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丙慧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的不斷推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簡便運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簡便運算就是運用綜合計算的原理,將比較復雜的算式轉化為簡單的計算方式,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此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與動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對此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簡便運算;策略;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簡便運算是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這種計算方式是將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知識作為基礎,根據運算的性質與定律,將學生的口算技巧與計算能力進行有效整合,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系統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簡便運算的計算方法,教師還要為學生制定一個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提升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簡便運算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就會采用傳統應試教學展開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計算算式,讓學生自行計算,但這種枯燥無趣的教學活動,只會降低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為此,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可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趣味橫生。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等方式教學,讓學生在受到雙重感官的刺激下,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不斷培養(yǎng)學生簡便運算的意識。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體會簡便運算比一般運算的便捷之處,以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構建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1]。
例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這一內容時,在訓練學生進行連加連減的練習時,教師就可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興趣。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教師就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馬上就要到新年了,這一天熊大與熊二要去商店買點年貨,熊二在商店中看上了一件23元的對聯,又看上了一雙拖鞋16元、一對燈籠47元。熊大與熊二在付款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好像沒有帶那么多現金,此時它們就想和光頭強店長講講價。光頭強店長接受了這個建議,但是他要和熊大熊二比一比,如果他們比自己算的快,就可以給熊大熊二便宜一點。熊大熊二欣然同意了,他們剛剛列出了算式,光頭強店長就把結果算了出來。兩只熊表示很吃驚,光頭強店長說自己是靠著簡便運算做到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光頭強店長是怎樣運用簡便運算得出結果的嗎?”通過此方式,快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簡便運算產生興趣,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將算式列出來23+16+47=?,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問題,怎樣才使算式變得更加便捷,有些同學發(fā)現可將23與47優(yōu)先相加化為整數70,之后在加上16結果就為86。教師此時引導學生總結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字相加時,可將湊成整數的數字優(yōu)先相加,以此使算式變得更加簡便。
二、不斷強化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提升簡便運算的能力
在傳統應試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課程的教學進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他們就會將理論知識點強行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不能做到學以致用,導致學生在運用運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會出現無從下手、做題速度慢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不斷強化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實踐應用的平臺,將學生了解熟知的現實生活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以此增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提升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
例如,教學“小數的加法與減法”這一內容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感,教師可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帶領學生做“買賣商品”的小游戲,運用多媒體播放超市里的商品,并且教師還要將每個商品都進行明碼標價,如,洗衣粉25.5元、香皂4.5元、洗發(fā)精24.9元、洗潔劑15.6元等等。接下來,教師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與顧客,教師讓扮演顧客的學生自行選擇商品,如,一名學生要買一塊香皂、一包洗衣粉與一瓶洗潔劑,這時就讓兩名學生分別計算結果,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不能干涉學生的運算過程,要為學生多預留實踐的機會。一名學生運用簡便運算法推出先將25.5與4.5相加湊成整數30,之后在將30+15.6=45.6,最終得出結果為45.6元,以此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簡便運算能力。
三、利用簡便運算由繁化簡,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
在進行簡便運算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把握簡便運算的計算方法,還要引導學生自主拓寬簡便運算的思路,幫助學生總結出解題的規(guī)律及經驗,也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解題效率,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加法運算、乘法運算、除法運算等簡便運算的常見方法,讓學生加深對簡便運算的理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計算習題練習時,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指導,不斷拓寬學生的做題思路,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解題效率,減少學生動筆計算的時間,這樣才能為學生騰出更多時間去檢驗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做題的準確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簡便運用開展教學活動,既能幫助學生了解簡便計算的便捷之處,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不斷調動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楊吉雄. 有效提升小學生數學簡便運算能力的策略[J]. 試題與研究:高考版, 2020(22):32.
[2] 李平志. 如何有效提升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簡便運算的能力[J]. 文淵(高中版), 2019(11):82.
[3] 劉銳. 六年級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現狀調查與提高策略[D]. 沈陽師范大學,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