiàn)有工程的特點有機結合而綜合確定。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段內堤線基本保持不變,局部河道萎縮嚴重處拓寬河道,以達到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F(xiàn)將工程總體布置敘述如下:
治理段起點0+000(南河橋處),終點11+404(煤層氣廠大橋處),沿河道左、右岸布設重力式漿砌石堤防總長11.4 km,堤防平均高4.5 m;右岸削坡護岸長度3.1 km,護砌高度2 m。
根據(jù)白馬河實際地形條件,設計中采用重力墻型式進行防護。在設計過程中,對白馬河4.5 m高重力式漿砌石擋墻及懸臂式鋼筋混凝土擋墻分別進行了比較,比較方案如下:
方案一:重力式漿砌石擋墻
斷面形式為梯形,堤防高4.5 m,迎水面坡為直墻,背水面坡為1∶0.4,基礎放大腳寬度為0.4 m,基礎埋深平均按1.5 m計算。采用M 7.5漿砌石砌筑。
重力式漿砌石擋墻施工工藝簡單,工程質量容易保證,基本能滿足設計要求。工程造價便宜。
方案二:懸臂式鋼筋混凝土擋墻
堤防高度為4.5 m,頂寬0.3 m,基礎寬3.64 m,迎水面為直立面,背水面坡為1∶0.15。采用混凝土C 25,鋼筋為HRB 335級。
懸臂式鋼筋混凝土擋墻施工藝較難,工程質量不容易保障,同樣能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以上比較,本著經(jīng)濟適用的原則,設計中采用第一方案,重力式漿砌石擋墻方案。
使用能量方程對河槽過流能力進行校核。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1、Z2——上、下游斷面水位,m;
α——上、下游斷面動量修正系數(shù),取α=1;
ξ——局部阻力系數(shù);
V1、V2——上、下游斷面流速,m/s;
ΔS——上、下游斷面間距;
Q——流量,m3/s;
K1、K2——上、下游斷面流量模數(shù)
白馬河河道斷面簡單,均為矩形斷面,河道糙率取0.025。
在本次治理段河道內,有水流平行于岸坡產生的沖刷,也有局部彎道處水流斜沖岸坡產生的沖刷,設計中對兩種沖刷均進行了計算。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的河道走勢基本沒有改變,治理段河道堤距主要根據(jù)現(xiàn)有地形、河道規(guī)劃,并按照河道設計過流量進行控制。
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及應力對堤防工程產生破壞,堤防每隔15 m設一道伸縮縫,縫寬20 mm,縫內用瀝青木板填充。
漿砌石堤防每隔5 m設1~2排排水孔,排水管采用DN 100 PVC管,管口外斜5%,背水面管口設置反濾體。
根據(jù)河道實測縱橫斷面圖和帶狀地形圖,河道兩側有斷續(xù)的河堤,通過水力計算,對已有河堤高度不滿足部分進行加高加固處理,對高度滿足部分,此次設計沒有進行任何處理。
本次工程設計重建堤防型式均采用重力式漿砌石堤防,斷面型式均為梯形。
基礎埋深平均1.5 m,迎水面坡為直墻,背水面坡為1∶0.4,基礎放大腳寬0.4 m,基礎平均厚1.5 m;堤頂采用C 20素混凝土壓頂,厚0.2 m,頂寬為0.5 m。漿砌石采用M 7.5水泥砂漿砌筑。
加高加固堤防斷面設計,加高加固堤防均為在現(xiàn)有堤防基礎上進行,按原有形式從迎水面一側加高加固,增加部分厚度為0.5 m的漿砌石結構。
白馬河右岸部分為土石山體,為保證山體穩(wěn)定,不坍塌,對設計河底以上、設計水位以下山體進行砌護,砌護厚度0.5 m,總砌護長度3.1 km。
治理工程實施以后,有效改善了白馬河河道水環(huán)境惡化的狀況,改善了沿岸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減輕了流域內地下水資源的污染,為當?shù)厮Y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一項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設秀美山川的“藍天碧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