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清
(烏蘭察布職業(yè)學院 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教育部頒布了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指南之后,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革新,公辦學校及其私立學校增加了學前教育師資培養(yǎng)計劃,少數幼兒園的教育改革取得豐厚的成果。但是由于經濟差異和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平衡,幼兒園的教育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問題較為突出和顯著。
美術是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學科內容,也是幼兒園組織各類游戲的重要方式,可以通過美術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活躍并開創(chuàng)學生的思維能力??v觀幼兒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美術教學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非凡的意義?,F階段,沿海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美術教學活動取得顯著成果,無論是活動形式教學方法,還是評價形式與教學效果都存在較大的進步。但是幼兒園教育的教學活動存在模式單一化以及課程的千篇一律等,這需要教師突破現有教學活動的思維框架,開拓新的課程模式,注重跨領域設計的理念,提升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
為了更好的理解跨界和教學活動設計,本文將進一步闡釋該論文中的核心概念。
跨界是指某一屬性的事物進入到另一屬性,其運作過程發(fā)生轉變。事物的主體不變,事物屬性歸類發(fā)生轉變。本質上說,跨界就是整合、融合,通過自身資源的某一特性,融合到與之看似不相關但本質上契合的資源中,實現資源的隨機搭配與融合,放大資源的價值,使之融合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本研究中的跨界,主要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滲透健康、語言、教學等內容,美術仍然是主體活動,只是將美術活動的內容豐富化。
教學活動設計是指針對所要參加的活動制定出相應的工作方案和計劃。教學活動也被稱為教學設計系統(tǒng),是指為達到預期的目標,運用系統(tǒng)化的觀點和方法,規(guī)劃教學活動的過程。
跨領域教育活動設計基于以下幾個因素:課程本身的特點、系統(tǒng)設計理念、系統(tǒng)設計理念。幼兒園的美術課程相對獨立,為解決美術方面的問題,可以將美術活動與其他領域的活動相結合。幼兒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要研究跨界美術教學活動設計需要進行以下層面的客觀分析。
根據我國的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以及根據當前幼兒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通常來說,小班的注意力時間在10-15分鐘,中班一般集中在20-25分鐘,大班的注意力時間較長一些,集中在25-30分鐘。由于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所以相關活動的開展也需切割成短時間性的任務,故需要教師設計心得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有效的彌補學生注意力短的缺陷。
為了滿足工作需要,幼兒園教師需要掌握基本幼兒教學的基本功,例如“說、彈、吹、拉、唱、跳”。目前國內教學培養(yǎng)體系涉及五大領域學科知識,學科教育也成為一個全科型專業(yè),同時這也意味著幼兒在幼兒園階段,所接觸的內容涉及范圍較廣泛、全面。但是學生的注意力較短,學生的學習時間較短,所以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掌握的知識較為膚淺,缺乏單一領域的專業(yè)性。少數幼兒園學校將學前教育專業(yè)細分培養(yǎng),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將學科知識進行專業(yè)化的培養(yǎng),由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的深度受限,以及生源專業(yè)基礎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幼兒教師專業(yè)化的道路有待進一步深化和探索。而跨領域知識融合能解決教師知識全而不專的局面。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性的引導學生,創(chuàng)立設計具有一定的情景色彩,形象的生動主體的場景,讓學生沉浸在這一情境中,更好的享受、體驗課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的知識和內容,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在應用情景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將健康、社會、科學等知識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掌握更多的知識,這也利于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從而有助于學生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方法也有利于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找到知識的共同、融匯之處,形成跨界美術教學活動。
活動案例:斑馬線的趣味故事。
跨界知識領域:社會學、安全教育、語言教學。
活動設計目標:(1)線下課程中畫出斑馬線,幫助學生認識斑馬線,通過進一步學習掌握紅綠燈的通行規(guī)則。(2)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所見到的斑馬線,用油畫筆展現斑馬線的故事。(3)學生在繪畫結束后,主動講述自己的斑馬線故事。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紅綠燈教學工具、油畫棒、素描紙、個人繪畫黑板等。
活動提示:該活動過程隸屬于社會學范疇。
以油畫棒作為繪畫工具,通過油畫棒的變現技法,展現獨特的斑馬線故事。教師應教學生如何使用繪畫棒,選擇何種顏色的繪畫棒,發(fā)放現實中的斑馬線的圖片,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整個作品的設計活動。
活動提示:活動過程屬于完整的美術設計活動。
評價環(huán)節(jié):
讓孩子們畫出自己的故事,教師在學生繪畫過程中給予指導,引導孩子該從哪些方面講述該故事。
活動提示:該活動過程屬于語言范疇。
若美術活動的開展較為順利,且孩子能完全沉浸到活動當中,可適當延長活動時間,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時長等問題,適當的延長活動。美術活動的設計方法可以考慮單元組合方法,獨立的單元不可分割、不能疊加也不能再分。
活動案例:全家福。
跨界知識領域:社會、家庭、語言。
活動目標:
(1)孩子要學會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讓學生了解家庭成員身份、角色定位,家庭中的基本成員以及成員之間的稱謂。
(2)能區(qū)分年幼、男女等特征,學會用各種手法加以表現。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全家福照片、彩筆、畫紙、記號筆等。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
(1)基本成員介紹,引發(fā)孩子的興趣點?!昂⒆觽?,想不想看看老師的全家福照片”“這是老師小時候的全家福照片,小朋友猜一猜,那個是我呢”“那接下來,有那個小朋友可以講述你的家庭成員呢”。
活動提示:活動過程跨界到語言領域,通過介紹基本的家庭成員,導入到今天的課程主體,語言表達要更加的生動得體,我們在成員介紹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年齡、長幼的順序進行,同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介紹的示范,讓學生在模仿中突出自己的介紹特色。
(2)進一步理解家庭成員關系以及基本的稱謂。結合當前的家庭狀況,孩子們的家庭成員一般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等,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孩子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員以及家庭成員的稱謂,讓學生充分感受家庭的溫暖。
活動提示:將美術活動跨界到家庭、社會領域。
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幼兒教育離不開家長工作,幼兒成長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園之間的密切合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以及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適當的將家庭的相關教育活動應用到課程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懷對家庭的感恩之心。增加家庭環(huán)節(jié),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家庭活動,便于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除此之外,家園聯(lián)系法可以實現幼兒園家園共育的鄰面,彌補幼兒集中活動時間短的事實。
活動案例:公共交通的故事。
跨界知識領域:語言、社會、公共安全。
活動目標:
(1)學習現有的基本交通工具,以及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運輸方式、運輸能力,以及公共交通的安全性能。
(2)能讓學生發(fā)現公交車上的基本禮儀,例如主動給老、幼、弱、病、殘、孕讓座的行為,幫助學生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等。
(3)幫助學生了解公共交通的基本架構、外形,以及不同交通的工具的區(qū)別,辨識特征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公共交通工具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活動基本過程:
4.3.1 家庭親子活動
教師布置簡單的家庭活動任務,讓孩子的爸媽輔助孩子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主要任務內容是:給孩子講解現有的公共交通方式,通過照片以及動畫視頻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同時在講解公交車時,教師可以安排家長和學生親子乘坐一次公交車,讓學生觀察公交車的外形和內部架構,家長根據孩子的提問,做出必要的解答,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公交車內讓座的故事。
活動提示:將美術活動跨界引入到社會領域。
4.3.2 園內講述活動階段
幼兒園教師組織孩子講述個人乘坐公交的經歷,引導孩子具體分析讓座的故事,以及體現的中華民族傳承的美德。
活動提示:將美術活動跨界到語言領域。
4.3.3 園內繪畫活動階段
安排孩子將自己的乘坐公交的經歷繪畫在圖紙上。
美術在幼兒園活動設計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可以與五大領域知識進行融合。幼兒園教師要根據主題活動發(fā)散思維,將美術教學活動跨界到其他各個領域當中,讓孩子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掌握更多領域的基本知識,豐富教學的基本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