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麗
(衡水學院教師發(fā)展中心 河北·衡水 053000)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逐漸普及,基于PowerPoint技術的課堂演示型課件已經成為最常用的信息傳播媒體。PPT課件的應用方式及其效果存在很多爭議,通過對本校學生的問卷和訪談發(fā)現(xiàn),在教師使用PPT講課過程中,存在“PPT文字太多,簡直是課本的搬家?!薄癙PT布局太亂,使我眼花繚亂?!薄拔淖诸伾捅尘邦伾珜Ρ榷炔粔?,文字看不清。”“一張幻燈片色彩數(shù)量太多,沒有美感?!薄耙惶谜n的PPT風格不統(tǒng)一,變來變去,使我無所適從”等問題。課堂演示型PPT并非是教師的講稿,也不是教學內容的提綱;而應該是內容結構清晰、版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諧,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優(yōu)勢,將抽象的概念、原理轉化為形象化的視覺表征形式,充分發(fā)揮人們對圖形快速識別的能力,提高傳播效率和效果。因此,一線教師很有必要研究課堂演示型PPT課件的設計策略,不要使自己的PPT課件成為“簡版教材”“資料拼盤”“板書提綱”“信息超載”,被戲稱為“泡泡糖”“騙騙他”。
課堂演示型PPT課件是最常見的一種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根據(jù)教學目標,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用文字、圖形、圖像、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視覺表征設計,將知識結構化、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地呈現(xiàn),輔助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
課堂演示型PPT課件可以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演示所需時間太長課內無法實現(xiàn)、速度太快不易觀察、危險的實驗過程,或者宏觀的、微觀的現(xiàn)象;可以模擬課堂環(huán)境下不能親身體驗的過程或場景;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不易理解的原理;可以結構化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識的邏輯關系。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做過“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的實驗。研究表明人類對外部信息的獲取,有八成以上來源于視覺。由此可見,視覺是人的第一感覺,是人類接收信息的第一渠道。戴爾根據(jù)人類學習經驗的抽象程度將其分為做的經驗、觀察的經驗和抽象的經驗。課堂尤其是理論課的授課過程大多是通過語言符號和視覺符號實施教學,屬于抽象經驗的學習;而做的經驗、觀察的經驗是學習抽象經驗的基礎,缺少了前兩者的基礎,不利于抽象經驗的習得。采用知識可視化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為具體,從而獲得抽象的概念,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確保從已知到未知的銜接和過渡,使教學過程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科學規(guī)律。
知識可視化就是將抽象的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示出來的一種手段,是用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可視化的視覺表征元素構建和展示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或傳達經驗、見解、觀點、意見等復雜的隱性知識的手段。圖形、圖像、視頻、動畫比文字更直觀,其視覺沖擊力要強于文字。以直觀、形象、生動、結構化的方式展現(xiàn)和傳播復雜的、抽象的知識,使知識的表現(xiàn)力增強,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外部認知負荷,更易于學生的理解、達到促進認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傳播效果的作用。比如,圖形中關鍵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有利于學生快速把握知識主線和內容精要,引導學習者積極思考,“觸發(fā)”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xiàn)知識,便于人與人之間的討論和交流,為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的啟發(fā)、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
依照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通過線條、框線、色塊、形狀等技術對頁面進行排版布局。例如,使用虛線框將兩段并列的文本劃分為兩塊兒,使內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知識之間的結構除了并列關系,還可以是包含關系、交叉關系、線性關系等,根據(jù)他們的關系,合理安排版面布局。頁面布局時,應該將重點內容安排在視覺中心,同一畫面不應出現(xiàn)兩個以上興趣中心,以免分散注意力。合理的留白能夠突出畫面中的重點內容,通過留白合理調節(jié)界面元素之間的疏密關系,防止用文字和圖像等元素將界面安排得密密麻麻、過分擁擠。在相同的顏色形狀刺激下,人眼總是先注意到界面左側和上方的內容,對右下角的關注度最低。課件的標題應該安排在界面的上方,主要內容安排在界面的左上部分。在相同的位置,人眼會先注意到加粗、字號變大、改變顏色等強調的內容。
色彩分冷色調和暖色調,橙色、黃色、紅色屬于暖色調,藍色屬于冷色調。相同色相和明度的暖色調,如紅色,飽和度越高感覺越暖;相同色相和明度的冷色調,如藍色,飽和度越低感覺越冷。暖色調使人激動、興奮,對人的視覺造成強烈的刺激,長時間觀看暖色調容易使人的視覺疲勞、產生煩躁情緒、注意力分散。因此,暖色調不適合大面積出現(xiàn),PPT中需要引起學生注意的小部分內容,如關鍵詞、重難點內容可以選用暖色調,達到強調的作用。冷色調使人心情平靜、冷靜,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思考,使人的邏輯思維更清晰,適合長時間觀看。PPT的背景、大篇幅的文字可以選用冷色調。文字和背景的顏色搭配要合理,以醒目、易用以及長時間看后不累為佳。授課用PPT課件色彩搭配恰當可以增強課件的藝術性,使信息呈現(xiàn)符合學習者的視覺和心理特點,提高信息的可讀性和視覺傳達效果;色彩搭配不合理會對學生的認知過程造成負擔。
研究表明,大段的文字屬于無指示的排版方式,流程圖、分欄、對齊布局等屬于有指示的排版方式;前者的閱讀理解速度遠大于后者。PPT是輔助教師授課的,不是將教案或課本搬到銀幕上。長篇文字描述不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其中的精髓。應盡可能去除累贅的文字,使之精簡化,力求以最少的文字顯示最多的信息。根據(jù)教學目標將文字內容的知識點進行提煉,結合提取的關鍵詞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利用 PPT的SmartArt、圖表、形狀等功能,制作成精簡的、簡潔明了的流程圖、關系圖,展現(xiàn)內容之間的邏輯結構,使之更加形象化?;蛲ㄟ^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重點的概念和關鍵的知識點,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并且有助于記憶。
文字的設計涉及字體、字號、行間距、段間距、對齊等。選用字體時要考慮兼容性,若使用了教室電腦上沒有安裝的字體,系統(tǒng)自動將其替換為默認的字體,會對課件的界面設計風格造成影響,甚至布局變亂,影響視覺效果。字體的種類控制在三種以內,一張幻燈片上字體數(shù)量過多,會給人雜亂的感覺,使人找不到重點、分散注意力。需要特殊強調的內容不需要替換字體,可以使用加粗、加大字號、加下劃線、框線、改變顏色等方案。根據(jù)文字內容的重要性,提綱類的標題字號稍大、敘述性、描述性的內容字號稍小。課堂演示型PPT考慮學生人數(shù),學生人數(shù)多的字號整體設置大一些,確保教室后面的學生能夠看清楚;學生人數(shù)少的,字號可以稍微小一些。個別化學習型PPT主要是學生自己在電腦上觀看,字號可以再小一些。字號、行間距、段間距的選擇要考慮到文字的正常識別性和可讀性。字號在16號至32號之間,太小了不易閱讀。行間距太窄感覺擁擠、不利于閱讀,行間距太寬,文字太松散、不像一個整體、也不利于閱讀。一般行間距設置為1.2至2之間即可。段間距稍微比行間距大一些,能夠起到分塊的作用,使內容有條理、有層次。
PPT課件中的圖像有用于可視化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的條形圖、面積圖等圖表;有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素材圖;還有用來美化界面的背景圖。素材圖要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像,防止無關圖片分散學生注意力,避免使用對學生注意、理解教學內容毫無幫助的圖像。多張素材圖之間的排版、素材圖與文本的排版要確保整齊有序、布局合理、重點突出。課件的背景圖要選擇色彩簡單的圖像,背景圖片色調不能太深太艷或太實,防止背景圖片的色彩與字體顏色產生沖突,影響文字的識別性和可讀性。太花哨的背景圖也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動畫能模擬抽象知識的基本原理,使枯燥知識形象化;視頻能夠再現(xiàn)教室環(huán)境無法看到的真實場景,拓展學生視野。如實驗操作過程的視頻,通過特寫鏡頭、慢鏡頭、定格技術、旁白解說以及動畫特效等詳細演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規(guī)范操作步驟,加深對實驗關鍵點的理解。用動畫的方式模擬太陽系九大行星的運轉,可以使學生通過形象的動畫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動畫和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的運動,具有較強的知識展示能力,能夠創(chuàng)建豐富的教學情境。如,語文教學中,展示一段山頂俯拍的風景視頻,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句的意蘊。一段孫悟空將金箍棒變小放到耳朵里的視頻或動畫,可以使小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倍數(shù)關系。
總之,可視化的手段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提高傳播效果和效率。基于可視化理念的PPT視覺設計要合理安排圖、文、動畫、視頻等元素。統(tǒng)一風格的界面有利于學習者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內容,不會因不斷變化的因素增加外部認知負荷,干擾學生學習。整個課件的版式設計、文字風格、配色方案,甚至項目符號等點綴元素要保持一致。確定了幻燈片的布局結構、配色方案、字體、字號、行間距等屬性,所有的幻燈片都要保持一致。通過幻燈片母板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設置。一門課程多個章節(jié)的 PPT最好選擇同一的界面風格,這樣有利于形成視覺上的延續(xù)性和課程的系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