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妍,劉婉珊,梁毅
(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藥劑科,廣東 廣州 510180)
經調查顯示,在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日益遞增[1]。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為臨床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發(fā)生急性或持續(xù)性缺血缺氧癥狀所引發(fā)的心肌壞死癥狀,患病者多表現(xiàn)為劇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癥狀,在休息或口服硝酸酯類藥物后疼痛難以緩解的疾病,經臨床相關檢查顯示,患者的心電圖會呈進行性改變,且血清心肌酶譜活性呈持續(xù)增高狀,極易誘發(fā)心力衰竭和休克癥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此外,經調查顯示[3],AMI 患者的預后情況與患者自身的梗死面積和治療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其主要的治療原則是積極挽救瀕死的心肌細胞,縮小梗死面積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藥物治療作為AMI 患者最基礎的治療措施,需根據(jù)患者病情的差異進行合理的選擇,但他汀類藥物因具有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和內皮細胞功能等優(yōu)勢一直是AMI 患者早期治療的基礎,但在用藥劑量方面臨床卻始終存在爭議[4]。對此,本研究選取本院過去五年采用阿托伐他汀鈣進行早期治療的AMI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用藥劑量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的差異,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58例AMI 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經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均確診為AMI;(2)臨床資料完整;(3)發(fā)病早期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4)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簽字,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汀類藥物治療;(2)存在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3)心功能分級達到Ⅳ級;(4)近期采用免疫調節(jié)類藥物治療。根據(jù)患者用藥劑量的不同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1組(n=28)和觀察2組(n=30)。兩組資料經對比有分組比較價值(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鈣片(商品名:立普妥;生產企業(y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 051408;規(guī)格:20mg)進行治療,觀察1組用藥劑量為20mg/d,觀察2組用藥劑量為40mg/d,其他治療方式基本一致,在用藥期間對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進行指導;以7 天為1 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用藥4 個療程。
(1)生化指標:分別于在患者用藥前和用藥后采集其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液5mL,經常規(guī)離心處理后依次測定患者的血脂指標和炎性指標水平,其中血脂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炎性指標包括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和白細胞介素-6(IL-6),比較兩組用藥前后差異[5]。
(2)心臟功能:分別在患者用藥前和用藥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系統(tǒng)測定患者的心臟功能,具體包括室間隔厚度(LVST)、左心室舒張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期內徑(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比較兩組用藥前后差異[6]。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1組和觀察2組用藥前TC、TG、LDL-C、HDL-C、hs-CRP和IL-6 水平對比無明顯區(qū)別(P >0.05);兩組用藥后水平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生化指標比較()
表2 生化指標比較()
觀察1組和觀察2組用藥前LVST、LVEF、LVESD和LVEDD 水平對比無明顯區(qū)別(P>0.05);兩組用藥后水平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心臟功能比較()
表3 心臟功能比較()
AMI 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危重癥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經調查發(fā)現(xiàn)[7],該疾病的誘發(fā)因素較多,但最終造成疾病形成的主要是由于脂質沉積引發(f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因此形成的栓子阻塞冠狀動脈,繼而引發(fā)心肌梗死;不僅如此,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炎癥反應始終貫穿于各個階段,它會破壞斑塊纖維帽,造成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在此機制下引發(fā)機體代謝紊亂同樣會影響人體的血脂代謝,血脂指標表達異常,而且血脂指標異常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故而導致血脂異常、炎癥反應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三者之間相關作用,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正因如此,在AMI 患者的早期治療過程中,除了給予患者對癥治療外,還應積極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機體的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他汀類藥物作為臨床降脂的常見藥物,其功效已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而經研究發(fā)現(xiàn),該類藥物在穩(wěn)定血脂水平的基礎上還同時兼顧消炎、抗凝、維持斑塊穩(wěn)定和改善內皮功能的作用[9]。基于此點,本研究以阿托伐他汀鈣為例,旨在分析不同用藥劑量對AMI 患者的治療效果。
經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2組用藥后TC、TG和LDL-C 水平低于觀察1組,HDL-C 水平高于觀察1組(P<0.05),由此可見,以40mg/d 的劑量用藥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究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阿托伐他汀鈣不僅是一種常見的他汀類藥物,更是一種HMG-CoA 還原酶的選擇性、競爭性抑制劑,將其作用于人體,不僅可以抑制HMG-CoA 還原酶的表達,還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進而有效降低患者體內脂蛋白和膽固醇的濃度;另外,它還可以通過增加細胞表明的肝臟LDL 受體來達到促進膽固醇的逆運轉,從而發(fā)揮保護心血管的作用。hs-CRP 是一種血漿中的C 反應蛋白,是一種反映全身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現(xiàn)已被視為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0]。同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1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周圍會存在炎性浸潤的現(xiàn)象,并且在患者發(fā)病時發(fā)現(xiàn)其機體內IL-6和hs-CRP 水平呈明顯升高的現(xiàn)象,故而可將上述兩項指標用于觀察AMI 患者機體的炎癥情況。而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觀察2組治療后IL-6和hs-CRP 水平低于觀察1組(P<0.05),由此可見,大劑量的采用阿托伐他汀鈣治療AMI 患者可以有效減輕其機體的炎癥反應。對于AMI 患者而言,當其血脂指標和炎癥因子水平得到明顯改善時,患者冠狀動脈斑塊基本可以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再配合相應的對癥治療,可以有效減輕對血管內皮造成的損傷,阻斷惡性循環(huán)的繼續(xù),從而控制患者疾病的發(fā)展,改善其心臟功能[12]。本研究結果證實,觀察2組用藥后,LVST、LVESD和LVEDD 水平低于觀察1組,LVEF 水平高于觀察1組(P<0.05),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以40mg/d 的劑量治療AMI 患者可以控制其血脂水平,降低機體炎性指標水平,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