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兵
【導 讀】 后期疫情時期, 顧名思義, 是指后期疫情的時期, 或者說疫情的后期。卡夫卡的那種生活方式原本以為永遠也不可能有機會體驗一下, 不料在2020年春節(jié)期間還真有了一回真切的體驗。 不過, 只有到了兩年后的2022年, 才算是真正地、深刻地經(jīng)歷了卡夫卡地洞式生活體驗。 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重讀卡夫卡, 發(fā)現(xiàn)與“卡夫卡式” 還真有著許多的相似或相同之處。 在隔離的狀態(tài)下重讀卡夫卡及其作品, 不僅可以消磨許多難挨時光, 或者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示和收獲。
后期疫情時期并不是指疫情之后,而是指后期疫情的時期,或者說疫情的后期,因為自2020年初發(fā)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還遠沒有結(jié)束,且又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病毒變種,譬如,德爾塔病毒、奧密克戎病毒等,花樣翻新、多變且善變,人類似乎有些防不勝防,最后,我們一直所期待的“疫情之后”終于變成了“后期疫情”。疫情沒有結(jié)束,生活還在繼續(xù)。2020年2月,我在自我居家隔離期間寫了第一篇有關疫情的文章《地洞式寫作》(《中國圖書評論》2020年第3 期),以后又陸續(xù)寫了幾篇文章,譬如,《疫情時期的隔空網(wǎng)課》《疫情時期,網(wǎng)課還在繼續(xù)》《從“地洞”到“洞喻”》等,至2020年歲末寫了《不樂觀的希望》。當時關上電腦,曾發(fā)誓不再寫有關疫情的文章了。仿佛感覺自己越寫有關疫情的文章,病毒越隨之興奮起來,疫情也就變得綿綿無期了。這純屬自作多情,其實我的寫作與病毒、疫情毫無關系,與在疫情中生活的人倒多少有些關系。
我們通??傉f,卡夫卡的創(chuàng)作不可模仿,正如卡夫卡的生活方式不可模仿一樣??ǚ蚩ǖ哪欠N生活方式原本以為永遠也不可能有機會體驗一下,不料在2020年春節(jié)期間還真有了一回真切的體驗。不過,比較而言,兩年前的體驗恐怕還只能算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兩年后的2022年的體驗,才算是真正地、深刻地經(jīng)歷了卡夫卡地洞式生活體驗。所以,以前的發(fā)誓不得不收回,因為這個誓言并沒有公之于眾,收回與否也無傷大雅,那就重新寫一篇有關疫情的文章。這就是《后期疫情時期的“卡夫卡式隔離”》。這篇文章年初就已寫成,后根據(jù)疫情變化多次修改,蹉跎了將近一年,終于將一篇關注現(xiàn)實的文章延宕成一篇敘述歷史的文章。光陰已將文章中的棱角磨蝕平滑,歲月終將文字中的情緒沖刷干凈。
2022年元旦過后,就疫情而言,新年似乎并沒有太多的新氣象。零星的感染病例時有出現(xiàn),西安疫情讓全國人民揪心,但總體形勢良好。相較于世界范圍的疫情,尤其是歐美的疫情狀況,中國的疫情控制良好,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大家期待這一年能夠徹底戰(zhàn)勝病毒,告別疫情?;⒛陙砼R,人們的臉上洋溢起喜慶的顏色。北京的冬奧會如期舉行,記憶猶新。2022年1月5日,提前做好核酸檢測,乘著新年的曙光,我從天津回到北京參加過幾次小型的活動。原計劃周末工作完畢后返回天津,可是1月8日風云突變,天津出現(xiàn)了疫情?!耙惶煸绯?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床上,小區(qū)卻被封了?!?/p>
隨后的幾天可以說“居家”,但算不上真正的“隔離”。居家是自覺自愿的,所以盡管外面紛紛擾擾,內(nèi)心卻波瀾不驚。關門在家,閉門不出,看書寫作,飲茶吃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這原本就是自己的生活習慣,無意之中卻順應了抗疫政策的要求。自以為這算不了什么,卻為抗疫做出了貢獻,盡了自己的一份義務和責任。但不久,居委會電話要求居家隔離,緊接著又通知第二天會有人上門來做核酸檢測。
第二天一早我便開始耐心等待上門做核酸的,從上午等到下午,不見動靜。下午居委會來電話稱,核酸檢測不能來家里了,因為需要做核酸的人太多,顧不過來了,得自己去海淀橋街心花園檢測點做檢測,并叮囑戴好口罩。我有些納悶: 不是居家嗎? 怎么還可以出門去那么遠的地方自行做檢測呢? 既然已經(jīng)出門了,怎么還要求居家隔離呢? 這種隔離豈不是有點“卡夫卡式隔離”?
我們已經(jīng)說過許多“卡夫卡式”(Kafkaesque)了,諸如卡夫卡式寫作、卡夫卡式風格、卡夫卡式職業(yè)、卡夫卡式婚約、卡夫卡式疾病、卡夫卡式遺囑、卡夫卡式審判、卡夫卡式思維、卡夫卡式世界……什么是“卡夫卡式”呢?“總的來說,Kafkaesque除了在文學意義上理解為卡夫卡的寫作風格外,一般的理解是指人受到自己無法理解、無法左右力量的控制和擺布,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一種不能以理性和邏輯去解釋的荒誕神秘的景況中,內(nèi)心充滿恐懼、焦慮、迷惑、困擾和憤怒,但又無可奈何,找不到出路; 那任意擺布人的力量是出自那樣龐大復雜的機制,它又是那樣的隨意,它無所不在,又無所寓形,人受到它的壓抑卻又赴訴無門?!盵1]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與“卡夫卡式”還真有著許多的相似或相同之處,這就是“卡夫卡式隔離”吧。
在卡夫卡的長篇小說《訴訟》中,主人公約瑟夫·K 在他30 歲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了:“一定有人誣告了約瑟夫·K,因為,他沒有干什么壞事,一天早晨卻突然被捕了?!盵2]3一大早闖進K 房間的陌生人告訴K:“您已經(jīng)被捕了?!钡?他們既沒有逮捕令,又沒有任何證件。于是,K 問為什么被捕。陌生人說:“我們無權(quán)告訴您?!彪S后一個自稱監(jiān)督官的說得更清楚:“我也無法告訴您是否被控告犯有罪行,或者更確切地說,不知道是否有人控告您。您被捕了,這倒是千真萬確,但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盵2]11-12不過,現(xiàn)在既然已經(jīng)告知K 被捕了,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K 也可以去銀行了。K不解地反復問道:“既然我已經(jīng)被捕了,又怎么能去銀行呢?”監(jiān)督官道:“您被捕了,這不假,但這并不妨礙您從事您的職業(yè),也不妨礙您過正常的生活。”[2]13-14
原來如此。這正如我被告知居家隔離,但同時又被告知必須出門去做核酸檢測一樣; 你被隔離了,但這并不影響你四處活動,當然,活動時必須戴好口罩; 你可以四處活動,但是你已經(jīng)被隔離了,你并不是自由的,這一點你應該很清楚。11日下午5 時,我騎共享單車去海淀橋街心花園檢測點做核酸檢測。12日凌晨核酸結(jié)果出來了: 陰性;而幾乎與此同時,我的北京健康碼出現(xiàn)了問題: 一個彈窗。于是,卡夫卡《變形記》開頭那句話又可以改寫成:“一天早晨,我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fā)現(xiàn)我躺在床上,北京健康碼出現(xiàn)彈窗了。”13日上午,彈窗解除,健康碼恢復正常?!瓣幮浴奔印熬G碼”,原以為可以自由走天下了。然而,此時居委會電話通知:你不僅要居家隔離,還要封門居家隔離。我說:“我的核酸檢測是陰性,而且我的健康碼是綠碼,為什么還需要隔離?”對方說:“這個我不知道,但是,我要給你封門隔離,這是必須告訴你的。”這仿佛是說:“你被隔離了,這是事實。至于你為什么被隔離,無須告訴你,這應該是你自己心里清楚的。”看來,分析、推理甚至說理都已經(jīng)失去了意義,只好接受,待你接受后它就成了現(xiàn)實。非常時期總有一些非常之舉措,這一點有時不能理解,但也并非不能接受。正如在小說《訴訟》中,卡夫卡借神父之口說道:“用不著把他的每一句話都看作真理,只要當成必須如此就行了?!盵2]177
于是,平靜地開始了自己的居家隔離生活。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平安無事。第三天,按規(guī)定可以送生活物資進來,開門接收。我和居委會聯(lián)系,居委會說:“你不能和我們聯(lián)系,你應該和你的所在單位聯(lián)系,由單位再聯(lián)系居委會?!本游瘯馑蜕钗镔Y后,再告知單位,然后由單位告知我。原來非常簡單的事,一定要讓它復雜一些方能顯示管理者的水平。原來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至少要四個電話方能解決。這其中的奧秘是什么? 我琢磨半宿,終于明白了一點: 這就是程序。既然程序是這樣規(guī)定,且不管是誰規(guī)定了程序,那還是按程序走吧。我向單位申請,單位聯(lián)系居委會……聯(lián)系完畢,單位特別叮囑我不能與送生活物資的人見面。他可以將物品放在門口,待離開后電話告知,方可開門取物??挂叩募毠?jié)似乎設計得滴水不漏、密不透風,但又似乎缺少點什么。
不過,這次送生活物資倒有機會開一下門,發(fā)現(xiàn)門上并沒有貼封條,只是在門的右上方裝了一個門禁。你可以開門,甚至可以自由進出,沒有人阻擋你,因為門口并沒有站著一位看守; 但是你不能出門,因為這個門禁在監(jiān)視著你,一只無形的眼睛在盯著你,你出門就會有記錄,甚至會報警。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想起卡夫卡的小小說《法的門前》:
法院門口站著一個值班的門警。一個鄉(xiāng)下人來到這個門警跟前,要求讓他進去。可是門警不讓他進去。鄉(xiāng)下人問:“以后我是否可以進去?”門警說:“那倒有可能,但現(xiàn)在不行?!编l(xiāng)下人沒有料到進入法門有這么多的難關,他原以為法律人人有份,隨時都可以進入它的大門。接著,鄉(xiāng)下人做了各種努力,他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送給了門警,門警笑著都收下了,但并不放他進去,只是說:“我之所以收下你的土特產(chǎn),是為了讓你明白,你能做的事你都做了,但我就是不放你進去?!庇谑?鄉(xiāng)下人開始了他的漫長的等待,直到他臨死前,他終于忍不住向門警提了一個問題:“人人都在追求法,但是,這些年來,怎么只有我一個人跑來要求進去呢?”門警看出此人已經(jīng)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了,為了讓他正在消失的聽覺還能聽得見,他對他大聲號叫道:“這里再也沒有人能夠進去了,因為這道門僅僅是為你而開的。我現(xiàn)在就去把它關上?!盵2]171-172
這篇小說充滿了悖論: 大門敞開著,卻又有守衛(wèi); 門警答應放他進去,又一直不肯放行; 鄉(xiāng)下人最終沒有進去,而門又是專門為他開的。居家隔離的門禁就像那位守門人,它守衛(wèi)著門,而門是可以敞開的; 門禁并不阻止你出門,你可以隨意出入; 但是門禁又是一位無形的具有權(quán)威的守衛(wèi),你不能通過它,它是有權(quán)力的。所以,最后你只能等待??ǚ蚩üP下的“門警”在這里變成“門禁”,一個活生生的人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儀器,一只電子眼。時勢的變化就濃縮在這一只電子眼里。
關于隔離,根據(jù)疫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封控區(qū)、管控區(qū)和防控區(qū),后又增加了靜默區(qū),隔離政策亦隨之逐漸變得寬松一些; 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又可分為自愿隔離、被迫隔離、強制隔離、永久隔離,等等。通常隔離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隔離是為了不隔離,隔離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和交流,是為了沒有任何風險和危險的溝通和交流?,F(xiàn)在的隔離是為了將來的不隔離,眼下的隔離是為了未來的歡聚。然而,我們有時候長久地專注于隔離,關注于手段,甚至開始迷戀這些手段,反倒忘卻了目的,最后將手段當作了目的。這就是卡夫卡所說的反轉(zhuǎn)??ǚ蚩ㄗ髌返囊粋€奇特特點就是,在最后,它們總是提供一個完全顛覆其意義的大逆轉(zhuǎn)的可能性。隔離一旦走向了它的目的的反面,這時候隔離就成為悲劇。這樣的悲劇常有發(fā)生。
永遠的隔離就意味著死亡??ǚ蚩ā蹲冃斡洝返闹魅斯窭锔郀枴に_姆沙最后就是在隔離中去世的:“他剛進入房間,房門就被極速關上,閂上門閂,鎖了起來…… ‘現(xiàn)在怎么辦?’ 格里高爾自言自語,在黑暗中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不久他便發(fā)現(xiàn),他現(xiàn)在幾乎再也動彈不了了……在鐘樓上的鐘敲響凌晨3 點之前,他便一直處于這種空洞和平和的沉思狀態(tài)中。窗戶外面的朦朧晨曦他還經(jīng)歷著。然后他的腦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絲微弱的氣息?!盵3]格里高爾·薩姆沙退居到自己的房間,被迫隔離、永久隔離,最后在隔離中悄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交通的便利和迅捷,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全球化的趨勢勢不可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僅經(jīng)濟、政治、文化全球化,疫情也變成全球化的了。防范疫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隔離。因此,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隔離成為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有些國家、有些地區(qū)、有些社區(qū)常常會突然被劃定為隔離區(qū)。隔離區(qū)乃至于成為世界的一種常態(tài)。早在一百年前,卡夫卡在與雅諾施的對話中似乎就預感到了這種情景,有朝一日“世界變成了隔離區(qū)”:
圖畫技術(shù)越完善,我們的眼睛就越弱。儀器麻痹了器官,光學、聲學、交通,無不如此。由于戰(zhàn)爭,美國來到了歐洲。大陸互相交錯到了一起。一點火星在瞬息之間就把人的聲音傳遍了地球。我們不再生活在狹窄有限的空間,而是生活在一顆小小的、無望的星球上,被億萬個大大小小的世界所包圍。宇宙像喉嚨那樣張開。在它的喉管里,我們一天一天地失去我們個人的行動自由。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們連走出自己的院子也一定得有一張?zhí)貏e通行證才行了。世界變成了隔離區(qū)。[4]395
卡夫卡說:“圖畫技術(shù)越完善,我們的眼睛就越弱?!蔽覀兪欠褚部梢哉f,醫(yī)療技術(shù)越完善,我們的身體就越弱呢? 與百年前相比,美國不僅來到了歐洲,還來到了全世界。全世界都交織在一起。宇宙張開喉嚨,吐出無數(shù)的病毒,彌漫在這個世界。為了抵抗這些病毒,人類則相互隔離,甚至撕裂,失去了行動的自由。我們到處需要通行證、健康碼,走出一個城市需要通行證,走出一個院子需要通行證,走出自己的家也需要通行證。世界由此變成了隔離區(qū)??ǚ蚩ㄕf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批判技術(shù)與戰(zhàn)爭。技術(shù)越發(fā)達,戰(zhàn)爭越頻繁,人類彼此之間的隔絕與隔閡就越深越廣。今天,我們在此起彼伏、持續(xù)不斷的疫情下,許多人都實實在在地體驗了封閉式管理、居家隔離乃至集中隔離。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失去了珍貴的自由,世界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隔離區(qū)”。
1915年1月,卡夫卡與未婚妻菲莉斯約好見面??ǚ蚩紤]像平時一樣利用周末時間去柏林。以前坐長途火車去柏林就像在市區(qū)坐電車一樣方便,但這樣的時代已成過去,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政府擔心那些有服兵役義務的人借機外逃,于是原本稀松平常的跨越國界,如今布滿了官僚主義障礙。出境必須得有充足理由,遞交書面申請材料,所以鮑爾家給卡夫卡專門拍了電報,說家事緊迫,亟須他前往柏林。卡夫卡深知官府衙門一向辦事拖沓,于是很早就開始申請,以看望“未婚妻”之名,填了名字、地址、籍貫,連同電報原件一起遞交上去,可是布拉格的皇家總督府遲遲未能批復下來。最終他在約定時間沒能趕往柏林。[5]卡夫卡與菲莉斯最終解除了婚約,當然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這次未能如約見面,但這至少對于卡夫卡與菲莉斯感情的修復有一些影響??ǚ蚩ㄅc菲莉斯這種相隔異地的痛,我們在隔離時期也多少有一些體會。
誠然,卡夫卡并不害怕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他并不缺乏朋友,但作為一個將寫作當作生命的業(yè)余作家,他所渴望的理想生活是自我隔離。卡夫卡說:“我經(jīng)常想,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帶著紙筆和一盞燈待在一個寬敞的閉門掩戶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間里,飯由人送來,飯放在離我這間地窖很遠的第一道門后。穿著睡衣,穿過地窖所有的房間去取飯,將是我唯一的散步……那樣我將寫出什么樣的作品啊!”[6]卡夫卡的理想生活就是一種自我隔離的寫作生活,這種生活與中國的老莊哲學不無關聯(lián)。卡夫卡在他的箴言集中寫道:“無須走出家門,待在自己的桌子旁邊仔細聽著吧。甚至不要聽,等著就行了。甚至不要等,待著別動,一個人待著,世界就會把它自己亮給你看,它不可能不這樣?!盵4]15-16這幾乎就是對老子的“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老子·第四十七章》)的翻譯??ǚ蚩▽献拥摹靶衙瘛钡乃枷胍卜浅A慕。本雅明說,在卡夫卡的作品里,“有一種鄉(xiāng)村氣息”,這種氣息就是“鄰國就在眼前,遠處的雞鳴犬吠已經(jīng)進入耳簾。而據(jù)說人們未曾遠游就已瓜熟蒂落、桑榆暮景了”[7]。這段話又是出自老子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第八十章》)。如果能夠在一種隔離狀態(tài)中毫無干擾地沉溺于自己的閱讀、思考和寫作之中,那不就是卡夫卡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嗎?或者至少是最接近卡夫卡的理想生活方式。“卡夫卡式隔離”,我們究竟是應該拒絕它,還是擁抱它呢?在隔離的狀態(tài)下重讀卡夫卡及其作品,不僅可以消磨許多難挨時光,或者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示和收獲。
注釋
[1]謝瑩瑩. Kafkaesque——卡夫卡的作品與現(xiàn)實[J]. 外國文學,1996(1):41 -47.
[2]葉廷芳. 卡夫卡全集(第3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葉廷芳.卡夫卡全集(第1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51 -152.
[4]葉廷芳. 卡夫卡全集(第5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德]萊納·施塔赫. 卡夫卡傳:關鍵歲月·1910—1915[M].黃雪媛,程衛(wèi)平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64.
[6]葉廷芳. 卡夫卡全集(第9 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13.
[7][德]本雅明.本雅明文選[M].陳永國等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