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玲
[中圖分類號]R25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9-0029-02
皮反復受損,進而導致胃腺體的萎縮,該病病因相對復雜,其臨床表現為上腹飽脹、疼痛、出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常規(guī)西藥治療雖能起到一定療效,淡療效不一,不良反應較多,而加減附子理中丸可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選取58 例慢性胃炎患者,主要研究分析加減附子理中丸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時段:2018.11~2019.11。研究對象: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8 例。分組: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各29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比男性少1例;年齡最小者24,最大者70歲,平均年齡為(49.22±2.71)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為12 年,平均病程為(6.37±0.78) 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比男性少3例;年齡最小者25 歲,最大者71歲,平均年齡為(49.06±2.55) 歲;病程為1~13年,平均病程為(6.68±0.82)年。將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未表現出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對照組患者實施西藥常規(guī)治療,阿莫西林膠囊(圣達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3020473) 口服,每天3 次,每次0.5g;口服克拉霉素顆粒(湖北華世通潛龍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103),2次/日,每次250mg;口服甲硝唑片( 亞寶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4020964),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3次/日,每次0.6g。(2)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實施加減附子理中丸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附子理中丸( 河南省宛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41021826),1丸/次,3次/日。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幽門螺桿菌清除率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指標,并進行比對。根據《中醫(yī)病癥診斷與療效標準》進行有關于療效的判定:(1)無效:胃脘痛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幽門螺桿菌呈陽性,病變胃粘膜范圍無變化甚至增加。(2)有效:胃脘痛癥狀有所好轉,幽門螺桿菌層弱陽性,病變胃粘膜范圍縮小;(3)顯效:幽門螺桿菌轉陰,胃粘膜基本恢復,胃脘痛癥狀改善顯著;(4)治愈:幽門螺桿菌轉陰,胃粘膜基本恢復,胃脘痛癥狀消失。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標準差表示、t值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治療總有效率上,對照組患者為72.41%,觀察組患者則為93.10%,兩組對比明顯是觀察組更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消除率和根除率比較 兩項指標對照組患者均不如觀察組,其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消除率和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均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明顯要比觀察組更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胃炎常見于脾胃虛寒型,病程相對較長,病因主要是與情志不舒暢、飲食習慣不好和過度疲勞有關,屬于“痞滿”、“胃脘痛”等范疇。慢性胃炎主要以胃脘部疼痛,且多伴隨反酸、脹氣、噯氣等為臨床表現。慢性胃炎主要位于胃部,并且與肝、脾、腎等內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有如勞倦孤獨、稟賦不足、后天失調,進而引發(fā)胃病。久病則氣虛血瘀,淤則不通,不通則痛,因而導致胃脘脹痛。因此,在對于慢性胃病的臨床治療要以活血化瘀、益氣健脾為主。
加減附子理中丸藥物組成:附子、白術、黨參、干姜、甘草,可加減半夏、黃芪、黃玲、丹參、陳皮等,其中附子性熱味甘,具有散寒止痛、補火助陽的功效;白術性溫味甘,具有補脾健胃、燥濕利水的功效;黨參性平味甘,具有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干姜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的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附子理中丸可有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起到明顯的抗菌抗炎功效,而且能夠有效保護胃黏膜。
綜上所述,通過加減附子理中丸治療慢性胃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減少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