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丹,盧一舟,金一粟
(1.中南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2.中南大學 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湖南 長沙 410083)
近年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相較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學習的限制,能夠結合在線教學以及面授教學的優(yōu)勢,既發(fā)揮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又能夠憑借新型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產生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凡妙然和吳文靜[1]以上海高校課程中心為例,介紹了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2]介紹了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等內容,并對未來“金課”發(fā)展提出構想.此后,更多教育資源及相關政策開始向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傾斜,加速了其研究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逐漸成為了新的學術熱點,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本文嘗試利用可視化工具CiteSpace,以CNKI 數據庫中2014年至2020年發(fā)表的1674 篇期刊論文作為基礎數據,對近年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的知識圖譜結構進行分析,總結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的機構與作者、研究熱點及發(fā)展趨勢.
CiteSpace 是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它主要是基于共引分析理論,通過尋徑網絡算法的計算運行,將大量的文獻數據轉化成可視化的圖譜[3],從而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所從事的研究領域.通過分析圖譜信息,既可以了解研究對象過去的發(fā)展路徑,同時又可以識別出新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本文利用CiteSpace對發(fā)文作者、機構、近年關鍵詞、專業(yè)分布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展現(xiàn)我國近年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趨勢.
以CNKI數據庫為數據信息獲取平臺,以中國期刊數據庫、中國博士論文數據庫、中國碩士論文數據庫為數據源,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搜索主題,將文獻搜索時間范圍設置為2014年至2020年.經過對重復文獻的剔除,最終選取了1674篇文獻.其中包括1661篇期刊文獻,13篇博碩士學位論文,每篇文獻包括作者、機構、關鍵詞、摘要、發(fā)表日期等信息.
自2014年到2020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發(fā)文量有急劇變化,如圖1所示,主要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圖1 2014年~2020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論文發(fā)文量
(1)起步萌芽期(2014~2016年)
在2014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開始引起學者的關注,相關文獻仍較少,只有2篇.這可能是受到人們觀念的影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面授教學模式差異明顯,只有經過一定時間的普及和推廣才能被大眾所接受.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處于萌芽階段,發(fā)展緩慢,相關研究文獻資料只有35 篇,文獻內容重在引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概念,介紹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實踐的一些基本特征情況,對該領域的研究只是進行初步的探索,研究方向較為固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具體專業(yè)相融合的研究較少.
(2)快速發(fā)展期(2017~2020年)
2017年到2020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2017年發(fā)表文章58篇,2018年發(fā)表文章160 篇,2019年發(fā)表383 篇,2020年發(fā)表1038 篇,文章篇數成倍增加.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推動了線上教學平臺的完善與成熟;另一方面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傳統(tǒng)線下教學,2020年上半年全國為防控疫情,居家隔離,教師只能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增多,研究教學平臺、教學效果、教學資源等相關文獻也相應增加.
運用CiteSpace生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機構合作網絡圖譜(圖2).圖2中節(jié)點大小代表發(fā)文機構的發(fā)文量的多少,節(jié)點大表明發(fā)文量多,節(jié)點小表明發(fā)文量少.節(jié)點之間存在連線則說明,在2014年到2020年時間段內機構間存在科學合作.發(fā)文量排名前十的機構分別是: 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13 篇)、東北石油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9篇)、佳木斯大學基礎醫(yī)學院(9篇)、佳木斯大學教務處(8篇)、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7 篇)、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6 篇)、華東師范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6篇)、福州外語外貿學院(5篇)、濮陽醫(yī)學高等??茖W院(5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5篇).這十個機構是我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主要陣地.
圖2 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將數據導入到Citespace中,對作者合作網絡進行分析,得到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如圖3所示.發(fā)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是:張帆(8 篇)、張金波(8篇)、萬晶晶(7篇)、呂冬霞(7篇)、李丹(7篇)、元海軍(6篇)、王妍(6篇)、張琪偉(5篇)、張立敏(5篇)、張中海(5篇).作者合作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合作群,說明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研究在這個階段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形成更加完善的體系.
圖3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論文的關鍵詞反映論文的主題內容,不同時期的高頻關鍵詞則體現(xiàn)不同階段的研究熱點與學術前沿.利用CiteSpace軟件生成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如圖4所示.只要兩個關鍵詞共現(xiàn)于同一篇文章中,那么兩個關鍵詞間會有一條連線.當一個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有多條連線時,則說明這個關鍵詞有重要意義.通過圖譜可以發(fā)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熱點離不開“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幾個中心,并發(fā)散延伸出許多具體的研究熱點,如“教學改革”等.在具體的教學改革中,涉及到“線上教學資源”“教學平臺”等基礎問題,這些都是研究者所關注的熱點.在教學平臺方面,研究者普遍關注在線軟件,如“MOOC”“SPOC”“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藍墨云課程”等.而在教學領域方面,則出現(xiàn)了“翻轉課堂”“大學英語”“新工科”“高等數學”“傷寒論”等關鍵詞,這反映出混合式教學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中的理科、工科、外語等學科的應用和研究上.
圖4 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
圖5為CiteSapce生成的相應關鍵詞的時區(qū)圖.通過圖譜,我們可以在設定的時間范圍內觀察這些研究角度的發(fā)展演變路徑.從圖5中可以看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4年到2016年,為萌芽起步期.該時期偏重于理論的研究,屬于基礎研究階段.第二階段是2017年到2020年,屬于快速發(fā)展期.2017年延伸出“大學英語”“云課堂”“教學效果”“互聯(lián)網”等關鍵詞,說明此時大學英語課程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比較多,同時,“云課堂”平臺也開始備受關注.2018年產生“教學設計”“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關鍵詞,說明研究者開始關注高職院校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情況.“雨課堂”“藍墨云班課”等平臺也陸續(xù)出現(xiàn),新平臺的教學效果也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
圖5 關鍵詞的時區(qū)圖
2018年,國家提出教育信息化2.0計劃、“雙萬計劃”等政策,強調教學場景的多元化,鼓勵學生進行多形式學習,大大推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發(fā)展.2019年關鍵詞為“超星學習通”.2020年關鍵詞為“課程思政”“網絡教學”等,這一年“課程思政”成為新的熱點,反映了教學改革的方向.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fā)進一步推動了線上教學的迅猛發(fā)展,受疫情影響,我國大規(guī)模發(fā)展線上教學.有關數據表明,共有1400多所高校,上百萬名教師,在110 多個在線平臺開設了上百萬門課程,全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就有1770 多萬,共有23億人次進行了在線學習[4].
圖6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突顯詞圖譜,新研究領域的出現(xiàn)預示著研究主題的發(fā)展變化.從2015年至今,“混合式課堂”“教學資源”一直位于該研究領域的前沿,關注度比較高.“傳統(tǒng)教學”“云課堂”主要在2017年到2020年受到關注,“SPOC”“混合式教學法”“高職教育”“藍墨云班課”則在2018年到2020年成為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圖6反映出研究領域在研究平臺、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2020年最新的前沿關鍵詞主要是“混合式課堂”“教學資源”“傳統(tǒng)教學”“云課堂”“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近幾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探討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SPOC 模式等方面.由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或者僅僅使用MOOC都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SPOC可以看作是對MOOC的傳承和超越,能夠較好地解決MOOC所存在的問題,因而也成為新的研究方向.
圖6 突顯詞圖譜
藍墨云班課軟件誕生于2012年,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受到大家關注,逐漸成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的前沿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該軟件能有效融入高校資源庫,為高校老師提供免費的電子教材,彌補了CNKI、超星圖書等其他競爭性軟件的不足,其獨有的智能教學功能(簽到、討論、答疑),便捷的下載方式,深受使用者青睞.因此,有關藍墨云班課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
高職教育近年來也成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的前沿,這是受到國家政策影響.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xié)議》的新成員,根據多國互認的《悉尼協(xié)議》的內容,我國高職院校開始對專業(yè)建設進行研究.2019年,國家為發(fā)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及專業(yè)群建設,提出了“雙高”計劃.因此,職高教育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方面也異軍突起.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行是大勢所趨,這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高水平教育接軌的關鍵.2018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計劃》,明確提出“信息素養(yǎng)提升行動”,要求完善課程標準和更新課程方案,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物,會隨著網絡智能化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回顧從2014年到2020年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發(fā)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正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未來的幾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依然是研究的重點,相關的研究文獻也會不斷增多.而要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尋求合適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務之急.從具體的研究方向來說,教學平臺、教學資源的普及依然會是研究的熱點和趨勢.隨著教學模式的推廣,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也會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fā)展,將來也會產生更多類似于SPOC的課程平臺.同時,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受益.因此,教學所涉及的內容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同樣會受到人們的關注.