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翀
陳玉根? 主任中醫(yī)師、臨床醫(y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中醫(yī)院副院長。江蘇省中西結合學會肛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中青年領軍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省第一批“衛(wèi)生拔尖人才”,全國名老中醫(yī)學術繼承人。從事肛腸專業(yè)27年,擅長中藥復方內服與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辨證治療頑固性便秘、腸功能紊亂;在中藥預防結直腸息肉(腺瘤)復發(fā)與癌變,以及結直腸腫瘤中醫(yī)藥協同治療等方面亦積累較好經驗。
腫瘤是現代社會重要的生命健康威脅。在我國的腫瘤發(fā)病的列表中,消化系統腫瘤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包括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結直腸癌是其中發(fā)病率上升較快的病種。
據統計,結直腸癌在國際上腫瘤發(fā)病中已經排到了第三位。江蘇省中醫(yī)院副院長、肛腸科主任中醫(yī)師陳玉根教授認為這主要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的飲食結構發(fā)生較大變化有關。“過去多以素食為主,肉類食品攝入較少,屬于一種高膳食纖維的飲食?,F在葷素搭配,甚至葷菜為主,紅肉和脂肪類食物攝入過多正是導致結直腸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庇醒芯堪l(fā)現,階段性的節(jié)食、控制飲食,能夠預防結直腸癌的發(fā)生。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除非特意去減重減脂,很難做到飲食有節(jié);相反,更多見的是暴飲暴食,這也增加了腸癌的發(fā)生風險?!傲硗?,飲食結構的改變、社會壓力增大等因素,還導致以往在西方國家多見的炎癥性腸病發(fā)生率上升,炎癥性腸病發(fā)生腫瘤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边@幾個原因,是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不斷上升的罪魁禍首,而防治結直腸癌,中西醫(yī)結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對于任何疾病來說,有機會防患于未然總比補救治療來得重要。任何一種腫瘤的發(fā)病,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因素也就成為腫瘤的危險因素。避免危險因素是預防結直腸癌的核心,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尤其是控制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避免低膳食纖維飲食;有效控制糖尿病、肥胖,以及戒煙戒酒等。值得一提的是,年齡增高、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患者等危險因素的人群,屬于相對易感人群,應當通過更加嚴密的篩查來及時發(fā)現早期病變從而降低風險。
中醫(yī)認為:“上工治未病?!痹诩膊“l(fā)生、傳變之前提前干預以避免更糟糕的預后,這與現代醫(yī)學的觀念不謀而合。對于結直腸癌來說,生活方式的干預只是預防的一部分,關注炎癥性腸病同樣十分重要,陳教授認為:“控制、治療炎癥性腸病,是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抓手?!?/p>
“炎癥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都是明確的結直腸癌危險因素。”陳教授介紹,“據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10年左右發(fā)生癌變的比例是2%,20年左右到8%,30年左右為16%?!碑斎唬S著臨床研究的進展,多種新的療法、藥物問世,潰瘍性結腸炎的控制情況相對較好,癌變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結直腸癌發(fā)病率的增長速度。陳教授介紹,中醫(yī)藥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很有特色,既可以助力新藥的開發(fā),同時也能夠輔助現有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控制副反應,有效緩解患者癥狀。
陳教授團隊在古書中尋找經驗,發(fā)現一味常見的中藥——烏梅,有不錯的抗炎、抗結直腸息肉的作用?!八幨惩矗仁鞘称芬彩撬幤?,我們在古籍中發(fā)現烏梅有‘腐蝕惡肉’的作用??梢杂么字茷趺纷鳛樗幬铩S谐鲅獌A向的患者,也可以食用烏梅炭?!标惤淌趫F隊在小鼠身上建立了炎癥癌癥轉化模型,發(fā)現吃了烏梅的炎癥性腸病小鼠,體重基本正常,便血癥狀較輕,精神狀態(tài)更好?!斑@說明烏梅對控制炎癥性腸病有較好作用,而有趣的是,我們在吃烏梅這一組小鼠的解剖中發(fā)現,吃了烏梅的小鼠腸道中形成的結節(jié)、腫瘤性息肉,明顯少于不吃烏梅的一組。于是就基本肯定了烏梅有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爆F在陳教授團隊以烏梅為主藥,運用中醫(yī)經典《傷寒論》名方烏梅丸給有大量炎癥性息肉的患者輔助治療?!耙恍┗颊叩难装Y性息肉密密麻麻,內鏡下切除根本做不干凈,手術切掉大段腸管損傷又太大,我們用中藥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腸道炎癥,減少炎癥性息肉的產生?!?/p>
傳統名方烏梅丸中會用到附子、細辛兩味毒性較大的藥物,陳教授團隊通過現代藥理學的方法,進行了藥物成分檢測與分子對接,發(fā)現黃連干姜湯能夠起到同樣的預防效果,又避免了附子、細辛的毒性作用,由此形成的“新烏梅丸方”,用于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取得了不錯的療效,也使古老的中藥方在現代疾病治療上煥發(fā)出了新的生命力。陳教授坦言,通過對傳統中藥材、方劑的現代化研究,運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手段提煉出能夠解決新問題的療法、方劑,正是挖掘傳統中醫(yī)這巨大寶庫的科學方式。
目前主流的炎癥性腸病治療藥物為美沙拉嗪,對疾病的控制效果較為理想,但仍不能完全解決患者問題。少部分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療并無明顯效果,還有部分患者在用藥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生耐藥;也有部分患者在用藥后癥狀改善不明顯,膿血便、便溏程度仍然較重,長此以往也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這時,中醫(yī)中藥往往能發(fā)揮不錯的療效。
“我們做了研究,運用中醫(yī)藥清熱涼血的療法,對于患者癥狀的改善,尤其是便血、黏液兩大癥狀,效果非常明顯?!绷硗?,部分必須依賴激素治療的患者也可以通過“溫陽健脾”的中藥來局部替代激素治療,減少激素副反應。臨床上除了辨證給予方劑內服治療外,陳教授更擅長結合特色的中醫(yī)灌腸治療,用專門調制的湯藥灌洗腸道,發(fā)揮直接治療作用。由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常常從大腸末端的直腸開始,這種直接灌入藥劑的治療可以“直達病所”,有效改善便血、里急后重等直腸病變帶來的不適?!爸兴幉粌H能內服,內服結合外治也是中醫(yī)的一大特色?!标惤淌趶娬{。
中西醫(yī)結合是中國醫(yī)學的一大特色,中西藥并用給患者帶來福音。在標準化西醫(yī)治療基礎上,運用中醫(yī)藥“對于便血的控制效果明顯提高,癥狀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便血量減少更為迅速,這都經過了多項循證醫(yī)學研究論證”,陳教授肯定道。迅速控制癥狀對于患者的意義不言而喻,一方面是提高了炎癥性腸病的控制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將患者從極大的痛苦、生活不便中“解放”出來?!斑@會給患者很強的正反饋,也就有了治療的信心,癥狀與精神狀態(tài)都會明顯改善,這對于預防遠期的結直腸癌很有意義。”
炎癥性腸病、腸道腺瘤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具有家族易感特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增加,尤其是氣候變化、出差導致的生活環(huán)境變化,便秘患者在增多。“一方面,便秘癥狀的存在,掩蓋了腸癌癥狀的發(fā)現;另一方面,不少患者運用含有蒽醌類成分的中藥,如大黃、蘆薈、番瀉葉等治療便秘,長期運用會導致結腸黑病變,有可能會增加腸癌風險?!标惤淌谥赋?,“積極治療便秘,有利于減少腸癌誤診誤治概率,同時也會減少腸癌發(fā)生風險。除了多食用高膳食纖維食物,減少紅肉和煙熏制品攝入,運用中西藥緩解便秘癥狀同樣重要。臨床上常見便秘包括氣虛、陰虛、陽虛等主要證型,辨證治療效果令人滿意。我們運用養(yǎng)陰潤腸方治療陰虛腸燥便秘,效果就不錯,我們最近將該方研發(fā)出‘養(yǎng)陰潤腸合劑’院內制劑,方便了患者應用,受到患者的歡迎?!?/p>
雖然中醫(yī)有其獨特的作用,但我們必須客觀評價中醫(yī)藥的作用。“運用中醫(yī)藥治療不是為了代替手術、化療和放療,而是為了更好地協同現代治療,給患者收益最大化?!标惤淌谡f,“雖然我是一名中醫(yī)醫(yī)生,但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發(fā)揮中醫(yī)藥的作用,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手術仍然是治療的優(yōu)先選擇。只要經過評估,病情和患者的身體狀況能夠接受手術治療,首先應考慮手術治療?!?/p>
認真評估病情,科學選擇治療方式
對于癌癥來說,無論是西醫(yī)還是中醫(y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主張以手術切除病灶?,F代醫(yī)學對于能否接受手術,擁有嚴密、科學的判定流程。陳教授介紹,一旦發(fā)現結直腸癌,如果病灶較小,如不超過2厘米,基底部又相對狹窄,最好有蒂帶相連,可以考慮內鏡下微創(chuàng)處理。如果病灶發(fā)展,出現了菜花樣的改變,或者環(huán)周生長,就要進一步檢查來評估腫瘤是否侵犯到肌層,甚至腸壁外淋巴組織,以及是否已經出現了轉移。“如何判定分期、選取治療方案,西醫(yī)有一套明確的方法,而且是證據充分、經過了臨床考驗,可以決定做不做手術、怎么做手術、做什么手術?!标惤淌趫远ǖ馗嬖V我們,“這一步的治療,必須以現代醫(yī)學治療為主。”
依靠中藥代替手術、放化療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過分強調手術的運用,尤其是根治性手術也不可取。陳教授建議患者請??漆t(yī)師進行仔細的術前評估:“對于年老體弱,已經無法承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選擇手術治療需要慎重,與腫瘤‘和平相處’也是一種選擇。對于病情原因已經基本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可以選擇術前放療、化療,爭取手術治療機會,也可以考慮‘姑息性’減瘤手術,盡可能地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p>
隨著放化療技術的進步,很多原本無法手術的患者有機會通過放化療實現腫瘤縮小甚至降期,從而獲得手術機會,部分患者術后也需要放化療來進一步對抗腫瘤?!艾F在放化療的療效是值得肯定的,放化療─手術─放化療的‘三明治’療法也讓很多患者受益,但放化療的并發(fā)癥、副反應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痹谳o助放化療,減輕毒副反應方面,中醫(yī)藥也有一些特色和優(yōu)勢。
放化療的副反應仍然較為常見,消化系統的損傷如放射性的腸炎、食管胃黏膜損傷等,以及骨髓抑制,這些副反應產生的癥狀常讓患者非常痛苦,甚至無法繼續(xù)堅持治療。“這時候我們可以針對性地辨證用中藥,能夠很有效地幫助多數患者緩解癥狀,通過中醫(yī)藥來實現‘減毒’。”在副反應減輕的同時,中醫(yī)藥還可以幫助提升放化療的療效,協同對抗腫瘤,實現“增效”。更加有效、可耐受的放化療意味著更多的患者有可能獲得手術的機會,而在術后的放化療中應用中醫(yī)藥輔助治療,也能減少放化療對本就遭受手術打擊的機體造成進一步損害。
當患者順利渡過手術和術后恢復的難關,仍然面對著長期的隨訪與監(jiān)測,與腫瘤對抗的持久戰(zhàn)仍在進行。對于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放化療,等放化療結束后;不需要放化療的患者,等手術恢復后,陳教授建議盡可能考慮中醫(yī)藥治療。
現代醫(yī)學治療體系中,腫瘤患者術后或放化療后會進入數年的隨訪期,西醫(yī)更多地強調定期監(jiān)測;而中醫(yī)藥在這一重要時期大有可為。陳教授團隊利用一項省級課題,對結直腸癌患者隊列跟蹤隨訪,“我們的體會是術后能夠堅持中藥調理的患者,總體生存率相比不吃中藥或不堅持吃中藥的患者是有提高的。而且,生存期也是延長的”。據陳教授介紹,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一直在進行中藥經典名方“黃芩湯”提高結直腸癌術后生存期、減少復發(fā)的相關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科學證據,并開展臨床試驗?!八麄兊膶嶒炛兄挥命S芩湯的4味藥材,完全不變化,我們是根據患者的情況辨證選方治療,效果應該更好。”陳教授強調,結直腸癌患者多數具有“本虛標實”的病理特征,常常既有“脾胃失健、正氣虧虛”的一面,又有“瘀毒留連”的一面,這時候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體質、證候,如果邪氣為主則要祛邪,而如果身體損傷較大、正氣虛弱,則不應該過于攻伐,如果氣血瘀滯、瘀毒留連,則應該益氣化瘀解毒?!俺诉\用黃芩湯等藥,還可以加入黃芪、黨參、三棱、莪術等益氣健脾解毒中藥,我們在實驗研究中發(fā)現這些藥能夠協同化療,減少腫瘤復發(fā)轉移?!?/p>
每天都吃藥,對于很多患者來說不僅是較大的經濟負擔,也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陳教授強調,手術后、放化療結束后,堅持用藥1~2年很關鍵。“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手術后15個月、25個月可能是相對關鍵的時間節(jié)點,也是復發(fā)病例出現的高峰期。如果能夠抓住術后放化療后的1~2年關鍵時期進行中醫(yī)藥干預意義重大。當然,如果患者較長時間服用中藥確實有不適感,尤其是影響食欲,可以請接診醫(yī)生調整處方用藥,或者服用一段時間,休息一小段時間。2年以后,可以間斷性地辨證用藥調理體質。”陳教授推薦采用間斷性用藥的方法,比如吃2~3個月中藥休息1個月,每周服用5天中藥,休息2天。值得一提的是,中醫(yī)藥治療并不意味著不需要術后隨訪檢查,腸鏡、血液腫瘤學檢測、腹部超聲或CT等常規(guī)篩查定期進行,術后監(jiān)測隨訪不可松懈。
(編輯? ? 董 玲、周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