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倆的出生時間僅間隔了1分36秒,可以說從那時起,我們之間的競爭就已經開始。相同的興趣愛好,一樣的精神品質,共同的價值追求,讓我們相扶相持,共同成長。
這次,我們共同完成一篇文章,有合有分,互比互學,也希望讀者給我們打打分。
我們的父母都曾是軍人,父親服役于海軍,母親服役于空軍。
廣東省“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擁政愛民模范”,廣州市“擁政愛民標兵”,第16屆亞運會火炬手,榮立三等功4次……這是父親王京劍在部隊獲得的榮譽。
空軍“擁政愛民模范”,空軍軍人代表大會代表,原廣州軍區(qū)空軍“十佳好主官”,榮立三等功3次……這是母親王蘇的軍旅“成績單”。
“我長大了要當陸軍,這樣家里的軍裝就能湊齊‘陸海空’了。”最初,我們只是有這樣一個稚嫩的想法。生活中,每次聽見和部隊有關的事我們都感到格外親切,每當經歷和部隊相關的事都會格外認真。
高中軍訓時,頭頂烈日,沒幾分鐘衣服便已濕透。但我腦海里只有一個想法:我是軍人家庭出來的孩子,我必須得把動作做標準。
有一天早上,輪到我負責打掃衛(wèi)生,就沒有參加早上的訓練。當天吃午飯時,哥哥跑過來對我說,早上進行了國旗護衛(wèi)隊隊員的選拔,他成功入選了!
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為哥哥開心,但又有點小失落、小嫉妒。在之后的幾天里,我訓練的熱情大不如之前。在最后一天的展示會操時,哥哥和其他人踢著帥氣的正步、守護著國旗進場,而我是跟在他們后面一個隊列的排頭兵。
那時,我還沒想過——如果我在現(xiàn)場,真的會被選上嗎?軍訓結束回到家,和父母交流收獲。父親聽著興奮起來:“想當年,我也是糾察班的一員。我們個個都是‘高大帥’,平時在院子里走過,別人看我們的眼神都不一樣?!?/p>
父親說,其實他剛到海軍陸戰(zhàn)隊時也十分焦慮,戰(zhàn)友們都很優(yōu)秀,自己要怎么樣才能和他們比呢?后來他發(fā)現(xiàn),正是這種人人爭第一的氛圍,激勵著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競爭要有,但絕不是“零和博弈”,補強自己的不足才是正道。
那天,我明白了,誰說隊列的排頭兵沒有護衛(wèi)隊重要呢?不要擔心錯失機會,該擔心的是有沒有能力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沖上去、抓住它。
有人會問,兄弟之間會“心有靈犀”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中的“奧秘”并不難理解,我們太了解彼此,自然會知悉對方的一些行為舉動。也正是因此,在高中最后的關鍵時刻,我們又來了一次“心靈感應”:不約而同地報考國防科技大學。
入軍校不久,我們很快認識到軍人注定要將大家放在小家之前。護校、體能強化、社會實踐,各種活動之后,能留給家人的“假期余額”只有一點兒。時間短暫,但我們家的團聚仍與別人家不同。
2020年寒假,我終生難忘,這是我第一次認為自己有點“成就”。
母親早已轉業(yè)到地方醫(yī)院工作,父親轉業(yè)后去了廣州市荔灣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母親平日里根本沒有機會回家,父親也面臨著巨大的防疫壓力,已連著幾周早出晚歸。
“我們難得回家一趟,您卻仿佛上學去了,天天起早貪黑的,飯都吃不上幾頓熱的。您這比高中生還辛苦啊?!蔽液透赣H開玩笑。
“嘿,我這不僅是去上學,而且是去考試。每天都考——黨和人民安排的考試?!?/p>
難得有天早上,父親沒有排班,不需要去防疫一線。母親也請了假,調休在家。我專門起了個大早準備早餐。飯還沒做好,父親就收拾手提包,準備出門了。
“今天不是休息嗎,這么早出去做什么?”
“你張叔叔家里突然有事,我得去替他代個班?!?/p>
“你們單位那么多人,哪需要您天天去?。俊?/p>
“這你就錯了,這種時候就得靠我們作表率?!?/p>
“那我們陪您一起去唄?”
“對啊,對啊,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钡艿芤矌颓?。
“你們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里吧,現(xiàn)在出去危險?!?/p>
“我們不是小孩了,這種時候就不用再照顧我們了?!边@時,弟弟已經開始穿外套了。
“弟弟說得對,我們是軍人了。再說,我們一起去,多一個人多一雙手,工作就能簡單很多啊?!?/p>
父親知道我們已經長大了,他帶著驕傲的微笑,轉身走向門口,“走吧,快點。別吵醒你媽媽?!?/p>
“我早就醒了,走吧,一家人都去?!?/p>
那個假期,我們放棄待在家中的休閑時光,陪著父母深入基層社區(qū),了解一線疫情防控情況;協(xié)助防控人員負責荔灣區(qū)中南街6個公交車站的輪班值守;傳播疫情防控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排查發(fā)熱情況;引導186人登錄相關健康系統(tǒng),錄入系統(tǒng)信息5365條。
實踐教會我們?yōu)槿颂幨?,時間磨礪我們品格意志。
在我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剛結束防疫值班回到家里,父親仍和同事們守在抗疫前線——廣州突然出現(xiàn)的疫情使得父母來軍校探望我們的計劃流產。
但他們精神飽滿地鼓勵我們:別擔心,你們好好準備期末考試;我們把疫情控制住,等你們放假回家。
我們腦海里也總盤旋著這樣的畫面——父母的軍裝掛在衣柜里的角落,靜靜地靠著我們的國防綠。每次回家,我們總不由得要端詳著它們:白、藍、綠,多么和諧而美麗!
(作者均為國防科技大學學員)
這哥兒倆!從小到大,在部隊院里見到他們的人都免不了要多看幾眼,模樣難辨長幼,雙倍的帥氣、有禮貌……因熟悉,我能認出穩(wěn)重、三思而后行的是“龍哥”(王梓傲小名);眼睛亂轉,一圈一個點子的是“精靈”(王梓涵小名)——小名取得好,瞧,氣質都搭上了。
一出生就浸泡在綠色方陣里的孩子,你攀我趕地長大了,恐怕連睡夢里都在想著把自己練成鋼鐵戰(zhàn)士。有子如此,父母一定會笑得很開心吧!
——王梓傲、王梓涵母親的戰(zhàn)友、退役軍人牛娃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