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斌 (安徽國順交通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現代化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橋梁逐漸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人們對城市橋梁的景觀要求也逐漸提高,城市橋梁不僅要具備使用功能,還應具備良好的美學效果。在此背景下,拱橋橋型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對此項課題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橋梁工程位于繁昌縣新城區(qū),整體走向為東西向,所在道路規(guī)劃為城市主干路,紅線寬度為45m。其中,安定西路跨西門河老橋分兩幅總寬度為21m:北半幅始建于1998年,跨徑為6m+16m+6m板梁橋,橋梁寬度為12.5m。南半幅始建時間為1970年,橋型為拱橋,跨度為19m,橋梁寬度為8.5m。由于安定西路在改造后,紅線的寬度為45m,故老橋的寬度與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拆除老橋重新建設。
安定西路在道路樁號K9+007.0處跨越西門河,老橋需拆除重建。依據道路走向與西門河之間的關系,橋梁設計為正橋。依據西門河上口寬橋梁規(guī)模確定為:(20+35+20)m飛燕式梁拱組合橋,效果圖如圖1所示。接下來,本文會以該工程為例,對城市大斷面梁拱組合式拱橋橋型整體構思及設計加以分析,如下所述。
圖1 橋梁工程效果圖
結合上文可知,由于老橋與城市道路建設要求不符,因此,需要拆除老橋重建,將道路走向和與西門河之間的關系作為依據,將橋梁類型設計為飛燕式梁拱組合橋。為滿足供水和燃氣公司的需要,橋梁北側需要外延D600給水管和D200燃氣管過橋,其寬度為1.75m。橋梁橫斷面整體布置思路為:北側給水、燃氣壓力管過橋區(qū)1.75m+人行道4.0m+非機動車道 3.5m+側分帶 1.5m+機動車道13.5m+中央分隔帶1.5m+機動車道 13.5m+側分帶 1.5m+非機動車道3.5m+人行道 4.0m 南側=48.25m。橋梁布置方式以四幅橋為主,中幅橋的寬度為14.7m,北側邊幅橋的寬度為10.2m,南側邊幅橋的寬度為8.4m,四幅橋橋面之間需要做防水構造。
上部結構為:上部結構:(20+35+20)m飛燕式梁拱組合橋。
下部結構:樁接承臺接實體橋墩,樁接承臺接扶臂式橋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設計河道斷面如圖2所示。
圖2 設計河道斷面
2.2.1 一般構造設計
本橋梁工程上部結構以飛燕式梁拱組合橋為主,跨徑布置為(20+35+20)m,其中,兩端邊跨為1/2拱+5.62m直線段,主拱圈沒有鉸拱,同時還將腹拱圈設置到了主拱圈上,屬于雙鉸拱。
上部結構采用飛燕式梁拱組合橋,跨徑布置為(20+35+20)m;其中,兩端邊跨為1/2拱+5.62m直線段,主拱圈為無鉸拱;主拱圈上設置腹拱圈,為雙鉸拱。主拱圈拱、腹拱圈和梁板所采用的施工方法為滿堂支架法。
主拱圈拱、腹拱圈和梁板均采用滿堂支架法施工。
2.2.2 梁拱設計
梁拱的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實體結構,設計施工材料為高強度鋼筋混凝土,其強度為C50。中幅橋的梁頂板寬度為7.4m,底板寬度為11.7m兩端梁的高度分別為1.05m和1.27m。橋墩近梁高度為0.65m~0.84m,拱的寬度為11.6m,厚度為0.8m,北側和南側邊幅橋梁頂板寬度為10.225m,底板寬度為7.2m,兩端梁高 1.5m,橋墩附近的梁高為0.65m。橋梁工程的主拱圈軸線為二次拋物線。中跨主拱圈的跨徑為35m,矢量高度為 5.5m,矢跨比為 1:6.364。邊跨1/2拱+5.62m直線段,拱圈計算跨徑是 28.6m,矢高為 5.25m,矢跨比為 1:5.447。
2.2.3 腹拱圈
本橋梁工程復拱圈的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所采用的混凝土為高強度混凝土,其強度等級為C50。
中幅橋拱的寬度為11.7m,其厚度為40cm;北側邊幅橋的橋拱寬度為7.225m,厚度為40cm。本工程腹拱圈的軸線主要是二次拋物線,矢量高度為2.5m,跨徑為 9m,矢量跨比為 1:3.6。腹拱圈類型以雙鉸拱為主,腹拱和主拱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混凝土鉛墊鉸,腹拱圈和梁板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鋼球鉸支座連接。
2.2.4 鋼索設計
出于抵抗連拱水平力的考慮,在橋梁設計時對鋼索平衡進行了運用,簡言之,就是將8束XGY15-19型簡易式鋼絞線鋼索應用到中幅橋之中,并且在北側邊幅橋采用了6束XGY15-19型簡易式鋼絞線鋼索,而南側邊幅橋所采用的鋼絞線鋼索為5束。
鋼索設計:本橋梁工程的鋼索設計,對XGY15-19型簡易式鋼絞線鋼索進行了應用,同時將B型環(huán)氧鋼絞線成品索體作為選擇。所選預應力鋼絞線擁有較高的強度和彈性模量,在生產和檢驗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預應力混凝土用鋼鉸線》(GB/T5224-2014)標準。
管道:在梁拱結構內,所采用的預埋管與簡易式鋼絞線鋼索的型號相匹配。通過套管連接的方式,對鋼索在梁拱斷縫處進行處理,以確保鋼索和套管間的自由滑動性能。
張拉控制:在本橋梁工程中,每束鋼索的張拉破斷力為4948kN(f=1860MPa),為使結構安全性得到保證,將鋼索安全系數設計為全系數η=1.8~2.5。由于分批張拉會導致施工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在實際施工階段,應選擇不同的鋼索張拉控制應力。
張拉順序:分為兩期,其中,中幅橋一期為6束15-19,二期為2束15-19;北側邊幅橋一期為4束15-19,二期為2束15-19;南側邊幅橋一期為3束15-19,二期為2束15-19。
在主拱圈、腹拱圈和腹拱圈上梁板澆筑結束后,一期鋼束張拉方能進行,與此同時,還要做好防腐油脂的灌注,同時將灌漿孔和排氣孔封住。
在橋面鋪裝和附屬設施施工結束后,二期鋼束張拉才能進行,在張拉的同時,還要做好防腐油脂的灌注,同時將灌漿孔和排氣孔封住。
2.3.1 橋墩設計
橋墩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南橋墩和北橋墩,橋墩類型為實體橋墩,其基礎為樁接承臺基礎,樁基礎為鉆孔灌注樁。墩帽和墩身應用了強度為C45的鋼筋混凝土,承臺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為C35鋼筋混凝土,而樁基由于位于水下,故采用了強度等級為C35的水下鋼筋混凝土。
在調整橋面橫坡時,需要將梁高、鋪裝層厚度變化作為依據,橋墩布置形式為水平布置。
橋帽上方的寬度為 1.6m,在 1.2m高度范圍內其寬度會增加到3m,總高度為1.95m,北半幅的長度為23.575m,南半幅的長度為21.825m。墩身寬度為2.5m,高度為3m,墩身北半幅長度為22.575m,南半幅長度為20.825m。
承臺外輪廓的尺寸為23.82/22.30m(橫橋向)×7.6m(順橋向),厚度為2.5m。
本工程的橋墩,樁基礎類型為鉆孔灌注樁,屬于雙排樁,單幅橋墩數量總共為12根,樁的直徑為1.5m,橫橋向間距分別為 3.9 和 4.2m,后排樁的間距為5m,樁基長度為8m。樁基設計將嵌石樁作為依據,持力層以中風化砂巖為主,樁底入巖的樁徑不能小于4倍,在施工時,需要對樁長和入巖深度進行同時控制。
2.3.2 橋臺設計
橋臺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南橋臺和北橋臺,同時將寬度為2cm的沉降縫設置到橋臺中間。橋臺形式為伏壁式,樁接基礎為承臺式基礎,類型為鉆孔灌注樁。
橋臺各部分使用的混凝土類型為C35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樁基采用了C35水下鋼筋混凝土。
本工程設計將鉆孔灌注樁基礎作為橋臺基礎,其形式為雙排樁,每座橋臺所使用的鉆孔灌注樁數量為12根。承臺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為雙排樁,單座橋臺共計12根。承臺的寬度為5.6m,厚度為2m,承臺的長度為25.45/23.70m。其中,鉆孔灌注樁的樁徑為1.2m,橫橋向的間距以 4.45m/4.1m 為主,其中,前后排樁間距為3.4m,樁基礎的長度為10m。
綜上所述,在城市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橋梁已經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建筑,為滿足城市橋梁的景觀要求,建設單位在經過綜合對比后,選擇了飛燕式梁拱組合橋,此類橋梁結構具有優(yōu)美的形式,立體空間感非常強,能夠促進橋梁結構和橋梁美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