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婧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 天津 300270)
當前,部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尚未健全,教學方式較為落后,鮮有創(chuàng)新之處,致使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上難以感受到愉悅之情,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日漸式微,長此以往,甚至會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滋生出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厭煩情緒,嚴重削弱了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同時,部分教師在開展計算機基礎授課時,通常會將主要精力傾注到知識講解上,忽視了計算機思想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諸多大學生難以形成對計算機基礎的正確認知。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計算機基礎就是基本電腦操作這樣的錯誤認知。在此背景下,學生難以激起深入研究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嚴重影響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效率。[1]
很多高校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講學時,使用的教學資源非常陳舊,教學內容也略顯匱乏。此外,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較為片面,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科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體系,這對他們之后學習更高深的計算機知識埋下了無形的隱患。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鮮有拓展學生課外知識的意識,僅憑借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工作,這很容易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缺乏前瞻性,不利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教師的課堂授課效果也難如人意。
目前,諸多高校評價學生時都采用了“唯成績論”的方式,這種評價模式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情況,但難以考察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的綜合應用能力。此外,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常會受到自身情緒干擾,無法客觀、科學地對學生做出全面評判。在計算機實操方面,教師通常會考察學生操作計算機的熟練程度,事實上,教師很難定義“熟練”與“不熟練”的界限,也無益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學會借力于互聯(lián)網,在開展教學時可嘗試利用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利用網絡搜集教學資源前,應花費一些時間深入研究教材,并以此為基準在網絡上搜集、整理適合的信息內容,確保課程資源能有效應用到教學之中。例如,筆者在進行office軟件的介紹時,為學生在網上找了很多與之相關的科學故事、外文資料,借此讓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此軟件對人們生活、企業(yè)經營帶來的重要影響,從而讓學生更加重視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此外,教師還可搜集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案例,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能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在無形中提升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下載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視頻,在課上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輔助教學。例如,筆者在進行“Word操作技巧”部分教學時,就在網絡上搜尋了一些國外牛人的教學視頻,并將其在課上對學生進行播放。在視頻播放過程中,我開始針對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一些教材中未曾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我也沒有放過。通過此種方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極大擴充,學習主動性也明顯得到了增強,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的認知程度也獲得極大提升。[2]
高校學生的思想都較為活躍,教師若在開展教學時不得方法,很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為此,教師可嘗試為學生構建趣味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課上游戲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進而幫學生更深一步理解所學知識。利用課堂活動,教師還可營造出較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學習上,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利用課堂教學情境,能讓教學內容由枯燥便生動、由抽象變直觀,對學生進一步挖掘教材內涵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例如,筆者在進行“Excel高級應用”部分教學時,就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公司辦公情境”。在此情境中,我給學生分發(fā)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數(shù)據文件,而后讓他們按要求將文件制作為Excel表格。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將自己看做公司白領,而我則是企業(yè)領導。我會在學生制作文檔時給他們分配其他支線任務,當學生制作完文檔后,我會臨時增加文件內容,讓他們對Excel文件進行修改,借此提升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熟練應用的能力。活動結束后,學生需要對自己剛才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并找出自身知識、能力的薄弱點,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定向突破。利用此種方式,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氛圍學風濃厚,學生都表示學到了不少東西。
在信息化教學形式下,高校若想提升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質量,需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因為教師水平是開展高質量教學工作的保證。為提升教師綜合水平,高校在聘用教師時不能“唯學歷論”,還應關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表現(xiàn)。部分教師或許擁有較高學歷,對計算機專業(yè)知識有較深理解,但其若不能將這些知識高效地傳遞給學生,那也于事無補。為此,高校應更看重教師的授課能力,即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效率,這樣對學生來說才是有利的。此外,高校還可嘗試“一幫一帶”教師團隊模式,讓教齡長的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幫扶小隊,新教師若在教學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可向同隊教師請教,進而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一個人的優(yōu)秀不是優(yōu)秀,一群人的優(yōu)秀才是真正的優(yōu)秀。利用這種幫扶模式,高校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將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若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可嘗試給他們搭建一個信息化學習平臺,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進而提升自身教學效率。在搭建學習平臺時,教師最好能結合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更有動力在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自己計算機基礎知識儲備水平。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到慕課平臺學習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幫助學生體驗更多不同的教學風格,從而豐富學生的聽課體驗。不同教師的授課重點和風格各有區(qū)別,學生在慕課平臺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風格進行學習,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學效率,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師還可在學校網站開辟一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塊,并定期發(fā)布一些專項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定向突破知識薄弱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途徑的拓展。教師還可構建一個微信公眾平臺,為學生普及最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生也可利用留言功能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與其他學生交流。利用這種方式,教師可帶動學生養(yǎng)成自學之風,還可利用多樣的教學途徑消弭學生內心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厭倦之情。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科學、有效、智能的評價體系,這樣可進一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傳統(tǒng)考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了解不足,難以全面對學生進行評價。為轉變此狀況,教師可施行多元化考核模式,為每名學生制作一個學習進程表,學生每完成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教師可對此部分內容進行考核,這樣會將考核變?yōu)橐粋€過程,有利于學生持續(xù)進步。此外,教師可適當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評價體系中的占比,增加學生日常表現(xiàn)的權重。此外,教師可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手段對學生進行跟蹤性評價,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應用水平。利用此種多元化評價方式,教師可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并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全面提升他們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水平。
綜上所述,計算機基礎可算得上高校教育的重點專業(yè)之一,它也是幫助社會培養(yǎng)高端信息化人才的基礎課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需不斷革故鼎新、銳意進取,如此方能培養(yǎng)出一批德才兼?zhèn)洹⒗谏鐣木C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