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草長鶯飛,花木芳香,人間看起來還是那么美!親愛的爸爸,爺爺奶奶,你們看到了嗎?
去年清明祭祀結(jié)束,走進許久未踏足的老宅,打開那把生銹的銅鎖,隨著“吱呀”一聲門響,被映入眼簾的花木驚艷到!恍惚間,時光似乎倒退至30年前,一幕幕在眼前重演……
彼時,我髫年未滿,三個園子依然如這般相連。中院,慈祥的太奶奶半躺在竹椅上縫補衣物,針腳細(xì)密均勻;幼小的堂妹趴在她腳邊的席子上自言自語。
西側(cè)的窗欞隱約又傳來姑姑同閨蜜們的竊竊私語和嬉鬧聲。那時她正值豆蔻年華,見誰都是笑嘻嘻的,去省城學(xué)了半年裁縫歸來,整個人都洋氣了!我喜歡聞她衣服上的味道……
依稀又聽到東屋三叔的錄音機里傳來那首《粉紅色的回憶》,年少的我風(fēng)一樣地竄過去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起舞、轉(zhuǎn)圈兒,荷葉邊連衣裙散開了花兒。我從小留短發(fā),因為媽媽每天忙得連她自己的頭都顧不上梳,所以三叔那時總嘲笑我是個假小子。他有五個侄女,可能上天嫉妒他侄女太多了,竟一個女兒都舍不得給他,他只好疼愛這個“假小子”多一些。到了少年時期,我喜歡偷偷借閱他的各種雜志,為此沒少挨爸爸的批評。
大伯一家住在街里,他家女兒多,大娘偏愛老二和老四,姑娘們整日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哭鬧爭寵。似乎又看到三妹一趟趟哭著鼻子從街里跑來向奶奶報屈。二姐就從不哭,在家里受委屈了她會打回去,要么就是仗著大娘的偏愛,強詞奪理。相對大娘,大伯對待女兒們似乎還可以做到一視同仁。他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他的四個女兒買各種漂亮衣服,堂姐妹們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爭先恐后地擠在鏡子前。這個時候,我總是扒在門口向她們投去一臉的艷羨……
如果說女兒真的是父親的前世情人,那么大伯前世必定生活在一群女人們的爭風(fēng)吃醋里。
總會遠(yuǎn)遠(yuǎn)看到爺爺戴著老花鏡蹲在西院窗口的泡桐樹下給三個弟弟讀《西游記》。他們個個聽得入神,一陣風(fēng)吹來,散落一地淡紫色的小喇叭……
爺爺讀書多,性情溫和,待人謙卑有禮,印象中村子里的人愛稱他先生。在我們的童年里,所有對歷史的認(rèn)知和聽到的童話故事都來自爺爺,極少見他發(fā)脾氣,唯獨一次,是我六歲那年爬到大伯家二樓的欄桿上用竹竿打棗……
聽三叔說,早年家里祖祖輩輩開染坊,太爺爺英年早逝,爺爺是家里的頂梁柱,而太奶奶對奶奶素來不滿,整日磕磕絆絆,爺爺夾在婆媳的矛盾里束手無策,無奈賭氣搭上一趟火車只身離家,最后留在西安鐵路局工作。這一去,便是七年,工資每月會按時寄給他的母親(太奶奶)。那幾年鬧饑荒,終日饔飧不繼,因太奶奶手里握著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quán),奶奶帶著年幼的大伯,為不至餓死,只好事事妥協(xié),委曲求全。七年后,爺爺總算是回來了,留在村子里做了會計,接著便有了我的父親、三叔和姑姑。后來家人才懂得,當(dāng)年爺爺?shù)某鲎呤窍虢璐俗屪约旱哪赣H懊悔,并希望她善待自己的妻子,實在是用心良苦。在那個剛剛脫離男權(quán)的年代,爺爺沒有像其他男人那樣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妻子,已算“通情達理”的丈夫了。如此一來,表面上是和睦了,可終究還是委屈了自己和自己的妻子,如今看來,這也是愚孝。
穿過東院和中院,走進我家院子,如今那棵盛大的泡桐已不在,園子里的植物自由生長,比人茂盛。記憶中,平日媽媽店里不忙時,爸爸必定偷偷溜走,坐在我們西院堂屋的窗臺下讀書。如今窗子被蒙上了灰塵,透過灰蒙蒙的玻璃依稀又看到了爸爸年輕的面孔。他的白襯衣永遠(yuǎn)都是那么潔凈,陽光穿過泡桐樹葉折射出斑駁光影灑在他英俊的臉上,像極了一幅油畫。他讀書的時候很專注,屋外,是另一個世界……
恍惚間,看到記憶里那顆枝丫滿天的泡桐樹又回來了,人間四月,紫白色泡桐花開簇?fù)?,滿園香甜。泡桐為柔木,古人上好的古琴幾乎都是泡桐木做的,泡桐也是幸福祥瑞的象征。
不知過去是否每戶種泡桐樹的人家里都有個可愛的女兒。
雨后,空氣里夾雜著一絲清涼,淡紫色小喇叭落在屋頂?shù)那嗤呱虾驮鹤永餃貪櫟哪嗤辽希屓诵膭佑中奶?。那個愛穿紅色蘋果領(lǐng)罩衫的短發(fā)小女孩彎著腰,貪心地往籃子里撿桐花。年輕的爸爸干了一天的活兒,踏進大門的一瞬,看到自己的小小女兒正忙得樂不可支,隨即咧嘴露出寵溺的笑容,只那一瞬,足以治愈他一整日的疲憊。他溫柔蹲下來和女兒一起撿,至于撿來何用,他也不知,女兒喜歡,就一定有用。
一幕幕陸續(xù)在眼前重演,好像后來的一切都不曾發(fā)生,假如時光可以定格,我多么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在那個春天里……
那棵泡桐消失于爸爸離開之前的兩年里。它的離去似乎像在預(yù)言某些事物的發(fā)生:父親遇害;年輕的媽媽無力面對當(dāng)時的一切,無奈忍痛離家;弟弟跟隨姥姥生活;年少的我被送去省城三姨家;爺爺、奶奶因父親的事傷心欲絕,也相繼離去。那個家,從此妻離子散……
如今,當(dāng)年那個小女孩已步入中年,當(dāng)我常常誤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時,一回頭,短暫的人生已歷經(jīng)那么多生離死別,每一個人的離開都使我痛不欲生!回憶,像吸食上癮的鴉片,忍不住去觸碰,一次又一次揭開血淋淋的傷疤,畢竟,那是我記憶里關(guān)于家的為數(shù)不多的幸福時光。
弟弟長大后在縣城買房結(jié)婚生子,沒有特殊情況不忍踏足老宅,大概怕觸景生情,忍不住想起父親離開那天的情景,那是他童年的噩夢。堂弟們畢業(yè)后都留在了就讀的城市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幾次。與大伯一家更是難得走動,這么些年也只有和堂姐妹們偶爾有微信聯(lián)系,如今她們都各自遠(yuǎn)嫁。三個偌大的宅子只剩下三叔和三嬸,他們沒有女兒,心里拿我當(dāng)女兒疼,我也敬他們?nèi)珉p親。所以,無論平時多忙,都會定期回去看望他們,陪三叔喝上一杯,聽他不厭其煩地講述家族往事。
我和三叔都喜歡養(yǎng)花,這些年,三叔把三個園子種滿了花木。他說,逢年過節(jié)別人家都是子孫繞膝,熱熱鬧鬧,我們這么大家就剩下我和你嬸嬸兩個人,真怕以后連你也不愿回這個家了!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喝醉了酒會在我面前掉眼淚,講他與我父親童年的往事,他最愛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你爸爸從小就愛教訓(xùn)我,但他絕不允許外人碰我一個手指頭……
人間何其的苦!留下來的人未必都比離開的人幸福,而我仍然要好好地活著,替他們?nèi)タ次纯赐甑娘L(fēng)景,帶著他們的寄托,好好過完這一生。無論命運曾如何對待我們,我仍要像他們一樣,一生溫暖純良,并將祖祖輩輩一直秉承的與人為善的精神傳承下去……
后來,我的一切有關(guān)幸福畫面的假想都與泡桐有關(guān)。我時??释麚碛幸粋€屬于自己的小院子,無需太大,夠一株泡桐肆意生長就足夠了。
到了為人母時,為女兒起名——雨桐,誰想,這個名字居然與先生的想法不謀而合。他沒有體驗過我那樣的經(jīng)歷,居然也想到了這兩個字,我相信這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她的名字承載著我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承載著我們所賦予的一切美好和期盼!
我將人間的日常點滴記錄在這里,堅信我的思念和祝福他們都能收到。有人說:死亡不會讓人真正的消失,遺忘才會。只要我始終記得,愛將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
梔子,女,又名梔子曉美、小米的女兒。1985年生,封丘縣人,熱愛文學(xué)、攝影、朗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