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愛
(陽泉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陽泉 045000)
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技術教育的重視,高職教育蓬勃發(fā)展,一大批中職學校乘改革東風紛紛合并升格為高職院校。在初創(chuàng)時期,由于對高職教育規(guī)律把握不準,管理經驗缺乏,在學院發(fā)展、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弊端,特別是思政課教學改革滯后,管理模式僵化,影響了思政學科的發(fā)展。思政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的特點,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端正人生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并就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教師素質以及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各類學校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新升格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必須下大力氣推進改革,發(fā)揮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的關鍵作用。本文以我所在地區(qū)高職院校為例,對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究。
新升格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原中職學校的政治老師;二是新招聘的碩士畢業(yè)生;三是原職業(y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老師及原成人培訓學校老師,這就使得思政教師群體成分構成比較復雜。從學歷上看,90%為本科學歷,碩士研究生學歷人數不到10%。從所學專業(yè)看,政治、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人數占到60%左右,另外還有歷史、經濟、管理等專業(yè)。從年齡看,40歲以下人數占比僅20%,50歲以上人數超過1/3。因此,思政課教師隊伍學歷層次整體不高,高層次專業(yè)人才缺乏,青年教師人數偏低,教科研能力不強,不能適應新時代對高職思政教育的發(fā)展要求。
高校對思政課要求很高,要講好不容易。這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專業(yè)理論功底,還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能力。高職學生不同于中職學生,不能死板教條地采取“滿堂灌”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教師雖然身份已轉變?yōu)楦呗毥處煟虒W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習慣于對學生的知識灌輸,缺乏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啟發(fā)式教育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學,特別不善于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交流,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更多課堂體驗感。這就造成思政課成了“說教”課,過于抽象,脫離實際,針對性不強,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抬頭率低,課堂效果不盡人意。
講好思政課,必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特別要重視思政實踐課,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消化和理解,并在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體驗中受到啟發(fā)教育。在教學中,由于缺乏對課程設計的總體把握和對形勢政策的分析研究,思政實踐課安排往往較隨意,教學目的及要求不明確,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各行其是,確定一個實踐主題,在教學中有體現(xiàn)即可,而不考慮效果。這就造成實踐教學走形式,可有可無,教師隨意、學生應付,達不到實踐教學育人育德之目的。
職業(yè)認同是教師對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的喜歡和認可。由于新升格高職院校組建時間不長,機構設置、相關制度還不完善,思政教學管理較混亂,人員身份不確定,教師職業(yè)認同感不強。一是思政課教學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教師教學主動性不高。二是思政課教學要求高、難度大,常備常新,教師壓力大。三是思政課理論性、政治性強,學生聽課興趣不高,教師缺乏職業(yè)成就感。因此,大多思政教師感覺從事思政課教學任務重,備課壓力大,得不到學生尊重,自尊心、自信心受打擊,對前途感到焦慮。
新升格高職院校成立之初,由于思政教師少,思政學科大多劃歸基礎教學部統(tǒng)一管理。隨著思政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思政學科從基礎教學部獨立出來勢在必行。一是建立專門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讓具有豐富專業(yè)理論學識、熟悉了解高校思政教學規(guī)律的內行專家來管理,使之成為學科帶頭人,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走向深入。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明確思政教師應具備的條件和政策待遇,結合實際向社會公開招聘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高層次專業(yè)人才充實到思政教師隊伍中,壯大思政課教學力量。三是完善思政教學管理制度,規(guī)范思政教學工作量,綜合考慮教師承擔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形勢與政策、政策宣講、教科研等教學任務,合理計算工作量,充分調動教師承擔具有挑戰(zhàn)性思政教學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集體備課是教研活動的重要形式。所謂集體備課就是教師共同分析挖掘教學內容,合作探討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分享教學成果,進行教學反思。它也是教師團結協(xié)作、共同備課、打造高質量思政課的過程,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備課質量和效率、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提升。集體備課要有計劃、有目標、有要求,要做好事先準備,組織好備課、講課、評課等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每個教師的參與意識,集思廣益、共同探討,用集體的智慧打造思政精品課。集體備課也是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前新升格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總體上科研能力不強,高質量的論文和重大課題成果很少,且大多學術價值不高。因此,要利用好集體備課形式,鼓勵教師加強教學研究,將備課和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思考、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撰寫教學論文,主動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研課題,不斷將教學實踐轉化成科研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打造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是上好新時代思政課的關鍵。思政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理論性,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一是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廣泛研讀專業(yè)基礎理論相關書籍,深研教材,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知識拓展,夯實理論功底;同時還要廣泛涉獵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知識,隨時關注時事政治,對社會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善于分析思考,并融入教學中,使思政課緊跟時代步伐,常講常新。二是完善師資培訓制度。一方面要建立校內集中培訓制度,通過集中聽公開課、示范課、視頻講座、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講學等方式,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方法、拓展教學思路。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師定期外出培訓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國培、省培以及其他外出參觀學習等,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鞭k好思政課,必須抓好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發(fā)揮好思政課堂的思想引導。課堂講授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起來,與世情、國情、黨情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社會生活中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學中,把理論講透徹、講明白,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悟透道理、明辨是非。二是組織好實踐教學。最鮮活的思政課素材來自社會實踐。思政課改革要重視實踐教學,要通過校園實踐和社會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觀看、討論、講演、主題活動及外出參觀、社會調研、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將課堂所學知識到實踐中去檢驗,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思政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使思政課實踐教學真正成為育人“大課堂”。
思政課教學改革要順利推進,必須有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作保障。高職院校黨委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要統(tǒng)籌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從組織機構設置、領導配備、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教育培訓機制、思政教學管理機制、激勵考核評價機制等,為思政課教學改革保駕護航。
思政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站在新的起點上,新升格高職院校要認真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學院長遠發(fā)展,加快推進思政課改革步伐,理直氣壯地辦好思政課,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