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長濤
(作者系駐馬來西亞使館教育參贊)
今年7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作為新時代在馬來西亞工作的教育外派干部,我們必須深刻理解“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內涵,把偉大建黨精神自覺貫徹落實到推動中馬教育交流合作的工作中。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作為教育外派干部,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緊密圍繞教育外派干部所肩負的職責任務,增強工作的系統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激發(f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始終堅持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實踐,踐行“忠誠、使命、奉獻”的外交人員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對外工作全局高度推動中馬教育交流合作。
7 月15 日,馬來西亞獨大“魯班工坊”線上揭牌推介儀式后合影
其次,要強化服務意識。廣大留學人員是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多年來,一批批留學回國人員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做好留學人員工作是教育外派干部的首要職責,必須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給廣大留學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引導他們關注國家社會發(fā)展成就與需求、教育改革動向,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助力導航。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駐馬來西亞使館高度重視留學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積極籌集發(fā)放防疫物資,重點做好確有困難學生的幫扶協助工作,累計為在馬留學人員發(fā)放口罩超過30 萬副。近期當地大專院校已逐步恢復線下教學,大量學生陸續(xù)返回校園上課,需要及時做好風險預判和工作預案,幫助留學人員繼續(xù)增強疫情防范意識,為他們提供細致周到的防疫服務和心理支持,努力做好平安留學、健康留學保障工作。
同時,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持續(xù)開展對留學人員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給在馬留學人員提供展現個人才智與家鄉(xiāng)風貌的舞臺,中國學聯舉辦了首屆“這是我的家鄉(xiāng)”主題短視頻大賽,從不同角度多元化展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成就和風土人情,表達留學人員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深情,激發(fā)愛國情懷,帶動身邊親友和外國友人,一同了解見證中國發(fā)展建設的偉大成就。
再次,要深化務實合作。作為新晉的熱門留學目的地,馬來西亞政府近年來致力于將當地發(fā)展成為區(qū)域性卓越教育中心,且取得了顯著效果。大眾傳播、工程與應用科學、電腦科學、酒店與旅游管理等領域,都具備亞洲乃至世界領先水平。在2022 年QS 世界大學排名中,馬來西亞有22 所大學入選,其中5 所大學排名進入全球前200,馬來亞大學更是連續(xù)4 年進入前100 名,本次排在第65 名。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中馬教育交流合作,落實好中馬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對符合資質的馬來西亞高校,經審核后公布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為國內學校和師生提供參考依據。啟動簽署新一輪《中馬高等教育合作備忘錄》,促進學生學者暢通流動,提高教育交流質量和合作辦學水平。用好中國- 東盟教育交流周,深化兩國教育領域發(fā)展規(guī)劃對接,構建更高質量的合作體系。加強職業(yè)教育對接,根據中馬雙方發(fā)展需求,充分利用在馬“魯班工坊”建設推動應用型本科、職業(yè)教育院校服務當地產業(yè),拓展“中文+職業(yè)技能”合作交流平臺,打造中國特色職業(yè)教育品牌。
最后,要推進中文推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和中馬兩國關系的不斷深化,中文教學受到馬來西亞社會各界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學習中文的隊伍。在馬孔子學院(課堂)在推動中文教學、加強校際合作、促進民間交流和服務本土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皾h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為提高馬中文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和文化技能搭建了交流展示平臺,受到普遍歡迎。2021 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首屆“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成為全球20 個首度舉辦該項活動的國家之一,充分展示了馬來西亞近年來開展中文教育的成果。
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友誼源遠流長,馬來西亞是東盟成立后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國連續(xù)12 年成為馬最大貿易伙伴,連續(xù)5 年成為馬制造業(yè)最大投資來源國,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日漸頻繁。作為中國以外唯一擁有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馬在華留學生近萬人,中國在馬留學人員約2.3 萬人。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作為中國大學在海外設立的第一所分校,自2016 年招生以來,目前有33 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0余名學生就讀。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作為教育外派干部,我們將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指引,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賡續(xù)紅色血脈,牢記初心使命,努力開創(chuàng)中馬教育交流合作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