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官鵝藏族小學 楊岳忠
小學作文教學應緊跟新課改的步伐,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指導方法。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科,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新時代的作文改革需要新版教材,部編教材為作文教學提供了改革的方法和內容。
部編教材是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編訂的義務階段教材,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主編,2017年秋季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部編教材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教材編寫科學合理,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尤其為小學作文教學帶來了變革的機遇,將小學作文教學帶入了新時代。
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弱,教師講課時,學生可能存在聽不懂的問題,成人和學生之間的思維差異較大,教師如果不用兒童的思維講課,學生不僅會對教學內容興趣銳減,也存在聽不懂的問題。以《金木水火土》的教學為例,學生對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不了解,如果教師不介紹這五種元素的含義,或者用學生聽不懂的傳統(tǒng)知識解釋金木水火土,學生就不容易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積累,不能將知識進行內化然后輸出,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反之,如果教師能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解釋什么是金木水火土,用“媽媽的金手鐲”解釋金,用“森林里的樹木”解釋木,用“河流”解釋水,用打火機和土壤解釋火和土,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在提升理解能力的同時提升寫作能力。學生理解能力弱是作文教學的阻力,教師要科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沒有遵循部編教材貫通性的原則,依然沿用老舊的傳統(tǒng)模式,不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不僅教學模式太過傳統(tǒng),還存在教學方法應用不夠靈活的問題。首先,很多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與優(yōu)化教學方法;再者,存在教學內容獨立的問題,即教師沒有將各個知識點、各個單元以及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沒有綜合、系統(tǒng)、螺旋上升地指導,導致寫作與各個學科之間是割裂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寫作效率。比如,教學《秋天》,沒有考慮到將課文講解與寫作指導結合起來。帶領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從文章的寫作手法出發(fā)指導學生,將課文講解與寫作指導割裂開來,影響了教學效率。此外,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熟練。當前的寫作教學仍以教師在講臺上統(tǒng)一講解為主,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率。
部編教材強調教師的指導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年級情況等。教師要將學生帶入到充滿故事性的場景中,營造“樂寫”的氛圍,讓學生產生情真意切的感受,在歡樂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然后結合單元口語交際中提供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學會運用,不斷提高作文水平。
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做手工”,讓同學們介紹手工作品。這種與實踐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介紹“紙飛機”這種簡單又符合學生情況的手工作品。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制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按照制作順序說,語言要豐富生動,還要寫出感受。比如,制作完手工作品,你有哪些感受?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情,達到“交流寫作”的目的。在真實的場景中完成寫作任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運用串聯(lián)的方法教學,是把每個單元的寫作知識進行串聯(lián),可以有效地整合寫作知識,進而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作文教學并不是每個單元的獨立教學,而要串聯(lián)教學,對寫作知識要具有關聯(lián)意識,靈活地運用寫作技巧。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將各單元的寫作知識串聯(lián)起來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訓練文題有很多相似之處,以“我”做主語的文題較多,例如“我的樂園”“我的奇思妙想”等都帶有主觀色彩,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體現(xiàn)學與教的特點,讓學生梳理知識,進而提高作文水平。
除了每個單元作文任務之間的串聯(lián)教學,還要注意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做到講解每一篇課文的時候,對于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寫作亮點都要進行拓展介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還能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以及讓寫作風格更多變,不斷提升寫作能力。以《貓》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理解文章的過程中,也要分析這篇文章哪里寫得好,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寫作手法傳達出的情感的差異,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均能得到顯著提升。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心智也會慢慢成熟,逐漸擁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例如,教學“寫讀后感”,教師要加入實踐的內容,讓學生認真讀一本書,感受作品的內涵。其次,要努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理解作品,讀出其中的韻味。最后,教師要科學指導,明確寫作的方向,提供寫作框架或者例文讓學生參考,寫作過程會更順暢。
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對學習語文及相關知識沒有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學習語文知識。
教學前,教師可以這樣引入:“一年共有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春天生機勃勃,夏天炎熱等,面對這四種完全不同的季節(jié),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下面,我們欣賞四季的圖片。”教師展示四季的圖片,其中著重展示冬天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是下雪,也可以是打雪仗、堆雪人等場景,通過這些圖片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學生看完圖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最喜歡的季節(jié),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jié),通過這種方法創(chuàng)設和作文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建立清晰的寫作思路,更好地寫作。
例如,很多學生喜歡發(fā)微信朋友圈,教師可以將學生朋友圈一些有關旅行的圖片制作成教學素材,讓學生圍繞朋友圈寫作。大多數(shù)學生只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景點,導致作文內容受限。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生旅行的圖片當作教學參考,播放這些圖片,并加入一些文字介紹這些景點,這樣學生便可以全面地了解景點。在互聯(lián)網的輔助下,學生能拓寬寫作范圍,作文內容也會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常見的內容,有利于提升作文水平。
寫作是輸出,對于非寫實類的寫作來說,作者必須擁有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這是保證作品富有新意、引人深思的前提,有了想象力,才能寫出天馬行空般的作品。對于寫實類的寫作主題來說,以抒情文和議論文為例,同樣需要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論是運用比喻、擬人還是夸張的寫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力都能讓作品更加動人,教師要通過有效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為缺少想象力而閑門選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將幾個不同主題的文章合成一個故事。以《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這幾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在講完這四篇文章后,讓學生利用秋天、船、江南和季節(jié)這四個元素,寫一段話或講個故事。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都能獲得提高,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不斷提升。
教師還可以組織故事接龍的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每周可以組織一次故事接龍游戲,教師先根據(jù)新聞熱點選擇話題,然后讓學生一個接著一個發(fā)言。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寫作優(yōu)勢,在故事接龍的過程中全神貫注地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全方位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與高質。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xiàn)交頭接耳、走神等問題,這和他們好動的特性有關,既然如此,教師干脆提供課上互動時間。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就某一話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課堂氛圍更熱烈。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作文,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在評價與被評價的過程中掌握好文章的寫法,以便在下次寫作的時候,能掌握寫作要點,提高作文水平。例如,教學“我的樂園”,教師可以先就“你的家鄉(xiāng)是什么樣子的”“你的家鄉(xiāng)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是否熱愛家鄉(xiāng)?為什么”等問題讓學生討論,以便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學生完成作文,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換文章,然后評價。這樣一來,寫作氛圍會更好,同時由于自己的文章不知道會被誰看到,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在互助互動課堂上,還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話題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對于抒情類、日記體的文章,涉及到學生的隱私,互評會引起大部分學生的反感,結果反而得不償失,因此對于不涉及到學生隱私的議論文等文章,才是此教學方法應用的主體。
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可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科學指導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部編教材要求教師的指導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帶入到充滿故事性的場景中,營造“樂寫”的氛圍,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運用串聯(lián)教學法,要求教師把每個單元的寫作知識串聯(lián)起來,有效地整合寫作知識,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作文教學并不是每個單元的單獨教學,教師要對寫作知識具有關聯(lián)意識,靈活地運用寫作技巧,充分利用教材,將各單元的寫作知識串聯(lián)起來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小學生具有好動的特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教師可提供課上互動時間,就某一話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課堂氣氛更熱烈。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評作文,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在評價與被評價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以便在下次寫作的時候掌握寫作要點。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