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 李 雪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大多數(shù)學生“聞風喪膽”,因為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提供固定的模板,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導致學生對寫作興趣全無。增強趣味性,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他們寫作積極性的主要手段。本文結合教學案例,針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運用趣味教學法,提升寫作教學效率,進行簡單分析。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運用灌輸模式,提供固定的模板,讓學生以模板為依據(jù)生搬硬套,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表達,學生的寫作興趣得不到有效激發(fā),導致寫作的積極性不高,寫作效率低下。教師應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產(chǎn)生寫作興趣,運用趣味教學法,改進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水平和基礎,循循善誘,寓教于樂,讓寫作教學充滿趣味,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作文教學中,趣味性導入可以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普遍以“今天,我們的寫作任務是……”導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運用有創(chuàng)意的導入方式,融入趣味元素,可以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進而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
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天地:作文》,該單元的作文主題是讓學生選擇一個人,寫一件事,要求學生立足生活,重溫往事,點燃真情,產(chǎn)生用筆傾吐心聲的欲望。在寫作前,教師總是這樣導入:“今天的寫作任務是,寫你喜歡的人的一件事的片段,現(xiàn)在,大家可以先想一想,寫誰,寫什么事,然后,著手寫作。”這樣的導入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教師這樣導入,效果將大相徑庭,如:上節(jié)課的“思品與社會”中,我們參加了“我來夸夸他(她)”的活動,了解了許多自己喜歡和熟悉的人,他們有的“愛管閑事”、有的樂于助人、有的勤奮好學、有的尊師敬長、有的善解人意、有的勤勞簡樸、有的幽默風趣……今天,就給大家一個將你熟悉、喜歡的人的一件事寫下來的機會,通過寫作,抒發(fā)真情實感,實現(xiàn)“用我筆寫我心”的目的。
毋庸置疑,趣味元素的融入,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明白了寫作的任務和主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寫作將是空中樓閣。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學習和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優(yōu)美的句子,潛移默化地完成了素材的積累,避免寫作時出現(xiàn)內容空洞、平淡無奇的問題,不再無話可說。教師應認識到寫作素材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也應認識到閱讀對于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性。
積累寫作素材時,如果簡單、機械地讓學生在閱讀中抄寫好詞佳句,而少了趣味元素的融入,學生會感到乏味、無聊。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有效資源,讓閱讀積累、素材積累變得有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是課內閱讀,以閱讀教學為主要方式,從積累寫作素材的角度,安排趣味活動,為寫作奠定基礎,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如,教學三年級上冊《花的學?!罚瑢τ谠~語的積累,筆者運用“生字組詞”的方法,并比一比哪組的詞正確、優(yōu)美。如“落”,大多數(shù)學生組詞“落下”“下落”“掉落”“落后”等,而個別同學組詞“落落大方”“一落千丈”“錯落有致”“落葉知秋”等,教師應給予鼓勵。此外,在閱讀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搭建“閱讀展示臺”,交流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如“急急忙忙”等詞語,找出“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哨”等,并了解之所以優(yōu)美是因為包含動作、神態(tài)描寫等,能讓描寫更生動、有趣、有情、形象……教師要注重好詞佳句的賞析,以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課外閱讀時,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定期組織“詞語小達人”“我是智慧星”等活動,讓積累素材成為習慣,為寫作打好基礎,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遠走越遠。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求,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寫作方法,提升教學效率,讓寫作指導更有趣。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范文,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問題搶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促其真正進入到閱讀狀態(tài),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從范文中借鑒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作文》,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在明確寫作任務后,提供范文《我的爸爸》,讓學生快速閱讀,然后,提出問題:《我的爸爸》中寫的是誰?有什么特點?選擇了哪些事表現(xiàn)這個特點?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范文的理解,了解主要人物的特點和品質,也掌握了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既是學生閱讀理解的引領,也潛在地為寫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問題的討論和交流,以“搶答”方式進行,增加了趣味性,讓寫作課堂不再乏味。
其次,指導學生寫作,應從審題、技巧上給予點撥,并運用多媒體等趣味手段,增加指導的趣味性。例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觀察日記》,在審題環(huán)節(jié),筆者先組織學生參加“大腦風暴”游戲,讓學生暢所欲言,指導他們圍繞觀察方法、對象、心情等自主交流,再用PPT呈現(xiàn)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植物等,讓學生思考應該觀察什么、如何觀察,再將觀察的關鍵點記錄下來……指導有趣、有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
總之,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總是提供固定的模板,讓學生以模板為依據(jù)生搬硬套,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導致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不高,寫作效率低下。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產(chǎn)生寫作興趣,運用趣味教學法,改進和優(yōu)化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水平和基礎,循循善誘,寓教于樂,讓寫作教學充滿趣味。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乏味的寫作教學模式,從獨特的導入、趣味的指導、情趣的素材積累等入手,根據(jù)學生的寫作需求,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拓寬他們的寫作視野,進而提升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