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wèi)衛(wèi)
摘要: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應懂得從學生出發(fā),明確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地位,帶領學生一起挖掘美術的奧秘,與美術共舞。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會全面地了解美術,掌握美術學習的方法,為如何靈活運用美術知識來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學;探索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助推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將現(xiàn)代技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全新的面貌,為教學改革提供重要契機?,F(xiàn)代技術具備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尚不具備的優(yōu)勢,可以使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具有趣味性與藝術性,充滿生命力與藝術魅力。因此,將現(xiàn)代技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
一、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
小學美術教學改革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有所不同,探討新時代的美術教學改革,需要結合當前小學階段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加以分析。一方面,美術教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美的能力,但個別學校對美術學科未給予高度的重視,以致部分其他學科的教師會占用美術教學的課時,壓縮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時間;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只是教授美術理論知識,教學設備較為陳舊,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習慣,引起了教師的警惕和反思。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的策略
(一)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
生活,是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大本營,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美術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促使學生形成生活意識,知道怎樣客觀、理性地對待美術,發(fā)現(xiàn)美術的美。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術學習的價值,改變學生對待美術的態(tài)度。教師在生活教學之前,可以先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然后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到美術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活力。學生經過生活探索,會發(fā)現(xiàn)美術在生活中的蹤跡,了解美術學習的意義,轉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積極起來,產生探索美術的興趣。由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可以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喚起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漂亮的建筑》一課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建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的習慣,抓住學生的學習目光,在教學中先是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圖片,然后組織學生觀察,讓他們說一說圖片中所展示建筑的風格特點。在學生表達之后,筆者又鼓勵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造型獨特的建筑。學生在課堂表達中,描述了具有觀賞價值的建筑,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學會了站在生活的角度來剖析美術建筑。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美術的理解,筆者還鼓勵學生從建筑的外形、色彩、環(huán)境等角度,全面地分析建筑,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的主要內容,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打開學生美術學習的思路
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教師將不同的學生凝結在一起,組織學生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展開交流,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美術的思考,打開學生美術學習的角度,使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更具深度和廣度的特點。學生在與其他學生展開合作交流的時候,要學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認真聆聽他人的意見,營造和諧的合作氛圍,獲得美術學習的雙贏。由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打開學生美術學習的思路。
例如,在學習《可愛的動物》一課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小動物,形成保護動物的意識,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鼓勵學生合作,說一說自己喜愛的小動物以及喜愛的原因,為如何保護動物獻言納策,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會逐漸適應開口表達的學習模式,主動闡述自己的意見,了解他人的想法。對于存在爭議的問題,學生會通過搜集資料、詢問教師等方式來解決,提高了合作的效率,擁有了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設計個性化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美術知識應用能力
新課改的實施,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學生的作用,想要突出學生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實踐活動,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探索中來,了解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吸收程度和應用程度,進而對學生進行全面判斷。由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可以設計個性化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美術知識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繪畫中的節(jié)日》一課時,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展示了不同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愛的節(jié)日,通過繪畫形式展示自己對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的理解。其中一名學生挑選了傣族的潑水節(jié),先是利用鮮艷的色彩描繪了傣族的民族服飾,然后細致刻畫了傣族人民潑水的場面,烘托了熱鬧、活潑的氛圍,吸引了其他學生的目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喚起了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利用好信息技術,豐富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資源;創(chuàng)設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打開了學生美術學習的思路;設計個性化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的美術知識應用能力;圍繞學生的探索發(fā)展進行科學評價,優(yōu)化了學生美術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找到了美術學習的樂趣,發(fā)現(xiàn)了美術學習的價值,轉變了自己的學習思想,不再逃避美術學習,而是積極地投身到美術課堂中,與教師一起探索美術的奧秘。
參考文獻
[1]張婷.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參花(下),2020(4):106.
[2]許雪梅,李祥平.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J].甘肅教育,2019(10):70.
[3]張小娟.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淺析[J].科技資訊,2020,18(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