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蕓
(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曲子鎮(zhèn)孟家灣小學 甘肅慶陽 745701)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內容,需給予更多的關注,在閱讀教學當中需重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還需綜合運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整體閱讀能力。[1-7]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對各種課外讀物的深度閱讀,從中不斷獲得更多課本外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感悟能力,并激發(fā)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閱讀對于所有的學科而言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閱讀能力的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積累才能達到,而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自我的吸收和放出,對知識形成自我的應用。所以,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將學生的閱讀作為整個工作的中心。
小學生的主要讀物是老師介紹的名著和相關的散文美言等,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美言美句的不斷積累而形成屬于自己的閱讀理解的美感。而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大,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得到質的飛躍,品鑒文學作品的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在這種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閱讀的優(yōu)勢會不斷地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從而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現(xiàn)階段,在對小學語文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上,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1)重于形式,忽略學生的主觀意向。在進行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以課本內容為中心,忽視了學生進行閱讀的重要性。(2)教學模式沒有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新和與時俱進,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通常都是將課本知識灌輸?shù)綄W生的腦海里,沒有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3)學生的具體年齡與閱讀能力無法跟進,對于閱讀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而在課文的不斷高壓強化下,可能會使學生形成厭惡心理,從而對整個閱讀課程形成反感狀態(tài)。(4)當前的學習以應試教育為主,強烈擠壓學生的閱讀時間,在整個語文課堂學習中,以背誦知識為主,而學生的課后時間也主要被作業(yè)所霸占。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學生無法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5)學校沒有配套的閱讀硬件措施作為保障,圖書館的借閱規(guī)則較為復雜,而圖書數(shù)量與學生人數(shù)之間又有很大的不匹配性。
興趣是學生進行閱讀的首要前提,只有保證學生具有積極的閱讀興趣,老師才能對學生開展積極的引導,為學生推薦更多的閱讀書籍,然而,如果學生對閱讀具有強烈的排斥情緒,無論多么完善的教育體系都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進行具體的語文課文學習時,為了加深同學的閱讀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中心思想推薦學生去閱讀更多的相關書籍,提高學生對該課文內容的好奇心,確保學生能在上課之前做好提前的預習工作。在每堂課程完成之后,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內容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將相應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內容進行結合,幫助同學進行深度理解,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個人特色進行積極探索,從而可以推動所有學生積極加入整堂課程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對閱讀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各種積極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來活躍語文課堂上的氣氛,在具體每堂課文學習之前,教師可以下達相關的角色互換的指令,學生充當老師來為大家進行知識的講解,對整篇課文的知識進行梳理,并找出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從而在整個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而在學生進行具體的課文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揮積極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在角色互換的新教學模式下獲得更多的知識。
學生綜合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是整個教學體系內的中心主旨,因此,相關的語文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語文教學時,必須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和不斷深入理解的過程中提高對語言文字魅力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推薦給學生具體的閱讀文章之前,必須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以及分類,找出那些符合現(xiàn)階段學生年齡的閱讀讀物來進行推薦。例如,在小學生學習《狼來了》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準備關于不同主角之間的各種問題來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站在不同角度和角色的不斷變化中對整篇課文的深度中心進行掌握,還可以讓同學帶著疑問去進行閱讀,加深對整篇課文的閱讀思考,整個過程中都可以不斷完善學生的思考方式和能力。而在這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階段中,相關的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來對其進行閱讀書目的推薦,不可采取單一式的讀物鑒賞,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好詞好句的摘抄,學生在不斷摘抄記憶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知識的積累,這種方式也是整體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最佳手段。在這種日積月累的不斷寫作下,能夠讓學生受到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一些優(yōu)美文字形成更高的敏感性,一旦在日后的課文閱讀理解里遇到與此相關的句子,都會形成應激反應下的回答,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成績。不僅如此,一旦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難點和不易理解的地方,都可以向老師進行積極的請教,從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課外閱讀是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一大重要補充手段,學生不僅可以在課文內容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在課后不斷收集各種類型的讀物,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老師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趣味小活動來加深同學對課外閱讀理解的感悟,讓學生在同學面前進行積極的表達,還可以進行閱讀圖書讀后感的比賽,讓同學在競爭的環(huán)境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對各種讀物都會有強烈的好奇心。
對于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而言,語文教師只是一味地根據(jù)課本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并沒有考慮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狀態(tài),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時間,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形成阻礙。但是現(xiàn)階段生動教學情景的不斷開發(fā)和優(yōu)化,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激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閱讀興趣。例如,在進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文內容的講解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環(huán)境情形的展現(xiàn)和對語言對話的實際展現(xiàn)中加深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記憶和理解程度,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們帶著興趣對課文進行整篇內容的深度閱讀。生動教學情景的出現(xiàn),不僅可以活躍整堂語文課程教學的氣氛,還可以激起學生對語文學習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儲備豐富的知識。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構成內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立足教材資源,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綜合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