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秀 梅
(內(nèi)江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 四川 內(nèi)江 641100)
石刻文獻(xiàn)作為重要的出土文獻(xiàn),其語料具有豐富性和真實可靠性,它未經(jīng)后人傳抄刊改,具有極強的語言使用價值。尤其很多材料是其他文獻(xiàn)沒有記載的,如幽埋冢墓碑刻、造像題記、刻經(jīng)記、題名碑等,就更加珍貴。內(nèi)容的豐富、廣泛,便為利用石刻從事語言科學(xué)研究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空間。我們在閱讀漢魏六朝石刻文獻(xiàn)①中,發(fā)現(xiàn)它可為《漢語大詞典》②在收詞、立目、釋義、提供書證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價值。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點來展開。
前人及時賢編纂辭書,大都根據(jù)古代的辭書建立義項。然而有一些義項,編纂者下了很大功夫,往往未能為之找到例證?!稘h語大詞典》是我國目前最權(quán)威的漢語工具書之一,但筆者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書證缺漏的現(xiàn)象,故進(jìn)行收集整理以作拾遺補缺。
[鱗波]
《漢語大詞典·魚部》(12冊1262頁):“鱗波”:“像魚鱗一樣的波紋。”缺失書證。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齊《臨淮王像碑》:“時長史解叔寶、司馬李元驥、別駕宇文幻鸞、治中崔文惠及諸僚佐等,并湌下筵,贊成高義。狀鱗波之遞得,處風(fēng)毛之互舉。恐炎涼遞徙,縑竹難存?!?/p>
按:該詞沒有書證卻立為詞目,大約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錄了這個詞,《大詞典》把它當(dāng)成現(xiàn)代語詞了。
[昏星]
《漢語大詞典·日部》(5冊624頁):“昏星”:“我國古代指日落以后出現(xiàn)在西方的金星或水星?!比笔C。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元演墓志》:“昊天不吊,生榮長逝。二耀慚光,白日昏星。”
按:昏星,也稱長庚星。《詩·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泵O傳云:“日旦出,謂明星為啟明;日既入,謂明星為長庚。庚,續(xù)也?!编嵭{云:“啟明、長庚,皆有助日之名,而無實光也。”
[盛(chéng)器]
《漢語大詞典·皿部》(7冊1430頁):“盛(chéng)器”:“指盛放東西的器具?!比笔C。石刻中正有用例:
西漢《徐州龜山楚王墓塞石刻銘》:“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p>
按:“不布瓦鼎盛器”,謂不用殉葬物品,以示薄葬。
石刻文獻(xiàn)中,可增補辭書義項者也甚多,茲僅舉幾例以窺豹。如:
[芥子(zǐ)]
《漢語大詞典·艸部》(9冊308頁):“指芥菜的種子??烧ビ突蛑谱鹘婺??!辈还鉄o書證,且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比喻細(xì)小之物?!薄杜R淮王像碑》的“層山納于芥子”與“巨海入于毛穴”相對,“芥子”與“毛穴”相對,其“喻細(xì)小之物”義甚明。石刻即有此義用例:
北齊《臨淮王像碑》:“層山納于芥子,仍自嶔岑;巨海入于毛穴,無妨浩淼?!?/p>
按:“芥子”,指芥菜的種子。這一文獻(xiàn)用例也常見,如《維摩經(jīng)·不可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焙笠蛞越孀禹殢洷扔髦T相皆非真,巨細(xì)可以兼容。
[斂衿]
《漢語大詞典·攵部》(5冊522頁):“指斂衽?!辈还鉄o書證,且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形容衣服破爛。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笔碳从写肆x用例:
北魏《元順墓志》:“處貴能貧,儉身約口。布被脫粟,斂衿見肘。愕愕夫君,昂昂特挺。”
按:“斂衿見肘”,在石刻中義同“捉襟見肘”,與上文“儉身約口”之義相應(yīng)?!榜啤蓖敖蟆?。形容衣服破爛。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另:“斂衽”,《漢語大詞典》有兩個義項:其一,指整飭衣襟,表示恭敬;其二,元以后亦指女子的跪拜禮。這兩個義項不能與“斂衿”在漢魏六朝石刻中所指義相合,故當(dāng)補。
[開津]
《漢語大詞典·門部》(12冊51頁):“開鑿水道?!碧啤ぺw璘《因話錄·征》:“禹平水土,別九州,安知后世有山林川澤之稅,開津堰埭之難?”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比喻開啟事物的關(guān)鍵之處?!笔讨姓杏美?/p>
北魏《薛鳳規(guī)造像碑》:“現(xiàn)應(yīng)開津,鏤容石出。三有悟朗,號曰惠日?!?/p>
縱觀歷代文獻(xiàn),多有例證:
《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續(xù)論疏部三》:“然悟各有由,故令開津不一。而著相者,未能要其會歸。”[1]
《關(guān)中創(chuàng)立戒壇圖經(jīng)并序》:“無生現(xiàn)生為人演法,三學(xué)開津。場壇肅穆,戒德氤氳?!盵2]
按:“津”本指渡口,后引申為途徑、門徑或重要職位。以上所舉例中之句,都是佛經(jīng)語,比喻開啟事物的途徑或關(guān)鍵之處。
[矯翰]
《漢語大詞典·矢部》(7冊1553頁):“展翅。”唐·凌敬《游清都觀尋沈道士》詩:“矯翰雷門鶴,飛來葉縣鳧。”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比喻發(fā)揮才能,施展抱負(fù)?!笔讨姓杏美?/p>
北魏《薛鳳規(guī)造像碑》:“懷行好古,內(nèi)外俱兼;文藻富麗,矯翰當(dāng)途。
按:“翰”,本義是天雞,引申為文史方面的才能。如“詩翰”?!俺C”,飛也。(《廣雅·釋估三》)“矯翰”在這里不是字面的意思,根據(jù)例子的意義,應(yīng)該用的是補充義項。
[寫(xiè)注]
《漢語大詞典·宀部》(3冊1625頁):“流瀉傾注?!薄妒勒f新語·言語》:“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yīng)接不暇’?!蹦铣簞⑿?biāo)注引《會稽郡記》曰:“會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納云霧,松栝楓柏,擢榦竦條,潭壑鏡徹,清流寫注。王子敬見之曰:‘山水之美,使人應(yīng)接不暇?!?/p>
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比喻言辭滔滔不絕。”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賈瑾墓志》:“清談寫注,則吻間泉涌;執(zhí)管造素,則筆端火然?!?/p>
按:寫通“瀉”。
[幃室]
《漢語大詞典·巾部》(3冊752頁):“張掛帷幔的內(nèi)室?!碧啤ろf應(yīng)物《端居感懷》詩:“方如在幃室,復(fù)悟永終已。”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指決策之處或?qū)浀哪桓?、軍帳?!笔讨姓杏美?/p>
北魏《元暉墓志》:“繾綣廟廊,綢繆帷室?!?/p>
按:“帷”,指室內(nèi)懸掛的帷幔?!皫摇边@里指帷幄,代指天子決策之處或?qū)浀哪桓?、軍帳?/p>
[乹(qián)方]
《漢語大詞典·乙部》(1冊785頁):“干卦所在的方位,即西北方?!薄缎瓦z事》前集:“二人乘青鸞望乾方西北而升?!贝嗽~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代指帝王之家。”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元鑒妃吐谷渾氏墓志》:“開元鉅冑,糸緒乹方??A魑礃O,弈世載昌。其宗唯帝,厥考伊王?!?/p>
按:“乹”,同“乾”。鉅胄,大宗族;乹方,與“鉅胄”相對應(yīng),指帝王之家。
[裁謝]
《漢語大詞典·衣部》(9冊68頁):“作書致謝?!彼巍ぬK軾《答程全父推官》之五:“江君先輩辱書,深欲裁謝。連寫數(shù)書,倦甚,且為多謝不敏也?!贝嗽~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猶指離開,拒絕?!笔讨姓杏美?/p>
北魏《韓賄妻高氏墓志銘》:“夫人以無生永逸,有陋將危,志騰苦海,舟梁彼岸,故裁謝浮虛,敬仰方直?!?/p>
根據(jù)例句的意思,“裁謝”應(yīng)與“敬仰”的意義相對,不是“作書致謝”之意,而是所補義項“離開、拒絕”之意。
[瑣門]
《漢語大詞典·王部》(4冊615頁):“繪畫或鏤刻有連瑣圖案的門。多為宮觀之門?!彼巍た灼街佟犊资险勗贰P詔》:“后趙石季龍置戲馬觀,觀上安詔書,用五色紙銜于木鳳之口而頒行之。故羅隱曰:‘瑣門千里,更無人到,絲綸五色,惟有鳳銜。’”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代指朝廷”。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元暐墓志》:“璅門注望,其來日久,將委喉脣,事資執(zhí)戟。”
璅:古同“瑣”。又如:
北魏《元顥墓志》:“或司政棘樹,或敷奏瑣門,或官如北斗,或牧是東岳”。
按:“棘樹”,謂三槐九棘,指公卿宰輔之位。相應(yīng)地,“瑣門”,根據(jù)文義,應(yīng)代指朝廷。
[乹(qián)暉]
《漢語大詞典·乙部》(1冊793頁):“陽光。”金·元好問《題邢公達(dá)寒梅凍雀圖》詩:“褐衣相媚不勝情,只許乹暉畫得成?!贝嗽~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代喻君王的恩澤”。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元天穆墓志》:“又以王纂蔭乹暉,本枝皇干,體密君親,義形家國;與天柱潛結(jié)玄啚,顯成大義,一舊威靈,再造區(qū)夏?!?/p>
按:“乹”同“乾”?!扒?,也代指君主。如:“乾化”,指帝王的教化;“乾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故“乾暉”,這里是指補充義項,代指帝王的恩澤。
[韜穎]
《漢語大詞典·韋部》(12冊688頁):“謂藏起刀劍。”明·唐順之《日本刀歌》:“古來神物用有時,且向囊中試韜穎?!贝嗽~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比喻隱藏才華”。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齊《李云墓志》:“然性存謙退,不好先人,韜穎藏鋒,畫籌而已。”
按:“穎”,本義是谷穗,引申為錐芒?!绊w”,本指劍套。這里是動詞,掩藏?!绊w穎”詞義近于“韜光”,指收斂光彩,比喻人懷才不露。
[聲影]
《漢語大詞典·耳部》(8冊694頁):語本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焙笠浴胺托畏吐暋北扔鞑徊煺?zhèn)?,隨聲附和。形,或作“影”。故以“聲影”謂沒有根據(jù)的謠傳。清納蘭性德《金縷曲·簡梁汾》詞:“仕宦何妨斷梗,只那將聲影供群吠。”
此詞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喻名聲和事跡”。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元煥墓志》:“哀白日之永昧,痛玄夜之不暘,鐫聲影于斯石,庶萬古而無亡?!?/p>
按:“聲”,指名聲、聲望;“影”,指痕跡,某物經(jīng)過后留下的一條線或蹤跡。故“聲影”在碑刻文獻(xiàn)中應(yīng)該指的是補充義項。
[麗跡]
《漢語大詞典·鹿部》(12冊1298頁):“麗人的蹤跡?!泵鳌は耐甏尽堆鄦枴罚骸胺夹膬A于君掌,麗跡濫于仙蹤?!贝嗽~釋義不全,當(dāng)補義項:“指美好的事跡”。石刻中正有用例:
北魏《楊大眼造像記》:“覽先皇之明蹤,睹盛圣之麗跡?!?/p>
按:“明蹤”和“麗跡”在碑刻文中是對應(yīng)的,因此,“麗跡”解釋為補充義項的意義更符合原文。
碑刻文獻(xiàn)由于具有極強的真實性,故可以訂正辭書中的一些釋義。如:
[啟奠]皇帝之靈柩啟遷前舉行的祭奠禮。
南朝宋《明曇憘墓志》:“啟奠有期,幽穸長即;蘭釭已蕪,青松無極?!?/p>
這篇碑文是南朝宋故員外散騎侍郎眀曇憘府君的墓志銘。
按:《漢語大詞典·口部》(3冊397頁)引用清代的例證,指皇帝之靈柩啟遷前所行的祭禮。實非僅指對皇帝的祭禮。
[宮宅]宮中的房舍。
東漢《武梁祠堂畫像題字》:“黃帝多所改作,造兵井田,垂衣裳,立宮宅?!?/p>
按:《漢語大詞典·宀部》(3冊1428頁)引用《敦煌變文集》的例證,指宮中的房舍。實非僅指宮中的房舍。
縱觀歷代文獻(xiàn),“宮宅”一詞有兩義:
一是“宮中的房舍”,除上舉以外,它如:《太平經(jīng)合校》卷九十三:“是故古者帝王有宮宅以仕有德,不仕無功之臣?!盵3]
二是“房舍”。如:《漢書·溝洫志》:“時至而去,則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無害,稍筑宮宅,遂成聚落;大水時至,漂沒,則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澤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盵4]
[宛麗]指婉轉(zhuǎn)清麗。
《漢語大詞典·宀部》(3冊1404頁)舉例為:“陸翱字楚臣,進(jìn)士擢第,詩不甚高,而才調(diào)宛麗,有子弟之標(biāo)格?!?五代·劉崇遠(yuǎn)《金華子雜編》卷上)
按:在石刻文獻(xiàn)中,“宛麗”一詞的所指對象不僅是詩文(如上例),也能形容建筑物的形態(tài),即特指“特指新修寺塔廊檐曲折,清新美麗?!笔讨姓杏美?/p>
北齊《僧靜明等修塔造像碑》:“修營故塔,宛麗初新。寶舟共汎,舍僞歸真?!?/p>
[真俗]佛教語。因緣所生之事理曰俗,不生不滅之理性曰真。出世為真,入世曰俗,即出家在家之意?!?/p>
《漢語大詞典·八部》(2冊145頁)舉例為:“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宋·王安石《全椒張公有詩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悵然有感》)
按:石刻文獻(xiàn)中,“真俗”一詞還可以指“出家人和世俗人”之意。石刻中正有用例:
東魏《司馬興龍墓志銘》:“于是德高遐邇,聲動真俗。朝廷聞風(fēng)虛想,思與共治,乃起家拜魯陽太守?!?/p>
北齊《愍悼王妃李尼墓志銘》:“祖司空文簡公希宗,中庸上性,作范真俗。”
[潛耀](1)隱藏光輝。(2)比喻懷才不遇。
《漢語大詞典·水部》(6冊187頁)中的(1)和(2)條解釋分別引用唐權(quán)德輿詩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的例證。
按:石刻文獻(xiàn)中,“潛耀”的義項(1)還可以“比喻隱藏名聲和才華”之意。石刻中正有用例:
三國魏《范式碑》:“以疾告辭,韜光潛燿?!?/p>
“燿”,通“耀”。
[景命]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
《漢語大詞典·日部》(5冊770頁)中的引用詩經(jīng)的例證:《詩·大雅·既醉》:“君子萬年,景命有仆?!?鄭玄箋:“天之大命。”
此解釋有局限?!熬懊?,即“大命”,也指上天賜予的自然生命。
東晉大亨四年《爨寶子碑》:“回抱圣姿,影命不長。自非金石,榮枯有常。”
影命:即“景命”,影,通“景”。其他如:
北魏建義元年《穆彥妻元洛神墓志》:“而昊天不吊,景命云逝?!?/p>
北齊武定八年《蕭正表墓銘》:“而天地?zé)o心,與善茫昧,景命頹齡,不登黃茍?!?/p>
按:以上碑刻文獻(xiàn)中的“影(景)命”,都是指普通人的自然之命。
[綆縻]繩索。
《漢語大詞典·糸部》(9冊858頁)中引用的例證:唐·李商隱《為李兵曹祭兄亳州刺史文》:“心摧則冰炭交集,血下而綆縻相續(xù)?!?/p>
此解釋欠妥。綆縻本義為繩索。比喻像繩索一樣瀉注而下的眼淚。
作動詞,則比喻眼淚像繩索繩索一樣連續(xù)不斷,瀉注而下。如: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唐咸通七年《杜傳慶墓志》:“公哀抱痛裂,血涕綆縻?!?/p>
石刻文獻(xiàn)中,《漢語大詞典》未曾涉及的詞語甚多,若整理搜集之,可大大豐富辭書收詞,茲舉幾例:
[占買]指估價購買。
南朝宋《王佛女買地券》:“今為佛女占買彭城郡□□縣北鄉(xiāng)□城里村南龜山,為墓田百畝?!?/p>
占,本義為占卜以預(yù)測,由占卜預(yù)測之義引申之,而有估計,揣度,按預(yù)測擇取等義。與“占買”相對,典籍有“占賣”,義為估價出售。《周禮·天官·大府》“幣余之賦”下鄭玄注:“幣余,占賣國之斥幣。”《后漢書·桓帝紀(jì)》:“占賣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睗h語詞匯有“占費”,估量費用。
[啟顙]啟:通“稽”,即稽顙。顙,本指額頭,叩頭,以額觸地。古時一種跪拜禮。
西魏《辛延智造像記》:“西涉則胡主啟顙,北訓(xùn)夷狄體善?!?/p>
按:《漢語大詞典·口部》(3冊396頁)收錄“啟首”,未收“啟顙”,二者意義相同,為“稽首”義,應(yīng)在字頭“啟”下添加該詞。
[哀瘠]因喪親哀痛而使身體損削。
北魏《王紹墓志》:“嬰號茹血,哀瘠過禮?!?/p>
按:《漢語大詞典·口部》(3冊339頁)收錄了“哀毀”和“哀毀骨立”,“哀毀骨立”亦作“哀瘠骨立”,語出《后漢書·韋彪傳》:“父母卒,哀毀三年……服竟,羸瘠骨立異形?!薄洞笤~典》沒有收錄“哀瘠”,“哀瘠”是屬于非連續(xù)性截取的割裂造詞,與以上各詞意義相同,應(yīng)在字頭“哀”下添加該詞。
[哀忉]“忉”,即憂愁、憂傷?!鞍р帷敝赴?、憂傷的感情。
北魏《皇甫驎墓志》:“前雍州主簿、橫水令辛樹與君緾篤,臨棺悲慟,彌增哀忉?!?/p>
按:《漢語大詞典·口部》(3冊339頁)收錄“哀傷”“哀愁”,未收“哀忉”,三者意義相近,為“哀傷、憂愁”義,應(yīng)在字頭“哀”下添加該詞。
[純貞]“貞”,即“忠貞”?!凹冐憽敝讣儩嵵邑?。
北魏《楊干墓志》:“純貞晈潔,志抽巖岸?!?/p>
北齊《潘景暉等造像記》:“嚴(yán)議弘輪,更轉(zhuǎn)□以遠(yuǎn)詣;浮山嶺岫,取玉頒之純貞?!?/p>
按:《漢語大詞典·糸部》(9冊754頁)收錄“純真”,即“純潔真摯”義,未收“純貞”,二者的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意義相近,理應(yīng)在字頭“純”下添加該詞。
[純敏]“敏”,即“聰明、敏捷”。“純敏”指純正聰敏。
北魏《元鷙墓志》:“王體凝粹之淑靈,涵岳瀆之逸氣,純敏在襟,寬仁為度?!?/p>
按:《漢語大詞典·糸部》(9冊755頁)收錄“純謹(jǐn)”,即“純正謹(jǐn)慎 ”義,未收“純敏”,二者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意義相近,理應(yīng)在字頭“純”下添加該詞。
[摧傾][摧覆]“傾““覆”都有物體歪倒、倒塌的意思,“摧傾”“摧覆”都有倒下、損壞的意思。
北魏《杜法真墓志》:“天乎不淑,梁木摧傾。春秋六十有六,殞于洛陽。”
北魏《宋虎墓志》:“山松慘裂,隴樹摧覆。”
按:《漢語大詞典·手部》(6冊837頁)收錄“摧塌”和“摧毀”“摧壞”(6冊838頁),未收“摧傾”和“摧覆”,這幾個詞意義相近,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理應(yīng)在字頭“摧”下添加該詞。
[摧轅]“轅”,指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按蒉@”,指折毀車轅,也指人死的委婉語。例如:
北魏《元謐墓志》:“修途未極,中路摧轅。國沉梁棟,家喪玙璠?!?/p>
按:《漢語大詞典·手部》(6冊838頁)收錄“摧輪”,即“摧毀車輪,謂路有艱險 ”義,未收“摧轅”,二者的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意義相近,但在碑文中又引申為人事業(yè)未竟,而中途死亡的委婉語。理應(yīng)在字頭“摧”下添加該詞。相類似的詞還有“摧梁”“摧柯”“摧枝”“摧芳”“摧蘭”等,都比喻賢才隕落。
[摧慟]“摧”這里引申為悲傷,“慟”是形容極其悲痛。“摧慟”即指悲傷至極。
北魏《蕭敷墓志》:“追慕摧慟,不能自勝?!?/p>
北魏《長樂長公主元瑛墓志》:“二宮摧慟,遐邇同傷?!?/p>
按:《漢語大詞典·手部》(6冊838頁)收錄“摧愴”“摧傷”,未收“摧慟”,這幾個詞意義相近,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理應(yīng)在字頭“摧”下添加該詞。
[摧惋]“摧”這里引申為悲傷,“惋”是遺憾、可惜。“摧惋”即指悲傷可惜。
北魏《元新成妃李氏墓志》:“朝野悲惻于上,云宗痛慕于下,凡在有懷,莫不摧惋?!?/p>
按:《漢語大詞典·手部》(6冊837頁)收錄“摧悴”,猶指“悲傷憔悴”,未收“摧惋”,但二者構(gòu)詞理據(jù)相同,意義也顯而易見,理應(yīng)在字頭“摧”下添加該詞。
因受篇幅所限,以上四部分只是蜻蜓點水,本文并非全面論述。尤其是“增補詞目”這一項內(nèi)容,漢魏六朝語料豐富,有較重要的詞匯研究的價值,還有很多新詞還未被普通辭書所收載,對于新詞新義的系統(tǒng)整理,待日后而為之。
注釋:
① 關(guān)于本引例所用石刻語料來自毛遠(yuǎn)明《漢魏六朝石刻校注》(10冊),線裝書局,2008年。再,限于篇幅,例句盡量引用基本完好、文意清楚明白的石刻語料,并不贅引。
② 漢語大詞典編撰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下文出現(xiàn)中的《詞典》均指《漢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