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清宇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遼寧·大連 11660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新時代下的重點教育方面,其能夠引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問題的思考,從大學生內在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其今后的長期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高校要嚴格明確將立德樹人作為三全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將思政教育工作作為主要教育工作體現(xiàn)在整個育人過程中,實現(xiàn)對學生教學的全面化、全程化和全員化。由于教育環(huán)境的快速發(fā)展,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高校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空間、時間和師資力量等方面進行新的轉變和優(yōu)化,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從而充分發(fā)揮三全育人機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優(yōu)勢,將其切實應用在對人才的素質培養(yǎng)中,提高高校自身的育人能力,進一步推動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升。
三全育人是根據(jù)我國政治、經(jīng)濟以及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和我國基本國情進行綜合分析的情況下提出的特色教育理念。黨中央在2005年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tǒng)工程”,“各高校要努力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團齊抓共管,全體教職員工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機制”。至此,我國的三全育人思想正式提出。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個方面。“全員育人”指的是高校教職工團體嚴格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工作崗位,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由“兩課”教師負責學生專業(yè)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負責學生管理工作,后勤工作人員負責學生的服務工作,落實自身的工作任務?!叭^程育人”是指在對學生進行從入校教育到畢業(y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學校都能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情況、學習需求以及社會的形勢變化制定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嚴謹性的教學計劃,按步驟展開各方面的人才教育工作?!叭轿挥恕敝傅氖窃趯Υ髮W生進行教育過程中積極借助多種教育渠道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系統(tǒng)化設計課內教學和課外拓展兩個方面,并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加強校內教學引導和社區(qū)學生管理等多方面,全面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其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以及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的職業(yè),其教書育人工作受到黨中央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黨自十八大以來就嚴格指出要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的教學理念。同時,在高校中展開三全育人工作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的有效探索,其能夠以科學的教學理念和育人機制指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在應用三全育人機制進行學習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略思政教育、學生發(fā)展以及育人方面的多種聯(lián)系,忽略了校內外教育資源整合,導致教育過程缺乏連續(xù)性和科學性,難以滿足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需求。比如部分高職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將理論教學過分集中在大一大二時期,沒有在大三大四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導致學生在后續(xù)發(fā)展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理論知識的缺失。此外,在大三大四階段,由于學生的實習和考研安排,高校往往會減少該階段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造成教育工作的間斷,不利于學生連續(xù)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三全育人”在我國全面推廣的時間較短,再加上傳統(tǒng)教育工作的影響,目前部分教師對三全育人的價值理念缺乏正確的認知。部分“兩課”教師認為自身不僅負責學生的專業(yè)課程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沒有科學安排的盲目參與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僅沒有起到理想的思政教育目的,還占用了專業(yè)課的備課和教學時間,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下降。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成長中更多體現(xiàn)為內在素質的提升,難以以標準化的指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嚴格的評價和考核,造成了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持有不負責任的消極態(tài)度,難以實現(xiàn)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時,雖然高校已經(jīng)對各部分的工作任務進行明確的規(guī)劃和分工,但是由于高校沒有在部門間建立起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導致高校的考核缺乏科學性。因此,高校必須建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對各部門的教育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刺激各部門的教學主動性,提高責任意識,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嚴格遵守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有科學性的安排思政教育課程中的理論教學部分和專業(yè)教學內容,保證能夠按照學生的學習階段不同而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全面性。比如,高校對大一新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重點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價值體系進行引導,首先建立學生的科學價值體系,然后循序漸進的過渡到大四對學生重點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教學,保證學生能夠按照從理論到實踐的順序進行思政知識的學習和自我能力的提高。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發(fā)生了新時代下的轉變,因此高校必須嚴格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對思政學習的認知調整自身的教育過程,滿足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fā)展需求。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課堂上要引入多種可行的網(wǎng)絡教育平臺,滿足教師與學生群體間進行實時交流的需要,從而使教師能夠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思想狀態(tài),根據(jù)學生在教學平臺中的反饋進行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調整,從而保證思政教學與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匹配性。同時,高校教師也要聯(lián)系年級輔導員在學生的假期中布置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并對應性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嚴格的領導管理機制,能夠集中全體教職工的教育力量進行協(xié)同合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構建科學性的思政教育制度,制定最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育方針與策略,從而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切實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其次,高校要對教師的育人能力進行嚴格的把握,建立一支具有專業(yè)能力的教師隊伍,因此,高校要通過建立教師培訓體系提高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可以積極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教師認識到當前社會對學生提出的綜合要求,從而在教育過程中自覺融入社會對人才的綜合性要求,拓展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同時高校也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對教師進行思政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的全面?zhèn)魇?,并加強管理部門、學生處以及其他教職工團體的思政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三全育人機制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思政理論課在育人過程中的重點地位,在當前思政教育的基礎上建立以三全育人和立德樹人為主要目的的育人機制,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社會對思想政治提出的最新要求,從而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加強高校在思政育人方面的能力。同時,高校要將思政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程聯(lián)系起來,使雙方教師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挖掘專業(y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從而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滲透思政教學內容,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思政教學知識的認知,實現(xiàn)育人的全方位性。此外。高校也要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開展第二課堂等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進行教書育人工作的重點內容,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的教育機制為教學工作提供保障。其中三全育人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教育機制,其能夠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優(yōu)勢轉變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實現(xiàn)高效率的教學,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