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慧吉林德惠人,漢族,1982年5月出生,2015年6月入黨,2005年8月參加工作,現(xiàn)為長春市寬城區(qū)就業(yè)服務局四級主任科員,曾連續(xù)3年被寬城區(qū)政府評為“優(yōu)秀公務員”,榮立三等功1次。2007年5月結婚。
丈夫范慶剛,山東新泰人,空軍某部政治部副主任,榮立三等功3次,5次受到軍級以上單位表彰。
2006年4月,經親戚介紹,24歲的李嘉慧結識了英俊的上尉軍官范慶剛。他性格慢熱,做事謹慎,剛好與性格“大條”的她形成互補。次年5月20日,他們步入婚姻殿堂。
范慶剛的母親郭現(xiàn)芳,從山東泰安遠道而來參加完兒子的婚禮,就住進了兒子、兒媳在長春的小家。
婆婆率直、大方、重情義,遇事容易動脾氣,與李嘉慧這位土生土長的東北“女漢子”,算是“針尖對麥芒”。一開始,她們經常會為一些小事爭論不休。
有時候,李嘉慧覺得委屈,就在電話里向丈夫傾訴一番。丈夫只能充當“和事佬”,先是哄她開心,而后便講母親為了養(yǎng)育他付出的艱辛。漸漸地,她也融進了他的語境,覺得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自己不應該和老人較真,什么事情都掰扯得一清二楚。
交心是最好的溝通。起初,李嘉慧與婆婆因為語言障礙溝通困難,鬧了不少誤會。有時候,婆婆交代一件事情,她沒有聽懂,也習慣性地點點頭,等到后來婆婆問及事情進展得怎么樣了,她才讓丈夫當“翻譯官”和“傳話筒”。這樣的事情經歷多了,丈夫覺得麻煩,主動教她老家方言。不久,用心琢磨的李嘉慧不僅聽得懂婆婆的方言,還會用泰安方言與婆婆交流。
李嘉慧事事順著老人的心意,處處做到老人的心坎里,婆婆也逐漸喜歡上了兒媳。婆婆總是把家里收拾得一塵不染,還跑到城郊挖野菜回來、包兒媳愛吃的餃子,用平時舍不得用的錢給兒媳買零食……遇到一點小矛盾,李嘉慧一道歉,婆婆就當啥事也沒有發(fā)生過。
摸清了彼此的脾氣秉性,婆媳倆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婆婆年輕時腿受過傷、做過手術,為了生計,傷口沒有完全愈合就下地干農活,落下終身腿疾,走路一瘸一拐。因腿使不上勁,有時蹲一會兒就站不起來。怕婆婆走路摔倒,只要婆媳一起外出,李嘉慧就會主動攙扶婆婆,像拐杖一樣不離左右,還給婆婆買了自發(fā)熱護膝和理療儀。
2008年5月26日,李嘉慧生下兒子范子牧后,婆婆每頓變著法子做不同的飯菜,手把手教兒媳照顧孩子,兩人商量著如何更好地經營這個家。不知自何時起,婆婆不再喊李嘉慧“兒媳婦”,逢人就介紹“這是俺的親閨女”。李嘉慧教婆婆玩電腦小游戲解悶、使用手機短信溝通,讓婆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有時候為了逗孩子開心,婆媳倆分處家中的兩個臥室里電話聊天,有時候婆媳還一起扭一扭東北秧歌,其樂融融……
子牧3歲時,婆婆為了照顧公公,返回山東泰安。李嘉慧帶著兒子送行,婆媳緊緊相擁,依依不舍。
為了能帶兒子回泰安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婆婆,李嘉慧把每年的假期攢到一起休。泰安農村沒有暖氣,婆婆怕李嘉慧冷,就早早地給二樓她的臥室安裝了空調,準備了齊全的生活用品,還有兒媳、孫子愛吃的零食。不上班時,李嘉慧喜歡賴床,婆婆一早就爬上二樓端來紅糖雞蛋水,讓她先墊墊肚子。山東人一天三頓面食,為了這個愛吃米飯的兒媳,婆婆特意買了東北大米,頓頓燜米飯,還做些東北菜。
子牧跟爺爺、奶奶親,晚上也和他們一起睡。李嘉慧趁著難得的休假時間,看看書,充充電,每天都陪婆婆嘮嘮嗑,聊聊子牧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糗事”。
給婆婆梳頭、洗腳、修剪腳趾甲,也是李嘉慧的“專職”。每當這時,婆婆都愜意地躺在藤椅上,給她哼唱幾句山東梆子《借閨女》。
“娘,看,給您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012年2月,回山東老家過春節(jié)時,李嘉慧為了讓婆婆走路少遭點罪,專程從泰安市買回了這輛車。自從有了車,婆婆比以前更愛出門了,有事沒事拉著子牧滿大街轉悠,見人就按喇叭“顯擺”:“這是俺閨女買的!”
2019年1月16日晚上9點左右,剛剛加完班回到家的范慶剛接到父親的電話后失聲痛哭。原來,母親患病住院,生命垂危,醫(yī)院已經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書。
當時,范慶剛正負責部隊一項緊急任務,根本脫不開身。李嘉慧安慰丈夫說:“你回不去,我請假帶兒子回去!”隨即在網上訂了第二天最早去濟南的機票。
趕到婆婆所在的泰安市中心醫(yī)院CCU(冠心病重癥監(jiān)護室),看到婆婆全身插滿管子,李嘉慧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淚瞬間掉了下來。
CCU要求,每位病人只能有一人陪護,而且只能在規(guī)定的用餐時間進去照料。CCU的病人癥狀都很嚴重,突然去世的幾率很大。李嘉慧去的第二天就有患者病情加劇,而陪護人員不在場,患者走時都沒能看上親人最后一眼。為了能讓醫(yī)生及時找到自己,李嘉慧買了一個馬扎凳,白天就坐在CCU門口盯著;又租了一張簡易的折疊床,晚上就睡在過道里。除了上廁所、去食堂打飯外,其他時間她都守在門口。最難熬的是晚上,本來就不寬敞的過道里,擠滿了陪護者的床,渾濁的空氣里回蕩著鼾聲,偶爾還會有撕心裂肺的哭聲。那時候,李嘉慧的神經像拉滿的弓,整個人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就盼著婆婆快點脫離危險。
婆婆不僅心臟嚴重衰竭,還患有胃潰瘍,對飲食要求很嚴格,飯菜要低鹽,飲水要定量。每次買飯買菜,李嘉慧都小心翼翼。她還上網查詢哪些食物有益于婆婆的病情恢復,不管多貴都要買。婆婆的牙齒所剩無幾,吃飯?zhí)貏e費勁。她就把買來的飯菜二次“加工”,把饅頭掰成碎塊,把肉碾成肉末,把青菜切成碎丁,一點一點喂婆婆。
婆婆同病房鄰床的一位大爺,或許是在床上躺的時間太長了,想翻個身,醫(yī)護人員看到后馬上制止,他執(zhí)意要起來,結果身子剛一動,心臟驟停。前后不到10分鐘,一條生命就消失了??粗〈采系钠牌?,李嘉慧無法想象丈夫失去母親的場景。她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哪怕用自己的命換取婆婆的命,她都愿意。
經過全力救治,婆婆的病情終于控制住了,一周后轉到了普通病房。剛剛安頓好,婆婆意外尿床,讓李嘉慧的心再次揪起。醫(yī)生說,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服用利尿藥物后的正常反應。她趕緊把婆婆的床單被褥和病號服換了一套,又網購了新內衣、內褲和成人紙尿褲。
婆婆腿腳不便,白天,李嘉慧每隔兩個小時就背著婆婆上一次廁所。每天早上打點滴之前,她都會用手巾沾著溫水把婆婆全身擦一遍,怕生褥瘡。打完點滴、做好肺部霧化后,按摩婆婆的手腳。
12天后,婆婆終于出院了。李嘉4732164fe785eb6f25e1387f5a767b9a慧才長長松了一口氣,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
許久,李嘉慧給遠方的丈夫打了個電話:“娘的情況越來越好了……”
如今,婆婆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每天吃藥前,她都會準時收到李嘉慧發(fā)來的提醒短信。
生活中的李嘉慧是賢妻孝媳,工作中的她是“拼命三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間,李嘉慧到社區(qū)執(zhí)行疫情防控任務。丈夫在單位封閉幾個月,她一人要做所有的家務活。每天安頓好兒子后開車去社區(qū),開車時也必須穿著嚴密的防護服、戴著口罩。一天要往返50多公里,加之繁雜的工作任務,晚上到家特別累,但還得給孩子做晚飯。起初有些居民不理解封控政策,她就不厭其煩地勸解。為以防不測,她將遺書都寫好了……其實她心里也害怕,尤其擔心萬一自己感染了,傳染給孩子可怎么辦?兒子也發(fā)覺了她有意無意的“疏遠”,憋了三天后對她說:“媽媽,抱抱。”回憶起那段經歷,李嘉慧淚光盈盈,“作為母親,我是心疼兒子的,但是作為黨員就必須沖在一線!”
獲2021年吉林省“最美軍嫂”,讓李嘉慧倍感驕傲,“我理解的‘最美軍嫂’,美的不是外表,是內在的品質、意志和精神,還有軍嫂的所作所為?!彼逍愕哪樕下冻龅南矏偤蜐M滿的自信。
編輯/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