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媽說讓你不忙了和她視頻,她天天跟我嘮叨說想你?!?/p>
“知道了,知道了,我最近太忙了,實在沒有時間,等我有空一定給她回電話,辛苦你照顧她了。”
“我倆之間有啥辛苦不辛苦的。”
“嘿嘿嘿……”匆匆忙忙給妹妹張元元回完消息,就到了交手機的時間了。
我們的老家在湖北十堰,我和妹妹如今分隔兩地,我在內蒙古當兵,妹妹在廣東打工。
聽奶奶說,小時候因為家里窮,媽媽懷我們的時候沒錢去醫(yī)院做產檢,就請當時村里有名的老中醫(yī)把脈。老中醫(yī)看完告訴母親,懷了兩個孩子,但其中一個脈搏微弱,一定要多吃點有營養(yǎng)的東西。
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根本不相信。因為在這之前,全村從未有過雙胞胎的先例。她就沒把老中醫(yī)的話放在心上,就連嬰兒用品也只準備了一套。
1999年1月6日,母親生產時疼痛難耐,拼著最后一絲力氣才將我順利生下。正當全家人松了一口氣,忙碌著為我洗澡、擦拭時,發(fā)生了讓所有人震驚的事情——妹妹在大家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出生了。她的身形明顯比我小許多,也沒有像我一樣哇哇大哭。無論接生婆怎么拍打,妹妹都沒有哭一聲,只是有些微弱的氣息。奶奶便趕緊給她洗澡,然后用小棉襖把她裹得緊緊實實,抱在懷里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妹妹的一聲啼哭驚醒了所有人,大家趕緊圍上前去,看到妹妹平安無事,擔憂才化作了喜悅。
就這樣,我們姐妹倆在家人的悉心呵護下慢慢長大,從未分開過。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我倆形影不離。性格上,我比較急躁,妹妹則比較溫和。雖然性格差異較大,但與生俱來的默契讓我倆很少吵架。即使在產生分歧的時候,也能互相聽取對方的意見,順利解決問題。
上小學時,家距離學校太遠,我和妹妹便到學校寄宿。我住在妹妹隔壁宿舍,有天晚上睡著睡著,突然右胳膊莫名一陣疼痛。這時,和妹妹同一個宿舍的同學跑過來叫我:“快去看看,你妹妹從上鋪摔下來了!”我趕緊跑過去,看到妹妹的右胳膊已經抬不起來了。后來,醫(yī)院檢查結果為右胳膊骨折。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人們說的心靈感應的含義。
高中時,性情溫柔的妹妹固執(zhí)地要輟學,任父母和我如何勸說,她也不動搖。我知道,她是不想父母負擔那么重。輟學后,她便開始了打工生涯。由于學歷低,她求職屢屢碰壁,后來便跟著母親去了廣東東莞的一家箱包生產廠上班,每天都在流水線上忙碌。
因為同事們都是長輩,妹妹也曾遭受過一些異樣的眼光,經常聽到質疑的聲音:小小年紀,不好好上學,天天在流水線上干活有什么出息?
她也曾經問我:“姐,是不是我當時太倔了,干嘛不好好學習,非要來上班?”還沒等我回答,她便又自顧自地說道:“我才不后悔呢,行行出狀元,我不信我在流水線上就干不好?!?/p>
由于工作的原因,妹妹沒有太多的自由時間,加上她的同齡人基本都在上學,所以工作以來她便很少交朋友。
這幾年,我總是在想,妹妹走上這條路有沒有后悔過?其實我知道肯定有,每當我和同學們在她面前侃侃而談時,我能看出她的羨慕與無助。她也不過是和我一樣大的孩子啊,為了這個家她犧牲了太多。
高中畢業(yè)后,我只考上了大專,但是我沒有放棄努力學習。在學校里,我考了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駕駛證,還有教師資格證,在學校的最后一年,還自學通過了專升本考試。
當我看到學校公示欄里貼著的征兵宣傳海報時,我的眼睛瞬間就亮了,我知道我的內心是向往軍營的。當我把想當兵的想法告訴父母和妹妹時,我分明也在妹妹的眼睛里看到了與我相同的光芒、相同的渴望。
由于妹妹高中沒畢業(yè),不符合參軍條件,我便承載著自己和妹妹的夢想報名了。經過初審、復審、體檢,我終于收到了入伍通知書。2019年9月,我保留了本科學籍,來到了向往的部隊。
入伍不到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那時,父母和妹妹在廣東打工,過年也無法回湖北老家,我在部隊更是擔心他們在外邊是否安全。近半年的時間里,他們無法工作,也沒有收入,我非常擔心,每天一發(fā)手機我就立刻打電話詢問他們的情況。為了讓我在部隊安心,他們總說生活很好,沒事也不出門,只為了讓我心安。
有一次,妹妹的廠里趕制一批電腦包。妹妹發(fā)現機器傳送帶的傳輸速度要比以往慢兩秒??僧斔嬖V身邊工齡長的同事們時,他們都不以為然:“也就幾秒鐘,沒有什么大問題,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p>
但妹妹擔心是后臺機器出現問題才導致傳送帶速度變慢,便起身找到機修部門反映,經過機修部門的檢查,發(fā)現是后臺機器的一個螺絲松動導致的。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導致整個流水線停工,那么趕制電腦包的任務將無法完成。正是因為妹妹的細心,才避免了一系列問題的發(fā)生。在廠里的員工大會上,妹妹受到了表揚。但妹妹沒有因此而得意,而是更加努力工作。
妹妹雖然每天在流水線上工作,重復著一樣的動作、一樣的流程,但她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日常工作之余,她還利用休息時間向設計部門的師傅們學習如何繪圖、設計,一遍遍地修改設計稿,直到最后定稿。由于工作認真,領導想把她調到業(yè)務部門,擔任業(yè)務助理。盡管工作會相對輕松很多,但妹妹沒有同意。她說她還是想留在流水線,喜歡學習技術,更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親手制作出成品的成就感。
妹妹給我講這件事的時候,我很震驚。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剛剛踏入軍營,無論是訓練還是生活,和地方完全不一樣,陌生的環(huán)境、艱苦的訓練、前路的迷茫,種種不適一時間讓我難以接受。每次給家里打電話,我總會向妹妹抱怨兩句,她總是平和地開導我、鼓勵我。
下連不久,一次體能訓練過程中,我不小心扭傷了腳??粗磉叺耐瓯刻於荚谶M步,而我只能臥床養(yǎng)病,那種焦慮感讓我寢食難安。周末給妹妹打電話時,我說到了內心的煎熬,妹妹雖然不懂部隊,但非常理解我的心情。她安慰我說:“既然受傷了不能出去訓練,那就把現在自己能做的做好,自己多學習學習?!苯涍^妹妹的開導,我知道無法改變現狀,但可以優(yōu)化現狀,于是我開始每天背號碼,背不住就抄,抄十遍背不住就抄一百遍……3個月后,我的腳好了,專業(yè)、體能漸漸跟上了同年兵。
在妹妹的鼓勵下,我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還利用休息時間學習寫作,加入單位的新聞報道組,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種活動。
由于表現出色,2020年12月我被選為副班長,成為話務專業(yè)的骨干。單位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成為我繼續(xù)努力的動力。
2021年9月,我將面臨復退,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我心里非常堅定。我熱愛部隊,更熱愛我的工作,所以我決定留在這里,為我和妹妹共同的夢想努力奮斗。
雖然我和妹妹的選擇不同,雖然我們相隔2000公里,但我們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努力奮斗。她守護家,我守衛(wèi)國!
(口述者、整理者單位:火箭軍某部。曾子夏對本文亦有貢獻)
我們家在農村,家境不是太好。我和孩子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很少陪伴在女兒身邊。但她們從不抱怨,還學著幫家里做些事。上學的時候,她們的生活費不多,但姐妹倆總是省吃儉用,還把省下來的錢給年邁的奶奶貼補家用。
大女兒從小對軍人就非常敬佩,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大學畢業(yè)后如愿入伍參軍。這兩年來,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喜歡軍營”。小女兒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她同樣積極好學,廠里的老師傅們都很喜歡她,也愿意教她手藝與技術。
加油,我的女兒們!
——張華、張元元母親杜鳳云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