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學院 申玉瓊,曾云燕
愛國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的情感,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家民族凝聚力的基石和努力奮進的動力。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任,使其在全球化和價值多元化浪潮的沖擊中仍能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愛國主義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將本能的愛國情感上升為理性的愛國意識,達到情感、意識和行為的統(tǒng)一。然而,在目前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理性愛國教育的內容仍是短板,也是很多教師在以教材為藍本進行教學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了更好地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特征,引導大學生理性愛國,需要正確認識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的意義,分析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對理性含義的把握是理解理性愛國的鑰匙。理性是個人在認識并且尊重事物的本質、自身規(guī)律和內部聯(lián)系的基礎上,有目的的行動,與其所可能達到的結果之間聯(lián)系的目的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理性是實踐的,它能夠通過德性原理之中的自律這一事實而不依賴于任何經驗的東西自為地決定意志[1]。理性愛國就是通過對先天愛國情感與后天愛國的反思,用理性規(guī)范和引導人們的愛國情感和愛國言行,促進愛國情感、愛國認知、愛國行為的有機統(tǒng)一,在法律范圍內實現(xiàn)和維護國家根本利益。
理性愛國是愛國行為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在經濟全球化、思想多元化及信息傳輸快捷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受惠了廣大民眾的同時也觸動了少部分人的利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故夸大黨內部分蛀蟲的腐敗現(xiàn)象及中國社會出現(xiàn)的貧富差距,選擇性地忽視了黨不忘初心的努力及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就,不時拋出的錯誤言行,混淆視聽。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關系是愛國教育中的重要問題,必須予以理論上的澄清。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通過從理論上闡明人民組建國家的目的、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行動、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學生就會明白“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是推進‘中國之治’的根本制度保證”[2]。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發(fā)展過程中最穩(wěn)定和最核心的內容,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靈魂。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織引發(fā)的國內外新形勢的變化,必然會對我國物質、精神、社會、政治產生沖擊,全面考驗我們民族的意志和能力。進行理性愛國教育,就是要引領學生在先天情感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反思,以理性的愛國行動來維護國家與民族的核心利益。這需要形成成熟開闊的民族心智,正視本民族的優(yōu)缺點,并以開放的心態(tài)借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成果,包括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祖國的發(fā)展。
理性愛國教育是完善大學生素質,使其成為“完善的人”的重要途徑。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既關系到自身的成長成才,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方面,大學生富有朝氣和追求,懷揣遠大理想,勇于探索人生價值、社會發(fā)展、國家命運,普遍具有高漲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他們又容易沖動、片面和偏激,缺乏吃苦耐勞的毅力。背后隱藏的真正原因就是理性的缺失,造成了他們自我完善的主要障礙。因此,進行理性愛國教育有利于幫助大學生用發(fā)展和聯(lián)系的眼光看待愛國問題,正確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抵制愛國誤區(qū),減少和避免愛國言行中的盲目沖動,努力做到愛國意識、情感和行動的有機統(tǒng)一,進而培養(yǎng)他們理性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心智的成熟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沒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引領,和諧社會就難以形成。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也是社會運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愛國意識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也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近年來,在愛國行動中屢屢出現(xiàn)了極端盲目的言行,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說明對于思想單純、政治幼稚、行為激進的大學生而言,滿腔的愛國熱忱達不到他們真正的愛國目的。對大學生進行理性愛國教育,他們的愛國素質就能得到提升和規(guī)范,就不會被社會不良因素蠱惑和誤導,也不會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就會將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合理地表達愛國情感,以比較務實的態(tài)度投入到愛國行動中,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
近年來,理性愛國理念的落實與傳播,提高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認識,豐富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情感,也更加堅定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意志,但我國大學生的理性教育仍存在平臺不夠完善、持久性不強、時效性不高、實踐性不佳等不足,造成某些大學生愛國心理不強、愛國思想歪曲和愛國行為扭曲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處于未成年到成年過渡期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和消極心理都很鮮明,既有朝氣蓬勃、情感豐富、想象力豐富及思維活躍的優(yōu)點,也存在著心智不成熟、思維方法片面、情緒易受感染和波動的缺陷,使得他們往往以現(xiàn)實來反觀歷史,忽略從整體上分析認識問題,思辨能力不強,容易產生偏激的想法和行為。因此,有些情況下大學生表達愛國熱情的行為方式往往與實際要表達的愛國熱情事與愿違。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愛國情感、意識和行為很少進行反思和調整,盲目地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乎標準的,更有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信仰淡漠,對思想政治教育漠不關心,對理性愛國教育置若罔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時而出現(xiàn)非理性愛國言行的情況。
深受傳統(tǒng)的注重歷史教育、國難教育的愛國教育影響,目前我國愛國教育的內容仍然過多重視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傾向于弘揚舍生忘死、視死如歸精神,給學生造成“愛國就要轟轟烈烈”的錯覺?,F(xiàn)行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仍然對為什么要愛國、愛什么樣的國這些基礎的理論問題鮮有提及,對國家制度和政黨的認同也很少給予系統(tǒng)的理論闡釋,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轉化時也沒有對這些重要的基本問題進行補足,因而在針對富人移民及很多清北畢業(yè)生海外留學不歸等現(xiàn)實的愛國問題缺乏關照,致使某些老師都不能對此給出恰當?shù)拇鸢?,又何談啟發(fā)和引導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應對時代變幻及國際國內復雜環(huán)境引發(fā)的愛國教育問題方面也必然顯得捉襟見肘。
多元價值并存的社會雖然開闊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思維、提升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時代感、豐富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內容,但也造成了某些消極的影響。學生的個體價值取向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也由一元轉向多元,一些錯誤思想混亂了思想本就不成熟的大學生理性愛國的思維,有的大學生甚至對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產生質疑。未經過濾的多元文化迎合了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大學生的好奇心理,也逐漸消解了部分教育者傳統(tǒng)的價值觀,降低了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動搖了大學生理性愛國的信念,誤導了他們理性愛國的行為。
網絡時代加大了信息發(fā)布者的廣度和寬度,將世界連接為統(tǒng)一的整體。網絡信息的“無屏障性”為大學生提供豐富信息的同時,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信息也摻雜其中。某些危害國家社會穩(wěn)定的消極信息給大學生的愛國認知帶來不可忽視的挑戰(zhàn),特別是通過網絡傳播的各種社會思潮,激發(fā)和喚醒了人們內心的想法和思維,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感覺和視覺效果而放棄了理性思考的品質,對迷惑大眾的錯誤思潮和反動信息失去思辨能力。
對大學生的理性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針對問題多方協(xié)作努力、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為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帶來良好的契機和發(fā)展。
理性愛國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沖動,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理智行動。新時代下,鍛造大學生的愛國心理品質,需要認清非理性愛國行為的表現(xiàn)和危害,加強對民族文化的理性反思,積極認同本民族主流價值觀,全面客觀地認識國內外形勢,以成熟的態(tài)度看待歷史和現(xiàn)實,形成冷靜成熟的愛國情感,時刻檢討自己的愛國行為,自覺培養(yǎng)問題意識,養(yǎng)成理性愛國的自覺性和穩(wěn)定性,有愛國激情而不情緒失控。在激活大學生愛國主義血性的同時,激發(fā)他們不斷生成的理性思維,以合理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感,養(yǎng)成理智自律的愛國行為。
理性愛國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真正的愛是無需表白的,要教會愛,而不是教會談論愛;要教會感知和保持情操,而不是教會尋找說出不存在的感情的言辭。[4]”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要加強理論層面的教學,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厚重感。這需要打破傳統(tǒng)注重愛國主義情感熏陶和情緒引導的教學方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理性論證,特別是要加強“為什么要愛國”“愛什么樣的國”“為什么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是相統(tǒng)一的”及“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的關系”等教材沒有提及或沒有闡釋清楚的重要問題的理論探討,引導學生從理論的高度知曉“真正的愛國”的意涵,進而使理性愛國內化為他們的自覺意識。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面對多元文化沖擊帶來的現(xiàn)實困境,我們必須堅持愛國為主題的主導,明確我國的國家性質,抵制極端和狹隘思潮的影響,使愛國主題成為凝聚各族人民的一面旗幟,并與時俱進地延續(xù)到經濟全球化領域。
此外,我們還要重視我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大力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并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用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吸收其他民族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念精華,同時抵制外來文化帶來的不良影響。
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多種傳播形式,發(fā)揮“紅色網站”的作用,讓理性愛國教育的內容在網絡上占據(jù)堅實的陣地,建立網上與網下相結合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同時加大網絡信息資源的監(jiān)管,為大學生網絡愛國言論的表達提供健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