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下午,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官網(wǎng)站上,彭士祿爺爺?shù)膫€人主頁面由彩色變成了黑白色。他是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shè)計師,他在人生的第96個歲月離我們而去。
彭士祿爺爺是革命先烈彭湃的兒子,曾婉言拒絕“中國核潛艇之父”稱號,他稱自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彭爺爺耕耘一生,只為報恩。他靠自己的努力來回報老百姓待他的恩情——這也是他一生都在燃燒自己、奉獻自己的力量源泉。彭爺爺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入大海,與他熱愛的核潛艇相伴。
1925年,彭爺爺出生在被譽為“東方紅城”的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他的父親彭湃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農(nóng)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quán)創(chuàng)始人。
彭爺爺?shù)耐隁v經(jīng)磨難。3歲的時候,母親犧牲,1年后,父親又在上海被秘密殺害。為躲避國民黨的迫害,年僅 4 歲的他開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顛沛流離的生活,曾先后被送到潮州一帶的20多戶百姓家里寄養(yǎng)。
彭爺爺曾兩次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還當過小乞丐,最終被中共地下黨營救。彭爺爺曾說:“從成為孤兒直到來延安,我在幾十位老百姓家里住過。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一點也沒有缺失家人的那種親情和愛?!?/p>
紅宮紅場舊址是彭湃的主要革命活動場所。而現(xiàn)在,在“彭湃故居”的正廳兩側(cè),懸掛著6張烈士證,分別屬于彭爺爺?shù)陌职峙砼?、彭爺爺?shù)牟頋h垣、彭爺爺?shù)氖迨迮硎龅?。他們相繼在革命時期,為革命光榮犧牲。
彭爺爺講起他吃百家飯時,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避難的第一站:海豐縣城的老母庵。當時住在附近的鹿境村村民阿姑收留了他,冬天冷時,阿姑就摟著他睡覺,深怕他挨凍。直至 1940 年,周恩來找到了彭爺爺,把他送到延安。1951年,品學兼優(yōu)的彭爺爺被選派到蘇聯(lián)留學。那段時間里,彭士祿每天都要學習 16 個小時以上,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外,就沒有休息時間。當時蘇聯(lián)教授每教一節(jié)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0盧布??!”彭爺爺激動地說,“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叫兒崽上洋學堂,我們能不努力么?”
彭爺爺總是說,他是老百姓花了很大代價才保護下來的呀!他對人民永遠感恩。在彭爺爺生前的病房,墻上掛著一頂海軍軍帽,軍帽上繡著他一生牽掛的核潛艇。
曾經(jīng)的一句“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讓彭士祿爺爺與核事業(y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無異于癡人說夢。既沒有圖紙資料,也沒有權(quán)威專家,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搞核潛艇全靠四個字“自教自學”。
為了大量獲取前沿知識,他帶領(lǐng)團隊惡補英語,用兩年時間攻克了英語閱讀關(guān),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每天晚上,彭爺爺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1965年,核潛艇項目正式啟動。彭士祿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環(huán)境,告別妻子兒女,走進條件艱苦的深山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彭士祿爺爺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他說:“我不是什么‘之父’,只是核動力領(lǐng)域的一頭墾荒牛。我要為人民做奉獻,默默地、自強不息地去耕耘、開荒、鋪路?!倍頎敔斪類鄣摹皩毼铩本褪且活^“拓荒?!钡奶沾伤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