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這本書時,我是充滿驚喜的。故事的開頭,充滿了五六十年代的氣息,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來自于那個時代的純潔與干凈。也正是這份時代的信仰,讓他們不得不負重前行,甚至因年少時犯下的錯誤而悔恨終生,成為心里那道永遠抹不去的傷痕。這是一個來自上一代的故事,作者呈現(xiàn)的是一個帶有文學(xué)底色的年代。清晨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藍學(xué)生裝,或者是舊軍裝的知青,筆記本上總是摘抄著每個人都能背上幾句的普希金或屠格涅夫的詩句,這些可以立刻讓我們想起那個文學(xué)氣息濃郁的時代。他們對愛的向往、幻想也寄托在文學(xué)上,在文學(xué)的熏陶下,他們在心中自然埋下了對美、善、浪漫、理想的永恒向往。
剛開始讀到彭來到安娜家,被安娜深深地吸引住時,我的內(nèi)心是欣喜的,看到美好的始端,不是賞心悅目的事情嗎?他們的結(jié)局是美好的嗎?看著看著,彭忽然和她們聊起了他的過往,父母雙雙自殺,留他孤身一人在這個殘酷的世界掙扎,連他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姑姑也命不久矣。他平靜地訴說著這一切,仿佛就像一個局外人說一件與自己毫不相關(guān)的往事,看到這里,我真的好心疼他。從他平靜的語氣中,仿佛就能感受到與他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要是我,早已堅持不下去了。這種無力感似曾相識,讓我想起了我剛上初中的時候。直到初二,我都是在喧鬧的環(huán)境下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有時凌晨才能入睡,有時徹夜未能入眠。一星期能睡一次整覺,對于我來說都是奢侈的。頂著黑眼圈,拖著疲憊的身子去上課的日子,我真的受夠了。我曾試著與室友們協(xié)商晚上早點睡或安靜點,可無一人聽。因為這件事我被孤立了,我感到很無助、很迷茫,甚至想過就這么放棄吧,回到那個小鎮(zhèn),讀完初高中隨便考個大學(xué),就這么過完一生吧,妥協(xié)、退縮,就真的有那么不堪嗎?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事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的同桌,我和她關(guān)系不太好,但就是她將我從“深淵”中解救出來了。我向她吐露了我的心事,她沒有像別人一樣一個勁地給我講大道理,對于我想放棄在縣城讀書回農(nóng)村的想法,也沒有表明態(tài)度,而是告訴我這樣做的后果將會是什么,我將要面臨的是什么,告訴我一定不要后悔。我豁然開朗,下定決心要堅持下去。她又答應(yīng)幫我和室友們調(diào)解,中間經(jīng)歷的曲折不可得知,歸功于她,鬧矛盾的我們和好了,現(xiàn)在她們也不打擾我睡覺了。聯(lián)想書中主人公情誼的考驗,我不禁感慨:真情誼可遇不可求啊。 現(xiàn)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不再受痛苦折磨了。至少和彭比起來,我的這點困難是微不足道的。作者用詩性的語言和符號還原了那個文學(xué)時代,也展示了那些夢是何以破碎,傷痕是何以出現(xiàn)的。麗莎告別了舞蹈,并粗暴地毀掉了曾經(jīng)美好的、光鮮亮麗的自己。素心和安娜為了共同鐘愛的男子彭以及記載了彭心靈史的筆記本而產(chǎn)生了巨大的誤會,安娜為此自殺了,以清白之身換回黑羊皮筆記本的素心,也因此一生都背負著“殺人犯”的罪名……或許這就是他們難以逃脫的命運。當他們意氣風發(fā)、跌跌撞撞地走過人間,帶回的卻是殘破的病體和心靈,他們不得不背負著這些破碎甚至是罪惡,尋找救贖,尋找生存的希望,去繼續(xù)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
書中的青年,身處在充滿文藝氣息的年代。他們酷愛讀書、抄詩句,用信來表達愛情、親情、友情,以及對遠方人的思念,這樣的生活也正是我所向往的。或許我們這一代人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情緒,把自我的生命和感受放在第一位。但是文中的安娜是我一開始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我無法想象,一個女孩為了一份模糊的情感、一份被托付的信任就可以獻出生命。可是隨著故事的深入,我逐漸明白了她當初為什么這么做。她與彭短短的談話,關(guān)于普希金的討論,對閱讀的熱愛,一些情感的共鳴,成了他們彼此間的牽連。他們互相照亮了彼此,而安娜的離去就像星星隕落,那道華麗的弧線給彭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痕,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緩緩合上書,我心中的那份驚喜蕩然無存,只留下了深深的惋惜?;蛟S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有太多的無奈與艱辛了?!赌愫谩ぐ材取纷屛颐靼?,即使人生再艱難坎坷,也要心懷希望。只有故去的人是永存的傷痕,是心靈的傷痕,將永遠被人們銘記或遺忘,也將永遠無法祈求原諒。學(xué)會珍惜眼前,學(xué)會撫淡傷痕,莫悔恨一生一世……
(本文榮獲第十三屆廣東省中小學(xué)“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初中組一等獎,指導(dǎo)老師:黃"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