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江蘇 淮安 223001)
詩情指的是蘊藏在詩歌中的情感,有的時候作者雖然沒有明確地使用表達情感的詞句,但是卻將自己的情感蘊藏在意象的描述中,若是深入體會作品的主旨就能感悟詩情。審美賞析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嘗試挖掘隱藏在詩歌中的情感,并展開一系列語文活動,這能讓學生激發(fā)審美想象,感受作品的思想魅力。同時,若能結合詩情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還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能讓學生語言建構和應用的能力也隨之得到顯著提升。
古詩詞作品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詩情畫意,也要嘗試運用繪畫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感悟詩歌作品的情感基調。在教學中要嘗試結合詩歌的內容和其中的情感設置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圖畫、音樂的輔助下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說說自己能否體會出該作品的基本情感基調,這樣就能為接下來的賞析和感悟奠定基礎。
《望洞庭》是一首唯美的詩歌,詩歌用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情,給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到洞庭湖的美景,并引導學生思考:“看到這樣的景色,你的心中是怎樣的情感呢?”學生認為:“我覺得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仿佛整個天地都安靜了下來。”此時再鼓勵學生誦讀詩歌,說說是否能從文字中也感受到這樣的情感。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這首詩歌中沒有一個字提到了作者的情感,但是卻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基調。作者十分喜歡洞庭湖,通過文字表達了對于洞庭湖的喜愛之情?!贝藭r再鼓勵學生具體分析一下,說說自己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這樣的詩情。學生認為:“比如‘白銀盤里一青螺’,作者將山河描寫得十分小巧,這樣自然就讓人產(chǎn)生了親近感,我從這樣的句子中能感受到作者對洞庭湖風景的喜愛之情。”學生進入到了情境中,體會到了作品暗藏的情感。
在感悟作品情感基調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除了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誦讀的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盡情展示,將自己置身于古詩詞創(chuàng)設的意境之中,與古人展開心靈的對話。若學生能聲情并茂地誦讀,則能更好地和作者進行情感共鳴,從而更深入地把握到作品的情感基調。另外,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對情感基調的把控能力也有所不同,要組織學生積極展開互動交流,在相互啟發(fā)中進一步領悟詩情。
學者葉圣陶認為詩歌的講授關鍵在于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若能抓住作品中的精要之處,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一兩句話,那么就足夠了,不需要長篇大論。結合葉圣陶的觀點,要組織學生抓住詩歌的關鍵處體會詩情,也就是圍繞作品的詩眼展開賞析。詩眼往往能深入展現(xiàn)出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作品的主旨,所以抓住詩眼進行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在學習《示兒》的時候,鼓勵學生嘗試尋找作品中的題眼?!斑@首詩的題目是《示兒》,那么作者到底要告訴兒子的是什么呢?希望從兒子那里得到的又是什么信息呢?”閱讀整首詩歌后,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這首詩歌中的題眼,那就是“九州同”。學生認為:“作者雖然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但是心中還是耿耿于懷,希望死后還能得到人間的消息。而作者想要聽到的消息不是個人的私事,也不是自己的孩子們是否有出息,而是國家是否統(tǒng)一。整首詩歌最想要表達的情感,就是作者懷著濃濃的愛國之情,希望能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學生發(fā)現(xiàn),若是能深入探究作品的詩眼,那么很容易就能體會到作品的詩情。此后再鼓勵學生圍繞作品中的詩情進行思考:“死亡本來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作者并不畏懼死亡,卻關心國家之事,你能感受到蘊藏在作品中的濃濃情意嗎?”這樣學生更深刻地領悟了作者的愛國情懷。
在圍繞詩眼展開分析的過程中,要將詩眼放在詩歌上下文中進行品讀,同時還要嘗試深入體味,思考作者要通過該詩眼表達怎樣的情感,從而真正深度融入古詩詞的氛圍,體驗古詩詞的意境,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情感的領悟入手,逐步深入,把握古詩詞的基本基調,理解作品的主旨。
古詩詞作品常常有著豐富的意象,因此鑒賞作品的意象也是深入解讀的一種好方法。在古詩詞中,意象常常會有一些固定的象征意義,體現(xiàn)出了一些特定的情感,所以要理解作品的詩情,就要結合意象進行分析。組織學生嘗試找出作品中的意象,然后分析作品用何種方法將意象組合在一起,作者想要通過其表達怎樣的詩情。
在教學《詠柳》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探究作品中“柳”這個意象,首先說說作者用何種寫作手法展現(xiàn)出了“柳”。學生認為:“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方法,將柳條的生長比喻成了是被春風修剪過的一般?!薄澳敲?,你能從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學生認為:“我體會到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薄澳氵€讀過哪些帶有‘柳樹’意象的詩歌嗎?你覺得這些作品中的‘柳樹’是否都暗含著同樣的詩情呢?”學生回憶起了自己讀過的《村居》等詩歌,提出:“‘拂堤楊柳醉春煙’‘兩個黃鸝鳴翠柳’等詩句中也都有柳樹,也都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于春天的喜愛之情?!薄澳敲矗鴺涑四鼙磉_對春的喜愛之情,是否還能表達其他的情感呢?”學生發(fā)現(xiàn):“在有的詩歌中,還會使用‘柳條’表現(xiàn)送別的場景,這個時候體現(xiàn)出的就是對于親友的不舍之情了?!?/p>
若能深入比較,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很多意象都表達了固定的情感,但是由于作者的想法有所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不同,所以在組合后也會產(chǎn)生各種不同的意思,寄托了不同的情感。為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融入古詩詞意境,體會意象,并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對比,探究意象表達的到底是何種情感,從而真正深度理解和感悟古詩詞。
要讓學生深入領悟詩情,不僅要懂得怎樣挖掘古詩詞作品中的情感,更要思考怎樣嘗試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讀寫結合的活動中,嘗試運用自己掌握的古漢語知識展開詩詞創(chuàng)作活動,同時引導學生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化情感,達到真正升華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
《贈劉景文》是一首贈詩,在這首詩歌中作者用“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樣的詩句表達出了對于朋友的美好祝愿,體現(xiàn)出了詩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叭粢憬o班級中的一位同學寫一首詩歌,你會怎樣寫呢?如何能不留痕跡地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在詩歌中呢?”鼓勵學生揣摩作品的寫作手法,思考作者怎樣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詩歌體現(xiàn)出隱喻的表現(xiàn)效果。此后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并在互動交流中相互誦讀自己的作品,品一品每首詩歌中暗含著怎樣的詩情。如有學生創(chuàng)作了詩歌:“萬紫千紅春芬芳,何必苦讀在書房?!痹谶@句詩歌中學生便委婉地向同學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認為:“不要只是死讀書,應該嘗試走入大自然中,這樣也能獲得更多的感悟,提升自己的思想?!?/p>
在組織讀寫結合的活動時,要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誦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鼓勵其他同學分析一下其中暗含著怎樣的詩情。在交流互動中,學生對詩情的理解更為深刻,既深刻體會了詩詞的內涵,更了解到更多體現(xiàn)情感的寫作手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審美賞析和創(chuàng)造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要組織學生積極展開古詩詞賞析活動,將學生引入古詩詞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中,從而深度體會古詩詞的意涵。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詩情作為探究和領悟的對象,不僅要讀出詩中的情感,更要嘗試利用詩詞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