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榮
摘要:本文主要從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課堂中思政教育的滲入進行闡述說明。在當前多元化發(fā)展的背景下,當前學生的思想意識逐漸發(fā)展的越為成熟,并且為思想政治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由此可見,高校教師應當整合當前大數據發(fā)展背景下的優(yōu)勢,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思政知識的灌輸,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改變應試教育發(fā)展的理念,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英語課堂;思政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在教育事業(yè)當中,高等教育的質量以及教育呈現的模式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大數據發(fā)展的背景下為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帶來了嚴峻的沖擊,時代信息的傳輸變得更加的多樣化,信息的儲存模式也開始變得多樣化。所以說,高校英語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大數據發(fā)展下的信息手段,掌握學生的思維動向,促進高等教育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在高等教育的英語課堂中滲透思政教育可以促進教育的全面轉型,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新時代發(fā)展下的思政教育意義,創(chuàng)新發(fā)展重要途徑。
一、深化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意義
1.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以及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高等院校應當積極的促進學生良好思想政治的提升,這不單單是促進學生思想意識更加成熟,并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全新的發(fā)展觀念。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促進教育的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從而使我國的素質教育可以面臨長遠的發(fā)展。思政教育是促進素質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基礎,從而使德育在教育當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2.促進學生良好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
思政教育當中所蘊含的集體主義以及愛國主義可以幫助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進而明確自身的發(fā)展目標,從而使學生自身可以得到健康發(fā)展。在教育當中應當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引導下堅持學習,積極面對人生當中的困難以及挫折,勇敢面對失敗,從而保證學生取得成功的勝利。所以說,在當前大數據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應當促進思政在英語當中的全面融入,從而引導當前大學生為社會以及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自身的貢獻。
二、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課堂中思政教育的滲入研究
英語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主要的學習科目。為了更好的實現思政下的教學,則需要把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共同發(fā)展。由此可見,部分學校已經把英語當成了思想政治主要的教學陣地,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教學內容,從而可以使英語課堂在教學上得到更高的突破。傳統(tǒng)英語教學在教學模式上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目的只是為了可以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而并沒有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教學理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1.英語課堂滲透思政教育
良好的教育目標是催人奮進的主要基礎。在當前大數據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促進思政教育在教學當中的全面滲透,創(chuàng)新全新的教育發(fā)展目標,積極分析教材文本當中的內容,從而以此作為思政教育的根本前提。首先,英語教師在課堂當中滲透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升。舉例來說,教師在教學“I think,therefore I exist”的過程中,可以將題目的含義翻譯成為“我思故我在”。從邏輯思維上來看,這句話存在歧義,因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當中為學生滲透哲學的相關內容,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全新的認知。其次。因為英語教師自身所教授的學科與哲學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的問題可以得到針對性的解決,進一步梳理課本學習的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習“There I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思想教育,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明白人生發(fā)展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工作當中,更多的是促進自身的精神世界有所提升。在文章的學習中也包含了拜金主義以及虛榮主義的內容,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的明白人生的意義并不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實現自我發(fā)展的價值。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辯論賽或者自主發(fā)言,從而保證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思考人生發(fā)展的根本意義,做到全面發(fā)展。
2.大學英語思政教學的設計
思政教學取勝的關鍵在于可以巧妙的借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的思政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都是根據“產出導向法”為主要的教學思路,并結合啟發(fā)式教學、交際型教學以及任務型教學三個層面出發(fā),從而實現“一面三點”的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其中“一點”主要說的是每個單元的課程思政點,“三面”主要講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把這一思想政治融入進去。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一個單元的思想政治點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還一定要包括思政育人的目標。還可以在教學模式上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開始上課之前進行線上的自主學習,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思想相關問題的答案。學生在思考的過程就可以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在課堂的教學中還可以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小組的探討,進行過學生之間的反駁辯論、演講等活動的開展,從而有效的融入了思想政治的元素。在課后學生還可以通過課上的翻譯進行課后寫作的練習,并進行調查以及采訪,從而體現出了“學用一體”的教學原則。在開始上課之間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快速閱讀,并設計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深化了單元主題。這樣的課前自學、課堂活動可以有效的達到教學的目標,同時單元主題、課文語言點以及課后練習、主題拓展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課程思政的基本元素,從而極大的體現了育人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全面做好教育的滲透,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影響學生,從而探究出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手段。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重視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以及引導的作用,從而保證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促進思想政治以及道德品質的提升,發(fā)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王國萍.淺談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課堂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措施[J].英語廣場,2021(10):85-88.
[2]王永華.探析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課堂中思政教育的滲透與融合[J].校園英語,2020(3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