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娜
上課鈴聲響了起來,又是小蕊最喜歡的語文課。李老師拿著課本和一摞厚厚的資料走進教室,微笑地看著“眾神歸位”——班里最淘氣的幾個同學急急忙忙地跑進教室,胡亂將零食塞進口袋里,像魚一樣滑進了自己的座位。
李老師看大家都坐定,才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寫人”兩個字。李老師緩緩地說:“咱們讀過的很多文章,都是寫人的文章。比如《徐悲鴻勵志學畫》,通過講述徐悲鴻學畫期間的幾件事,表現徐悲鴻先生是如何意志堅定地學畫這一件事的。我們看過不少寫人的文章,但該如何去寫呢?今天,我們就探討一下‘一人一事’和‘一人幾事’的寫作方法……”
李老師在臺上講著,小蕊和同學們在座位上認真地聽。講完了兩種方法后,李老師總結說:“總之,‘一人一事’就是要用一件事去表現一個人,我們詳細寫一件事表現人物特點?!蝗藥资隆怯萌剿募氯ケ憩F一個人的同一個特點。這幾件事最好一件比一件深刻,有遞進關系。”
快要下課時,李老師將周作文的參考資料發(fā)給了大家。資料是關于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張彌曼的人生故事。李老師讓大家在這周寫一寫張彌曼奶奶的故事。
課間休息,小蕊沒去操場玩,而是被李老師發(fā)下來的資料吸引了。原來,張彌曼小時候的理想是成為醫(yī)生。因為她的父親在醫(yī)學院工作,醫(yī)學院里有不少醫(yī)生。從小,張彌曼看著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就很羨慕,所以她長大后也想當醫(yī)生。
張彌曼的家也很好玩。她的父親學識淵博,卻對子女管教很寬松,常帶著張彌曼去抓蝦捕魚。而她的母親雖讀書不多,卻總是催她按時寫作業(yè)。
長大后,張彌曼沒有去學醫(yī),而是響應國家“地質報國”的號召,考入了北京地質學院。后來,她來到莫斯科大學學習。一開始,她也不知道自己研究點兒什么好,魚類學家伍獻文先生建議她“學魚”。
從此,張彌曼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魚類研究。2018 年,82 歲的張彌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成為第5 位獲得該榮譽的中國女性科學家。
小蕊驚訝于張彌曼奶奶獲得的巨大科研成就,也驚訝于她幾十年一直堅持研究一個領域。張彌曼曾說自己“是一個立了理想,怎么也不會改變的人”。小蕊想,不如就寫張奶奶“堅持理想”吧!
說干就干,小蕊拿出記號筆,將資料中張奶奶“堅持理想”的事例一一畫出。這其中既有她一天步行20 千米做野外勘探的事,也有她連續(xù)14 個小時畫楊氏魚切面圖一事,更有她用自己研究的證據動搖瑞典學派權威的故事。這三個故事又層層遞進,恰好符合李老師所講的要求。小蕊打算晚上回家就將這篇作文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