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勤
摘要:隨著新一輪新課程的全面展開,教師應如何在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中做好銜接,成為了當下初高中教師的重點研究對象?;瘜W用語知識內容較多、知識豐富,是化學教學中的基礎中軸,也是大多數學生的薄弱點。本文將針對初中高化學用語銜接的影響因素進行解讀,探究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化學用語是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知識,其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對元素進行分類;能夠準確表達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和加標符號表示的意義,了解元素符號周圍數字所表示的意義等。化學用語作為學生的薄弱點,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英語,從而做好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
一、初高中化學用語銜接影響因素
1.化學知識結構不同
初高中課程標準有著不同要,開始初高中教學內容跨度較大,存在著脫節(jié)的現(xiàn)象。[1]同時,初高中的化學知識結構有著較大的差異,初中的化學知識主要以簡單的基礎知識為主,并且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關聯(lián),能夠有效的了解掌握,而高中知識涉及到了較多的概念和應用,使學生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和理解,對初高中化學用語銜接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學生依賴程度不同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區(qū)別,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相徑庭。然而初高中知識內容的跨度,導致學生之間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差距更大。這是因為學生依賴程度的不同,導致學生對高中化學的適應程度不同,從而產生了學習情況極端化,這也是影響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的因素之一。
二、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策略
1.立足課本教材,分析知識銜接
知識銜接是教學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是教師由教材中的某一知識點,指導學生引發(fā)出與其相關的內容,兩點知識中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并且拓展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在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中,可以立足課本內容,利用知識銜接開展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一課時,需要學生能夠理解氧化還原的反應和應用,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本質及有關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學知識進行課堂導入,使學生快速理解教學內容。比如,這一課涉及到氧的知識,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想氧的化學符號怎么表達?氧氣被點燃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什么?如何用化學用語進行表達等。通過化學用語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是學生能夠在分析知識銜接中更好的理解高中化學用語。
2.強化三重表征,注重語言精確
三重表征就是化學學習中學習者對物質進行的宏觀表征、微觀表征和符號表征,以及建立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化學學科特有的學習思維方式。學生對物質進行的三重表征以及建立起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化學學科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強化三重表征,加強學生對化學用語的精確掌握。
例如,教師在教學《鈉及其化合物》一課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活動,在實驗中通過三重表征,加強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掌握。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回憶鈉的相關知識點作為課堂導入,比如鈉的化學用語為Na。隨后教師開展化學實驗,在實驗中演示用小刀切開金屬鈉,觀察它表面、物質以及符號的變化等。最終得出表面變暗,被氧化,Na在空氣中與氧氣發(fā)生反應,4Na+O====2NaO。
3.結合學生起點,精細語言描述
在初高中化學用語銜接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學生為本,開展?jié)M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2]在初中化學教學,學生大多掌握的是簡單、基礎的化學用語,而高中的化學用語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精力去真正的了解掌握。因此,教師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高中化學用語進行精細解讀,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物質的量》一課時,需要學生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認識到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掌握摩擦的概念等。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提問,利用初中知識進行引入,了解學生知識的理解程度,比如符號:n,單位:摩爾(mol)等。隨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利用知識點講解生活知識,如能否說1mol小麥約含有6.02x1023個麥粒?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根據所學知識列出1molNa+或n(Na+)=1mol。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講解知識,并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進行掌握,加強學生對化學用語的靈活運用。
4.加強方法指導,降低理解難度
化學用語作為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部分,只靠教師的口頭講述或簡單描述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中,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強方法指導,使學生可以快速理解知識點,并得以靈活運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金屬材料》一課時,需要學生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能區(qū)分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通過信息技術將化學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降低理解難度,從而加強對化學用語的掌握。比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金屬的相關圖片,并回想初中學過的Fe、Mn等金屬化學用語,使學生對其外觀有基本的了解,隨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非金屬有哪些。不僅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還有效的降低了教學內容的難度,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化學知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中,通過立足課本教材,分析知識銜接;強化三重表征,注重語言精確;結合學生起點,精細語言描述;加強方法指導,降低理解難度
等方式,是做好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梁樹超,趙楊周. 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學用語教學銜接探索[J]. 教師.2021(25):47-48.
[2]蔣斌. 初、高中化學學科銜接的關鍵[J]. 人民教育.2021(Z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