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湛江市第八小學 王海洵
目前,我校不少中高年級學生因膽小或性格內(nèi)向?qū)е缕湓谟⒄Z課堂上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還有學生因課文缺乏具體語境,難以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不高?;谝陨蠁栴},我們以戲劇教育為一種學習載體,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筆者以湛江市第八小學躍進校區(qū)三至六年級課后特色托管英語繪本學習班的36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班別,英語能力參差不齊,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過對話表演、模仿配音,有一定的學習基礎。
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筆者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采用創(chuàng)作劇本、角色表演等活動方式,幫助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和提高。筆者在英語戲劇班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繪本故事,并以小組為單位編寫或修改劇本,在組長的組織下一起排練,組員不斷磨合、練習,最后呈現(xiàn)出最佳表演。
筆者在課后特色英語戲劇班開展戲劇教育活動的行動研究,旨在探索和研究以戲劇教育促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的可行之路,總結(jié)經(jīng)驗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對策建議,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按照行動研究方法的基本規(guī)范,本研究由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組成。前期的準備階段主要是查閱相關戲劇教育的資料;中期實施階段即以戲劇教育活動形式融入英語教學開展四輪層層遞進的行動研究;后期總結(jié)反思階段主要是梳理研究過程,整理資料,撰寫論文。
筆者結(jié)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要求以及被試班級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制定了四階段的活動方案。
1.第一階段:感知體驗階段
(1)階段目標。以戲劇表演的形式來進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表演繪本,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在表演的過程當中,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學習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2)計劃制定并實施。本階段共4 周,單周三下午特色課程,筆者教會學生朗讀和理解繪本“Can You Play With Me?”和對話“The Ice Cream Truck”,雙周三下午特色課程,小組合作完成分角色、排練和表演繪本和對話;各小組在表演的時候,筆者和其余小組仔細觀察,分別做出口頭評價。
(3)階段小結(jié)。在該階段,教師與學生都學有所獲。一是學生喜歡表演繪本,通過表演繪本或?qū)υ?,真實感受了語言使用的場景,體驗語言表達的樂趣。二是教師感受到學生參與融入活動的興趣較高,從而樹立了開展活動的信心。
2.第二階段:理解創(chuàng)作階段
(1)階段目標。該階段的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劇本,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編寫故事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實現(xiàn)英語語言學習上的進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2)計劃制定并實施。本階段共4 周,單周三下午特色課程,筆者教會學生理解和朗讀繪本“Mimi the Superhero”和“Prince Seb’s Pet”,雙周三下午特色課程,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劇本,組員在組長安排下完成分角色、排練和表演劇本;各小組在表演的時候,筆者和其余小組仔細觀察,分別給予口頭評價。
(3)階段小結(jié)。在該階段,學生進行了兩次劇本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雖存在語法上錯誤,但想象、表達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發(fā)展。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長根據(jù)組員之間的角色分配開始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的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學生通過平時語言積累充實了每個角色的語言和故事內(nèi)容表達繪本的主題。
3.第三階段:發(fā)展提升階段
(1)階段目標。該階段的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下,創(chuàng)作好劇本,并通過排練、表演,形成正面的人格品質(zhì)。
(2)計劃制定與實施。這階段共4 周,單周三下午特色課程,筆者教會學生讀懂繪本“What did you get?”和“Snail’s Adventure”,雙周三下午特色課程,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劇本,組員在組長安排下分角色、排練和表演劇本;各小組在表演的時候,筆者和其余小組仔細觀察,利用評分表對各組分別給予評價。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學生無法參與欣賞其他同伴表演的問題,在評分表中列出了“現(xiàn)場投票”的標準,以調(diào)動學生們作為“小評委”的責任心和欣賞態(tài)度,與其他小組形成互動。
(3)階段小結(jié)。該階段的目標基本達成,活動完成度較高。學生在這個階段更加鍛煉了團隊協(xié)作、表達交流的能力。組長展示出領導力,組員展示出包容性。教師也越來越自信,對整體教學活動把握越來越準確,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但活動依然存在問題:缺少道具的準備;還有個別組員缺乏信心,不愿扮演臺詞多的角色。
4.第四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1)階段目標。該階段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恰當?shù)恼故酒脚_和機會,讓他們在準備展示和在展示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助能力。
(2)計劃制定并實施。這階段共3 周,第一、二周星期三下午特色課程,各小組在已創(chuàng)作的劇本中選擇一個較滿意的劇本進行完善,在組長安排下分角色、背誦臺詞、排練劇本。第三周星期三下午特色課程,表演劇本,各小組在表演的時候,筆者和其余小組仔細觀察,利用評分表對各組分別給予評價。
(3)階段小結(jié)。該階段的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們順利展示各組的表演。在小組長的領導下,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意識顯現(xiàn)。教師也越來越輕松,在學生改修劇本和排練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引領者、答疑者、輔助者的角色。
1.學生的學習能力由被動轉(zhuǎn)為自主。英語戲劇班的課程時間頻率低,老師會引導學生在課上或者課后利用一些時間來自行找單詞,創(chuàng)作劇本,排練表演,理解表演素材。這激發(fā)了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去互幫互助,發(fā)現(xiàn)并嘗試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一個學期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思維、行動上更加獨立和成熟,學習更有樂趣。
2.教師的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轉(zhuǎn)為靈活。教師組織學生朗讀繪本理解大意、創(chuàng)作劇本、排練劇本并給予指導和建議,最后對小組給予評價和鼓勵。
3.學生的主體性由依附轉(zhuǎn)為獨立。戲劇教學中,學生完全成為活動主體。在排練的過程當中能慢慢地學會獨立,他們開始意識到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決問題。學生從“想表達”到“敢表達”再到“會表達”這一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感受戲劇帶來的不同體驗與進步。
1.方案設計缺少學科融合。筆者開展英語戲劇表演的初衷是為了豐富英語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以外,以學生最能接受的語言學習素材,以學生最為喜愛的形式,開創(chuàng)小學英語新的教學模式。在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反思中,筆者逐漸發(fā)現(xiàn),英語戲劇表演不應該只是作為英語教學的一種拓展,而是應與多個學科學習相關聯(lián)的。
2.學生之間合作的興趣不大。戲劇班學生來自不同年級、班級,他們大多互不相識,問題隨著大家的參與而逐漸顯現(xiàn)。在每次的教學活動中,老師除了負責表演指導,還要花不少時間對學生教育和培養(yǎng)團隊意識,引導他們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
3.學生相互欣賞的興致不高。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從劇本的創(chuàng)作,表演者的語音語調(diào)等出發(fā)關注表演者的表演,而總是挑別人的缺點與不足來評價,這也影響了表演的效果。
1. 英語戲劇需與各學科相融合。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翻閱查找劇本可能涉及的文化背景,討論劇情的發(fā)展,甚至嘗試續(xù)寫故事。對戲劇班的學生來說,英語朗讀中的抑揚頓挫作為臺詞表演的基礎,已不再困難。每個學生在朗讀臺詞時,都能順暢讀出語調(diào)的升降起伏。另外,戲劇還需要唱跳的肢體表演,戲劇表演變成了“全學科”的教學。
2. 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經(jīng)過四個階段的實踐活動,組員之間相互磨合,逐漸能夠聽從組長的指揮,發(fā)揮長處,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接受別人的意見。班主任反饋曾參加戲劇表演的學生在班級中更受喜愛了,這歸功于他們通過參與戲劇班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相處。
3.巧用評價標準,提升思維品質(zhì)。戲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表達美和欣賞美。筆者認為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通過對他人劇本的表演、劇本的理解、語言表現(xiàn)等多維度對戲劇進行綜合評價,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也反思和探究人與社會、自我的關系,從而形成批判性、邏輯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
本次的行動研究為期一個學期,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教學活動,英語戲劇表演仍有待改善:
1.活動開展的時間和頻率非常有限,僅限于課后特色課程會直接影響到英語戲劇班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
2. 學生對英語戲劇班了解不足,參加度不夠活躍。還需要英語科任老師和班主任在學生當中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3.專業(yè)支持略顯薄弱。雖然筆者一直在學校的支持下努力開展英語戲劇班實踐活動,但是由于受到專業(yè)的影響,很多關于表演的指導和教學仍然顯得比較薄弱,只能從語言學習的基礎出發(fā),進而向表演開展。如有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或美術老師參與其中,相信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將被發(fā)掘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