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育,陳麗華,沈忱,陳斯泰
(泰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前在我國麻風作為一種慢性傳染病其發(fā)病率已經很低,新發(fā)病例數明顯減少[1],由于其潛伏期長,臨床表現(xiàn)多樣,易漏診、誤診[2],現(xiàn)將筆者診治的本地區(qū)2例麻風病例進行報道,以提高認識,增加臨床警惕性。
病例1,患者男,73歲,2018年5月28日就診于我科,全身泛發(fā)紅斑1年?;颊呒韧小鞍柎暮DY”多年,平時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1年前自前胸部開始出現(xiàn)紅色斑疹,無瘙癢,就診于當地醫(yī)院,先后診斷“濕疹”、“藥疹”,予口服抗組胺藥、強的松及外用糖皮質激素等治療,皮損無改善繼續(xù)增多,逐漸蔓延全身,期間多次就診于當地醫(yī)院,曾靜脈使用甲潑尼龍,皮疹仍無好轉,遂轉至我院就診。系統(tǒng)檢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心肺肝脾未及異常。皮膚科情況:酒醉樣面容,左眉弓內側、右眉弓內外側眉毛脫落,睫毛全部脫落,見圖1a,全身散在對稱分布紅斑,皮疹邊緣模糊,有浸潤感,頸、胸、后背部皮疹融合成片,雙下肢外側可見散在不完全對稱棕褐色斑片,見圖b~f。神經檢查:后背、雙手足皮膚觸、痛、溫覺減退或消失,雙側尺神經、腓總神經及脛神經粗大,質地中等,左側尺神經有輕壓痛。
圖1 病例1皮損表現(xiàn)
病例2,患者女,72歲,2018年5月21日就診于我院,全身泛發(fā)紅斑5個月?;颊?個月前出現(xiàn)鼻塞、流涕,先后就診于當地醫(yī)院及外地多家醫(yī)院耳鼻喉科,考慮“過敏性鼻炎”,予頭孢類抗生素及口服中成藥“鼻淵通竅顆?!敝委?,患者鼻部癥狀無緩解,5個月前自雙上肢出現(xiàn)淡紅色斑疹,不痛不癢,就診于當地醫(yī)院,先后考慮“藥疹”、“泛發(fā)性濕疹”、“濕疹樣皮炎”,予口服抗組胺藥、甲潑尼龍及外用激素乳膏治療,皮損逐漸增多蔓延全身,期間患者鼻部癥狀加重,就診于我院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因皮疹請皮膚科會診。系統(tǒng)檢查:一般情況可,心肺肝脾未及異常。皮膚科情況:面部呈獅面樣改變,雙側眉毛、睫毛全部脫落,見圖2a,面、胸、背部及四肢分布廣泛大小不一淡紅斑、斑塊,皮疹邊緣模糊,后背可見散在數枚黃豆大小淡紅色結節(jié),雙下肢可見褐色魚鱗樣斑塊,脛前斑塊明顯增厚呈鎧甲狀,表面脫屑干燥,見圖2b~f。神經檢查:四肢皮膚觸、痛、溫覺減退,雙側尺神經、橈神經和正中神經粗大,質地中等,有輕壓痛。
圖2 病例2皮損表現(xiàn)
2例患者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輸血前4項、心電圖、腹部B超、全胸片均無異常。病例1皮膚組織液抗酸染色涂片示:左眶上(5+)、左耳垂(4+)、左下頜(5+)、腹部皮損(4+)、后背皮損(4+)。病例2左腰部皮疹病理檢查示:表皮明顯萎縮變平,表皮下可見1個狹窄的無浸潤帶,真皮內及深層血管周圍可見成片組織細胞和泡沫細胞浸潤,見圖3a~c,抗酸染色:陽性,見圖3d。2例患者診斷:瘤型麻風(Lepromatous leprosy,LL)。
圖3 患者2左腰部皮損組織病理及特殊染色
2例患者行HLA-B*1301檢測陰性,給予多菌型麻風病聯(lián)合化療(MDT-MB)方案(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聯(lián)合治療,2例患者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病例1后因阿爾茨海默癥死亡,病例2皮損顏色逐漸變淡,但全身多處出現(xiàn)色素沉著,且逐漸加深,目前在隨訪中。
麻風病是專性胞內菌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腫性傳染病,主要侵犯巨噬細胞和雪旺細胞,人類是該菌的主要自然宿主。由于麻風病的免疫學特性,其可以模仿許多皮膚病[3],可以有梅毒、蕈樣肉芽腫、皮膚結核、結節(jié)病、銀屑病和濕疹[4]等多種皮疹表現(xiàn)。麻風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但也會侵犯上呼吸道黏膜[5],影響眼睛、鼻子、關節(jié)、淋巴結、內臟和骨髓,在多菌型患者中常見[6],其可以表現(xiàn)為單一色素沉著斑到廣泛的皮膚和神經系統(tǒng)受累以及眼、骨骼、肌肉和其他組織的畸形。侵犯鼻黏膜的麻風桿菌可以引起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癥狀[1],病例2的“鼻炎”癥狀其實是LL早期不典型表現(xiàn),如當地醫(yī)生考慮到藥疹絕大多數會有瘙癢(變態(tài)反應引起)且使用激素有效,但2例患者常規(guī)使用激素治療后皮疹并未改善,結合仔細查體,發(fā)現(xiàn)2例患者均有眉毛脫落表現(xiàn),有神經粗大,感覺障礙,則不一定會誤診。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者們要重視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要有足夠思想認識,以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避免給患者造成更大的身心痛苦,減輕患者及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